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心经典·中学作文法:词底使用法则及注意事项

文心经典·中学作文法:词底使用法则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须依照习惯 我们既把适当的词选择好,更须注意使用。有许多词经大众公认,是专用于某一种场合的,我们不要死解字面,拿来随便用。虚词虽然不容易使用,但他的词数不像实词这般多,而且可以说,比较有法则可寻。动词(正)影响及在后世。 (误)注意 “在”“于”作表示所向的时地介词,可以通用。 表所用(正)彼以母老不欲远游。“为”作表所为的原因词或作动词用时,不能用“以”替代。

文心经典·中学作文法:词底使用法则及注意事项

须依照习惯 我们既把适当的词选择好,更须注意使用。用得不的当,虽然是准确地能表示我们意思的词,也能使人误会。可是词的使用,没有一定的法则,完全须照习惯而定。例如:“书”和“报”,是二种东西,是两个词,可是合用时习惯上作“书报”,“我阅读书报”,是对的;“我阅读报书”,便不合。“行”和“走”意相同,“请你走来”,是对的;“请你行来”,便不合。“美”和“丽”意相同,“此花甚美”,是对的;“此花甚丽”,便不合,“此花甚美丽”又是对的。文法并没有错误,意义也没有差异,这便是习惯的缘故。违背习惯,便是不通,习惯上是怎样用,我们也应该怎样用。

须精确 精确就是所用的词,要准确地能表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够,不要用模糊暗昧[3]的词,使人看了不懂。词底精确不精确,一半是关于选词底是否确当,一半却关于词底使用是否适合;我们要使所用的词精确,选择固须审慎,使用也要仔细。这里也有几个重要的条件须注意:

(一)注意同义异字的词。我们作文,常喜欢用同义异字的词,因为可以免掉重复,但一不小心,就不能精确。有许多词,意义虽然相同,可是用法有不同的。“长久”和“永久”,意思没有什么差异,可是我们说“他永久不来了”和“他长久不来了”,二句话底意思便不同。“共”就是“同”,可是“同来多少人”和“共来多少人”,二句话底意思也不同。两个单词是相同的,用在句中,有时全句底意义仍相同,有时全句底意义便完全不同。这因为词底表面意义虽相同,可是仔细分辨起来,稍稍有些不同;这稍稍的不同,就使我们底意思不能准确地发表了。这样的词类,在文言中更多,我们须得十分注意。

(二)注意同字异义的词。一个词底外形,常常包含着许多不同的意义。有本义,借义,引申义,旁通义。我们如果用错了,便不能精确。例如“道”一个词,可以作“路”解,作“理”解,作“说”解;可是不能凡是用“道”的地方,都可以把“路”来代替。“叶”“页”两词,来说明书的张数是相通的;可是“树叶”,不能作“树页”。每一个词,多不止只有一个意义的,同时应该加一番分辨,大概单字的词,意义比较合字的词,更容易含混。所以我们可以用合字的词,就避免用单字的词。宁可用“道路”“道理”,不要单用“道”字。

(三)避免已有专义的词。有许多词经大众公认,是专用于某一种场合的,我们不要死解字面,拿来随便用。譬如“知己”一词,大众的习惯,只限用于友朋之间,我们便不应说“他父子两人很知己”;“兄弟如手足”,我们不宜说“夫妻如手足”。因为习惯已承认“手足”限于形容兄弟之义的了;“手足”一词我们用来形容“夫妻”,未始不正当,但违背习惯,便要使看的人模糊,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这类的词,在文言更其多,须多多注意,方能用得准确。

(四)精确和切实不同。在表面上讲起来,能够切实,自然能够精确;可是事实上切实反不能精确。譬如说“上海有二百六十八万七千八百五十二人”,切实是切实的了,可是并不精确。所以与其说“有十一只乌鸦飞过”,不如说“有一群乌鸦飞过”来得精确。

别人看了上面所说的上海人口的数目,便要发生一种疑虑,“这个数目从何知道,会不会差误?”我们要免除别人不相信的态度,非得提出证据来不可。我们做上海人口统计,可以用各种证据,来证明这是可靠的数目。在普通文章中,便累赘了。“十一只乌鸦”,究竟是否十一只,也使人起一种会不会数差的疑虑;不如说“一群”,使人能准确得到一种观念。所以我们要说一张画的美点,如果不能有专门的知识把他各部的美点批评出来,用一种呆板的词来形容他的美点,不如笼统地说声“好”来得精确。

虚词使用法 虚词就从前叫做虚字的,凡介词、接续词、感叹词、助词,都是虚词。从来作文的人,没有不觉得用虚字的困难的。一般人底观念,也以为文章通不通,只在乎虚字用得对不对。的确,用错一个虚词,能把全句的意义改变。譬如:“他近来好吗?”是问句,“他近来好呢。”是答句,只因一个助词的不同,意思便完全改变了。初学的人,往往不善用虚词,不能把意思准确地表示出来。救济的方法,一种是研究文法,一种是看别人的文章里怎样用,有时简直须硬记。虚词虽然不容易使用,但他的词数不像实词这般多,而且可以说,比较有法则可寻。现在把普通最习用,而容易用错的虚词,举几个例来说明。

介词“在” 作表示所在的时地介词,也作动词。不作表所至的时地介词。例:

鸟造巢在树上。 表所在(正)

鸟在树上的巢中。 动词(正)

影响及在后世。  (误)

“于” 作表所在的时地介词,也作表所至的时地介词(往往可用“到”字代替)。不作动词。例:

鸟造巢于树上。 表所在(正)

影响及于后世。 表所至(正)

鸟于树上的巢中。  (误)

注意 “在”“于”作表示所向的时地介词,可以通用。“在”作动词用时,不能用“于”代替。“于”作表所在的时地介词用时,不能用“在”代替。

“以” 表所因的原因介词,表所用的方法介词。不作表所为的原因介词。例:

他以刀杀人。  表所用(正)

彼以母老不欲远游。 表所因(正)

中国以帝国主义所侵略。  (误)

“为” 表所因的原因介词,表所为的原因介词。不作表所用的方法介词。亦作动词。例:

彼为母老不欲远游。  表所因(正)

中国为帝国主义所侵略。 表所为(正)

他为刀杀人。  (误)

东三省为中国之土地。  动词(正)

注意 “以”与“为”作表示所因的原因介词可以通用。“以”作表所用的方法介词用时,不能用“为”替代。“为”作表所为的原因词或作动词用时,不能用“以”替代。

接续词

“不但……而且”

“不但……就是”平列接续词。例:

他不但文章做得好,而且字也写得不差。 (正)

他不但文章做得好,就是字也写得不差。 (正)

注意 “不但……而且”同“不但……就是”用法相同。不过前者所接续的词或子句,前后可互易。后者所接续的下面的词或子句,是含有从退一步说的意义。

“不是……就是”

“不是……便是”选择接续词。意义就是所接续的两个词或子句,必须决定一个。例:

不是向前进,就是向后退。  (正)

不是进跳舞场,便是上影戏馆。 (正)

注意 “不是……就是”和“不是……便是”,用法是相同的,不过前者底语气较重,后者底语气较轻。

“不是……就要”

原因接续词。所接续的词或子句,前后为后者的原因。例:

不是努力去干就要失败。 (正)

不是努力去干就是失败。 (误)

注意 “不是”和“就要”并不一定要连用的,因为“就要”和“就是”往往容易用错,所以特别说明。

助词

“了” 决定助词。表示事已决定,表示时间已过去。例:

他已回来了。  表示过去(正)

他就要回来了。 表示决定(正)

他明天回来了。 表示决定(正)

他还没有回来了。  (误)

“呢” 决定助词,疑问助词。通常和“怎样”等疑问副词同用。否则,它的语气,必有比较或选择的意思。例:

你看怎样好呢? 疑问助词(与疑副词连用)

(正)

你为什么不来呢? 疑问助词(与疑问副词连用)(正)

你快回来了呢! 决定助词(正)

他好呢还是你好呢? 疑问助词(比较)(正)

你来呢还是不来呢? 疑问助词(选择)(正)

你来不来呢? 疑问助词(选择)(正)(www.xing528.com)

你不来了呢? (作疑问助词)(误)

是这样的事呢? (作疑问助词)(误)

“吗” 疑问助词。可以独立用。不和疑问副词连用,不能作决定助词。例:

你不来了吗? (正)

是这样的事吗? (正)

你怎样好吗? (误)

你来不来吗? (误)

注意 “你怎样不来吗?”是通的,似乎是和疑问副词连用,其实不是的,这是“怎样”底下为省去了逗点的缘故。应该是作“你怎样,不来吗”?

附:其他疑问词的用法

“怎么”是问原因的或问方法的疑问副词。例:

你怎么不来呢? (问原因,因何不来的意思。)

这事怎么办呢? (问方法,如何办法的意思。)

“怎样”是问方法的疑问副词,不能作问原因用。例:

这事怎样办呢? (正)

你怎样可以不来的呢? (正)

你怎样不来呢? (误)

“怎么样”和“怎样”用法相同。

“怎的”问原因的疑问副词。不能作问方法的疑问副词。例:

你怎的不高兴呢? (正)

怎的办呢? (误)

“什么”=“甚么[4]”疑问形容词,疑问代名词。不作疑问副词用。例:

你有什么事? 疑问形容词(正)

你为什么不来? 疑问代名词(正)

你什么就去了呢? (误)

注意 “怎样”和“这样”因为字形相似,往往容易用错。“这样”是代名词,不能作疑问词用。

注:以上所列虚词,是专用于白话文方面的。至于文言的虚词,不胜举例。因为在作文法的范围中,不能多讲,学者如欲研究文言的虚词用法,可参考顾佛影著的《虚词典》。(大公书店出版)

练习题一

下列句子,有没有用错的词?有,把它改正。

他底智虑很丰富。

野蛮人底头绪简单。

我底心灵很不爽快。

这是一种不可思想的事。

稻麦是人类生活的要素。

我们那里的邑侯比较廉洁。

这难道不是生活呢?

这还成一个国家吗?

那旅长亲冒矢石和日军交战。

国民政府建都金陵

哩笃说明天来。

我今天下午要去参预[5]一个朋友底婚礼

不但觉得可笑然而觉得可怜。

你这话是几久说的。

临先生进来的时候,他还在打瞌睡。

我当走的时候,他还好好儿的。

我本来就要上北京去,而且。突然发生了这件事。

哼!这花真美丽极了。

你以为断定要的吗?

这是难能且不可贵的事。

你知道为了怎样?

这样的嚷嚷是干怎么?

【注释】

[1]止有:今写作“只有”。此类后同。

[2]的当:今写作“得当”。此类后同。

[3]暗昧:暧昧的意思。

[4]甚么:今一般写作“什么”。

[5]参预:今写作“参与”。此类后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