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的政治和社会价值

劳动的政治和社会价值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创造一切”是中国共产党改造边区乡村社会的重要认识依据,也是中共构建“劳动光荣”意识的基础。劳动创造物质财富,除了改善生活,还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了“劳动光荣”观念的又一层含义。集体劳动更被视为构建新型关系的利器。

劳动的政治和社会价值

“劳动创造一切”是中国共产党改造边区乡村社会的重要认识依据,也是中共构建“劳动光荣”意识的基础。劳动创造物质财富,除了改善生活,还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了“劳动光荣”观念的又一层含义。

首先,劳动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石。《解放日报》肯定“吴满有方向”时就说“由于他努力增加生产,不仅改善了自己全家生活,而且能保证政府抗战的需要”。[16]在此层面上,军队生产自给有更高的价值意义“使我们的军队克服了生活资料的困难,改善了生活,个个身强力壮,足以减轻同在困难中的人民的赋税负担,因而取得人民的拥护,足以支持长期战争,并足以扩大军队,因而也就能够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达到最后地消灭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目的”。[2]1106—1107

其次,劳动是构建新社会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基础。旧剥削阶级成员可以“从劳动和生产中取得真正的生命力,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员,与各阶层一齐过丰衣足食、光荣快乐的生活”。[17]《延安解放日报》在报道旧剥削阶级成员的成功改造时,就不忘提及他们与农民的新型关系。张永泰被大家推选当了植树英雄。社论《张永泰的道路》还专门提及:“有人问他(张永泰),如果别人仍把土地归还给他,他愿不愿意?他坚决摇着头回答:不愿意。他说‘我现在自己劳动,不缺吃穿,再要让我当一个富豪,放高利贷,被穷人咒骂,我不愿意。现在人人有土地,人人劳动,大家都过好光景,为啥不好?’”[17]有地主经历劳动后也能“加入互助组”了。[18]社论总结说“经过土地改革以后的解放区地主,今天都能安居乐业了,农民也和他们团结合作了。涟水的地主陈清舫和程凤祖在土地改革后,积极参加生产,他们以前的佃户崔殿扬帮助他们耕田,教他们掌犁,互助小组长陈书替他们代耕了五亩地。这是解放区人与人间的新关系,不是主奴关系,不是封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的兄弟关系”[17]。甚至这种关系的建立与否,往往成为旧剥削阶级成员改造是否被承认的决定性因素,土改时期规定,经过劳动改造后,地富下降而成的中农、贫农、雇农“是否可以加入农会、贫农团,则应由农会和贫农团加以审查,分别决定之”[19],就是反映。

集体劳动更被视为构建新型关系的利器。军队集体劳动,“官兵一道生产劳动,亲如兄弟了”“军民变工互助,更增强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军改关系也好了”。[2]1107学校中对学生要求“特别注重劳动教育”“使儿童青年从事劳动,使他们在集体劳动中锻炼他们的身体,发展他们的集体精神,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并且养成他们劳动的兴趣和重视爱好劳动的习惯”。[20](www.xing528.com)

劳动也被解释为妇女解放的基础,有利于和睦家庭关系的认识也得到了传播。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就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和经济独立入手”,广大妇女“多生产,多积蓄,妇女及其家庭的生活都过得好”,“依此物质条件,她们也就能逐渐挣脱封建的压迫了”。[21]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们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中将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向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奋进。为此,倡导劳动光荣的意识,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