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重点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重点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此外,教师自评与奖惩脱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重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区还尝试开展了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师的探索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程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为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新课程提出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如下:

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一般性发展目标是融合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实现的。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www.xing528.com)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自评与奖惩脱钩。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一转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新界定、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冲击。

3.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本次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多个层面,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实验启动、常规建设、观念转变、教学实施、学习评估以及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从而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惟“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发展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共同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各方面的监控。

4.考试的改革重点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考试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可考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同时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考试还可分类、分项进行,加强综合评价。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后者具有选拔的性质;逐步扩大高一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等。

我的观点和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