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作文法:叙事文作者底地位

中学作文法:叙事文作者底地位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叙事文中作者对于对象的关系,有二种资格:第一种是作者自身就是对象;第二种是作者站在对与读者媒介的地位。如自传、自序、书信、祭文以及其他第一人称的叙事文是。这类文章作者完全出现在文章里面的。作者也是站在第一种地位的,这种叙事文在“拟人”的童话、寓言中常有应用的。用第二种地位叙述的叙事文,无论用那一种视点,要注意的就是作者须记住自己对于所记的事迹,是毫无关系的。

中学作文法:叙事文作者底地位

叙事文中作者对于对象的关系,有二种资格:第一种是作者自身就是对象;第二种是作者站在对与读者媒介的地位。

第一种地位 作者处在第一种地位的叙事文,就是作者把自己的事迹直接告诉读者。如自传自序、书信、祭文以及其他第一人称的叙事文是。这类文章作者完全出现在文章里面的。叙述时常用主观的态度和第一人称的口气。例如:

予自孩提时即好读,钱到手尽以购书。爱读《天路历程》,此为予初得之书,班杨氏之著作也。书已敞,分装为数小册。其后卖此以购布尔顿氏之《历史从书》,此书为坊间小本,价甚廉,凡四五十册。予父略有藏书,大都神学之著作,予皆尝读之。然既决计不为僧侣,而当此勤求知识有如饥渴之年,竟无适当之书可读,思之每引为大憾也。有卜奴达齐氏《英雄传》一册,予读之多通,及今思之,此光阴良非虚掷。又有戴福氏之《规划论》,马塞博士之《为善论》,是书感予至深,他日之事业多受其影响也。——《佛兰克林自传》(译文)

这是我南行时候的景象,是长江大水的遗痕。迨我回来,可就不相同了。八月十六日我在绍兴动身,经杭州而到上海,十八日离上海,而十九日上海便大遭飓风之灾了。从此风呀,雨呀,长江的大水呀,把我紧紧的困在浦镇者共十三日。……——孙伏园:《大水》

上例文中所叙述的完全是作者自己底事迹,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叙述的。此外有非作者自己底事迹,却也用主观的态度,第一人称的口气叙述的,这种叫做“拟我”的作法。作者也是站在第一种地位的,这种叙事文在“拟人”的童话、寓言中常有应用的。例如:

于是我一跳就跳到了那张桌子上,衔起那块肋条肉来。那做工的女人可看见了;她提起一把帚子来在我颈脊上死命的打了一下。我放去了肉就逃,把她狠狠的诅咒了一声。“你跑到你自己的村庄外面去了吗?”老雄猫说。“那桌子上的肉,是预备给远处的人吃的。你要找,应当在水槽里找。”

我从来也没有懂得,为什么厨房里的肉不是给猫吃的。此刻我底胃,实在没命的作难我了。而那只老雄猫,可又叫我大失所望。他说:“我们应当等到晚上,到了晚上,我们就可以下了屋到街上的垃圾堆里去找食物。”等到晚上,他可是这样冷冷静静的说着,像个硬心的哲学家。而我,我只是想到了还要挨这么许久的饿,身体就不禁摇摇欲晕了。——左拉:《猫的天堂》

第二种地位 作者站在第二种地位的叙事文,作者是不参预所记的事迹的。用第三人称的口气和纯粹客观的态度,把那事迹给读者知道。作者是不出现在文中的。例如:

太阳一步一步地下去,斜射着东方海面上的云雾已成了黄金色的霞彩。严老头推了一日的小车推得倦了,现在只想找一趟回头生意,他就可以回家交给他妻子今日的帐了。他把车子放在离火车站很近的铁路旁边,等候他今天最末趟的生意。——孙俍工:《黄昏》

上例作者和严老头并无关系,只是把严老头所做的事说给读者听罢了,这作者是站在第二种地位写的。此外还有文中底对象是作者自己的事迹,却用第三人称的地位来写,好像不是自己的事一般,这种叙事,作文也是站在第二种地位的。例如:陶渊明底《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原是作者自己,可是他只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等第三者的语气来说。那作者也是站在第二种地位的。

第二种地位又因作者对于对象的视点不同,可分做三种:

(一)全知的视点

在这种视点作者好似无所不知的上帝,文中一切人物底内心和秘密的事情,都能知道的。在写一个人底心理,或无第三者知道的事情,作者多是用这种视点来叙述的。例如:

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这妇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酒,去后面树下乘凉。要歇,便在我家歇不妨。”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且看我先耍他!”……——《水浒》第二十六回(www.xing528.com)

这里作者对于“那妇人”和武松心里所想的都能知道,就是用全知的视点写的。

(二)有限的全知视点

用这种视点,作者对于事迹中某一个主体人物是全知的,其余的主体人物都从那某一个人物方面来叙述。例如:

武松原在衙门里出入的人,已都认得路数,径哲到鸳鸯楼胡梯边来,捏脚捏手摸上楼来。此时亲随的人都伏事得厌烦,远远地躲去了。只听得那张都坚、张团练、蒋门神三个说话。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称赞不了,只说:“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案,再当重重的报答恩相!”这张都监道:“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张团练道:“这四个对付他一个,有甚么不了;再有几个性命也没了!”蒋门神道:“小人也分付徒弟来,只教就那里下手,结果了快来回报。”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水浒》第三十回

这里作者对于武松是全知的,对于张团练张都监蒋门神的事却从武松方面写出来。

(三)极端限制的视点

作者站在这种地位,绝对没有全知的能力,只能把自己所见到的事迹底表面部分叙述出来,对于主体人物底内性和秘密的事迹,是不知道的。例如: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酒家道:“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时,请便自行!”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自进店里去了。——《水浒》第二十二回

这里作者不过是一个人,不是神,好像当时另一个酒客,见到这桩事情,告诉给人听。

用第二种地位叙述的叙事文,无论用那一种视点,要注意的就是作者须记住自己对于所记的事迹,是毫无关系的。所以不可露出自己的面目,如对于事迹加上批评感想或说明等,却把自己露马脚了。即使要加上自己的意思,最好把这种意思作为前面或后面的材料,不要和正面材料等夹杂来用。旧小说中的“却说”“不在话下”“闲文休提,言归正传”这类话,是有损于文章底统一的。现在举一个例来说明怎样是作者露出了马脚。例如:

宝玉正在这里伤心,忽听背后一个人接言道:“你叫谁替你说呢?谁是谁的什么?自己得罪了人,自己央及呀!人家赏脸不赏脸在人家,何苦来拿我们这些没要紧的垫踹儿呢?”一句话把里外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你道是谁?原来却是麝月。——《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

这段后面一句“你道是谁,原来却是麝月。”作者完全露出马脚来了。这个“你”既不是宝玉叫麝月,也不是麝月叫宝玉;却是作者叫读者。这样文章就觉得不统一了。自然作者露马脚的方式,并不止如此,此外我们随便翻开旧小说都可以看得到的。这种作者露马脚的叙事文,容易使读者误会,我们初学作文者应先养成避免这不好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