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自主积累:有效理解是关键

提高学生自主积累:有效理解是关键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进行词句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能有效地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有效理解。正因为有了有效的理解,学生在自主积累的时候才不会漫无目的,不会随心所欲。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重点理解关于具体体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这些句子应该是学生积累句子的方向。

提高学生自主积累:有效理解是关键

学生进行词句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能有效地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有效理解。正因为有了有效的理解,学生在自主积累的时候才不会漫无目的,不会随心所欲。

1.理解单元主旨——让喜欢跟单元主旨步调相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风筝》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课文中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很多,是不是多多益善呢?是不是只要学生说得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积累了呢?应该引导学生喜欢哪些句子呢?

这一单元的单元提示是这样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相对应的本单元的课文分别是《秋天的雨》写出了秋天缤纷的色彩,《听听,秋的声音》写出了秋天美妙的声音,而《风筝》这一课,则主要写出了秋天带给孩子们的欢乐。因此,根据单元提示分析,体现“快乐”应该是本篇课文的主基调。

有了这样的定位,我们在课堂上就让学生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的心情写具体的。因此,“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应该关注的是具体写出“我们”快乐的心情的句子。

2.理解课文主旨——让喜欢跟课文主旨基调相近(www.xing528.com)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孔子拜师》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我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求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很明显,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体现了本文的主旨。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重点理解关于具体体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这些句子应该是学生积累句子的方向。

3.理解表现方式——让喜欢跟表现方式思维相连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矛和盾的集合》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语,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我要把它们抄下来。”积累词语,怎一个“好”字了得!好在哪里?为什么抄这些词语,而不是那些词语?分析举例的两个词语,都是凝练、准确形象地表达内容相对丰富的意思的。这样的词语,应该不同于我们平时常用的口头语词,而应该是概括性强的书面语词;这样的词语,不仅仅是四个字的词,也有两三个字组成的词。在本课中,如“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固然”等,都是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盘古开天地》的课后第三题也是有关词语的积累,积累的要求与此相同。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蜜蜂》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蜜蜂》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普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语言简洁准确是科普文的语言表现方式之一,在课后积累中,学生就会有目的地积累这些文字简洁、表达准确的句子,以深化对科普文表现方式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六课《科利亚的木匣》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我要把课文最后一段抄下来。”很多老师认为,因为最后一段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所以要抄下来,要进行积累。其实,积累的,不仅仅是其中蕴含的道理,还因为这体现了课文构思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这篇课文构思上的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与此构思表现方式类似的还有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十九课《掌声》、第三十一课《给予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