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应用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连续体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J.Maker教授提出的。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应用: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问题连续体理论”必须了解各类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麦克的“问题连续体理论”按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创造性的程度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请按照“问题连续体理论分析两个案例”(、),检验一下自己对问题连续体理论的掌握程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应用分析

问题连续体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J.Maker教授提出的。依据斯克维(Schiever)问题连续体理论(1991)把问题按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创造性的程度来划分等级;即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这三个维度的已知或未知状况;或从问题、方法、答案是唯一的,系列的还是开放的这些不同层次,把问题分为五个类型(见下图)。

在问题类型的发展过程中,学习的性质由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过渡:

这五种问题类型连续体从结构完善、问题封闭、因素单一,答案求同到结构不良、问题开放、因素综合、答案求异。反映了教与学从书本到实践,从双基学习到发展创造力,从学科领域到真实生活,从接受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连续性并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应用:

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问题连续体理论”必须了解各类问题的性质和要求。

第一类型的问题:基本是事实水平的问题,通常是以了解某个别范例的事实为目标。要求学生对事实进行感知的基础上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第二类型的问题:仍然是事实水平的问题,但需进行必要的推理等思维活动方能解决问题。

第三类型的问题: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或原理为目标。注意引导学生从个别扩展到“类”,再从“类”把握其背后的规律。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抽象概括的过程、还要完成从系统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第四类问题: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规律或原理,把握该“范例”的上位主题,解决以主题范围内的定向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参与,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第五类问题:在主题范围内自行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自行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不仅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要实现对人、对世界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麦克的“问题连续体理论”按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创造性的程度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请按照“问题连续体理论分析两个案例”(【案例6:动物器官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关】、【案例7:生活价值教育—诚实是什么】),检验一下自己对问题连续体理论的掌握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