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作文法:命题的形式与文法句子相同

中学作文法:命题的形式与文法句子相同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命题底形式就和文法上的一个完全的句子相同。因为只有命题才是一种判断的表现。如将“中国”两字不写出,那就有更多的形式,然而我们也一样可以专重中国方面议论。

中学作文法:命题的形式与文法句子相同

命题底性质和分量 一个判断,用语言或文字表现出来,叫做命题(Proposition)。命题底形式就和文法上的一个完全的句子相同。有主词(文法上也称主词),有系词(文法上称表词),有表词(文法上称补足词)。这表词必须是肯定或否定主词的。例如:

人生底目的是求幸福——肯定(Affirmative)

人生底目的不是求幸福——否定(Negative)

命题依性质而分,只有这两种。所以命题底形式必是直述句,其他疑问句、感叹句、祈求句、命令句,都不是命题。因为所表现的都不是判断。

命题除了依照性质分做两种外,依照分量也可分做两种:

(一)全称命题(Universal Pro.)

凡一命题,若是叙述它底主词所指的一切个体的,叫做全称命题。它底形式常用“凡”“一切”“所有”等词来区别的。例如:

凡人是喜欢有幸福的。

(二)特称命题(Particular Pro.)

若一命题中底表词仅属于主词底一部分,叫做特称命题。它底形式常常用“有的”“有些”“一些”“大概”等词来区别的。例如:

有些人是喜欢有幸福的。

因此命题合两种分类方法,可得下列四种:

凡人是喜欢有幸福的——全称肯定

凡人不是喜欢有幸福的——全称否定

有些人是喜欢有幸福的——特称肯定

有些人不是喜欢有幸福的——特称否定

命题底对当 四种命题中因质或量不同,意义上就发生互相排斥或包含的关系,将这种关系来对证,叫做对当(Opposition)。命题底对当有四种。

(一)全反对(Contrary)

就是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底对当。这种对当底性质,是此真则彼伪,但二者可以同伪。

(二)偏反对(Subcontrary)

就是特称肯定和特称否定底对当。这种对当底性质,是二者可以俱真,但若此系伪,则彼必真。

(三)矛盾(Contradietory)

就是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以及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两种对当。这种对当底性质,是此真则彼必伪。(www.xing528.com)

(四)差等(Subalternation)

就是全称肯定和特称肯定,以及全称否定和特称否定两种对当。这种对当底性质,是一全称命题为真,则其同性质的特称命题亦真;但若此全称命题为伪,则其同性质的特称命题亦真;但若此全称命题为伪,则其同性质的特称命题可真可伪。又:若一特称命题为真,则其相对的全称命题可真可伪,但若特称命题为伪,则全称命题必伪。

我们懂得命题的对当,那末如果能知道某一命题底真伪,就至少能决定其他命题中底某一命题底真伪。因此于自己下一命题时,可以用其他三种的命题来对证,审察这命题底真伪,而且反驳他人命题时,更可依照上说规则来决定它底真伪。例如:“凡政客是不诚实的”(A),“有些政客是诚实的”(B),“凡政客是诚实的”(C),“有些政客是不诚实的”(D)四个命题,将它们排成对当。

A和B是矛盾对当

A和C是全反对对当

A和D是差等对当

B和C是差等对当

B和D是偏反对对当

C和D是矛盾对当

这样一来,我们如果有证据来证明(B)一个命题是真的,那末有人提出(A)一个命题时,就可应用矛盾对当律说它是伪。提出(C)一个命题时,就可应用差等对当律说它未必真。[如果再能证明(D)命题是真,就可说它是伪]提出(D)一命题时,应用了偏反对律,就知道它是真的,切不可再说它是伪,免遭他人的反驳。所以应用对当律是反驭他人和避免他人反驳底最重要的方法。

命题和题目 前面说过有议论价值的事理,必是个未解决的问题。题目就是作者对于问题底判断底标目,所以议论文底题目必是一个命题。因为只有命题才是一种判断的表现。但这里我们又要说明的,就是逻辑上的命题,虽是一个句子,可是和文法上句子底形式未必相同。命题底形式是一定的,必须有主词、表词和中间一个系词(“是”或“不是”)构成;文法上的句子却不一定这样呆板。例如:“中国应解除不平等条约底束缚”一语,是文法上的句子;如果要使它成为逻辑上的命题,就必须改作“中国是应解除不平等条约底束缚的国家”。因此可知议论文底题目,理论上是逻辑的命题,却往往用文法上的各种句子底形式表示出来的(不限定直述句)。例如:“中国是应解除不平等条约束缚的国家”一命题作为题目时,至少可以有下列各种题目底形式:

(一)中国应解除不平等条约底束缚。

(二)中国不应再忍受不平等条约底束缚。

(三)中国人快起来解除不平等条约底束缚!

(四)中国人还能忍受不平等条约底束缚么?

这几个形式,还是很切近命题底形式的。我们再把它变化起来,又何止几十百种。而且,不仅是可以各种文法上的句子,也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单语或不完全的句子底形式的。例如:

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名词)

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的关系。(单语)

论不平等条约与中国。(不完全句子)

打倒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不完全句子)

这还是限于议论“中国应解除不平等条约束缚”底范围之内的题目。如将“中国”两字不写出,那就有更多的形式,然而我们也一样可以专重中国方面议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