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自主积累效率的运用积累方法

提高自主积累效率的运用积累方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纯积累,只是读读背背抄抄,这样的积累,是一种消极的积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说积累,整篇课文都可以成为积累的对象。利用积累这个总分句,可以对课文中的另外的内容进行迁移运用。这样的练习,不仅运用了积累的句式,更深化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自主积累的效率。第一步,比较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提高自主积累效率的运用积累方法

单纯积累,只是读读背背抄抄,这样的积累,是一种消极的积累。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一文中,将学生习得的语言分为两种:“消极语言——指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口头和书面语言中不会运用的语言;积极语言——指既能理解,又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能够运用的语言。”他积极提倡教师教语文应多让学生储存积极语言,让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和表达。

1.举一反三,为写作铺路

从三年级上册起,教材才真正开始涉及写作的内容,但在习作教学的内容中,教材没有专门的习作方法的指导。习作方法在哪里?习作方法渗透在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在课后题积累的句子中。积累,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典型的句式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哪些?”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说积累,整篇课文都可以成为积累的对象。课后题提出积累“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有何用意?我们来看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分析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句式。在学生抄写之前,不仅应让学生理解句子所描写的内容,还应让学生理解这是个总分句式,句子是从“树枝、小鸟、蝴蝶”三方面把“安静”写具体的。没有这些事物来衬托,你哪怕说一百个“十分安静”,人们还是体会不到安静的。通过积累让学生明白:可以围绕总起句,用总分的句式,运用几种相关的事物把内容写具体。

利用积累这个总分句,可以对课文中的另外的内容进行迁移运用。课文中有一段内容是简单描写下课后热闹的景象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运用总分句式进行练习:“下课了,操场上十分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练习,不仅运用了积累的句式,更深化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自主积累的效率

同一类型的积累题还有: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爬天都峰》的课后第三题——“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的课后第三题——“我想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常用的修辞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秋天的雨》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虽然教材中没有出现“比喻句”这个概念,也没有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但作为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记住这个句子就算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形象生动的特点,也是本次积累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比喻的句子,不同类的事物不仅要有相同点,在表达时,还应注意句子前后意思的统一。

第一步,比较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掉下来了,夏天过去了。学生很快发现:书上的比喻句写出了叶子的形状,很形象。

第二步,换词语,体会句子前后的连贯性。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飘哇飘哇,飘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发现:既然前面写着是扇子,后面相应的动词用“扇”是最合适的,而不能用“飘”,因为“扇子”相对应的动作是“扇”。

第三步,运用迁移。课文里有一个句子:“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运用学过的句式和修辞方法,让学生进行迁移练习。学生说出了“红红的柿子像一颗颗小星星,在叶子中间闪哪闪哪,闪出了丰收的喜悦”。课文中还有一句:“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学生说出了“菊花仙子像穿着一条条彩色的裙子,转啊转啊,转来了秋天的快乐”。(www.xing528.com)

通过由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练习,学生不仅积累了课文中的语句,更是积累了比喻这一种修辞方法,懂得恰当地运用。

(3)常见的描写方法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赵州桥》的课后第三题是这样的:“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得很生动,我要把它抄下来。”这一段的描写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对局部的图案刻画得很细致,是通过嘴里的水花、前爪和头的动作、双龙戏珠这三方面来写的,写得很传神,就像把龙写活了一样。通过这样理解,学生的思维很清晰,不仅很快可以把这一段背下来,还可以从中明白:要描写某一种东西,可以按“整体——局部——整体”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而且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把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练习不能离开语言环境,不能为了练而练,如果另找一个题材来练,会破坏了本文的意境,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所以,作为教师,要挖掘本文中的练习素材,达到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的描写方法的目的。

在这一课中,有一幅远观赵州桥的图片,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描写顺序,写一写书中赵州桥的远看图。

拓展练习:观察嵊州大桥,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恰当的描写。

2.触类旁通,为人生奠基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这种影响,不仅在课文的理解感悟中,也体现在课后题的积累中。很多课文,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想到了曾教过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桃花心木》的课后第三题:“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课文中,很明显的一段就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的课后第三题:“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如,‘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再抄下来。”再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课后第四题:“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课文的第七段,写的就是作者读书的方法。

学生在积累这些句子的过程中,可以触类旁通地理解,由此及彼地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透过文字,得以内化,渗入学生内心深处,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

看起来,“你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了吗?”这一类题目的实践运用还是大有讲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