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南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南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错过了职业规划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生发展的大好时机。事实上,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也已经让一些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从大一起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做。这样的职业规划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导致他们的失望与失败感。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南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

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淡漠,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在某一大学的学生座谈会上,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正规的规划,只知道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别严峻,从进校开始就十分紧张,但并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不少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反正能否就业不由自己说了算,听天由命。有大学生认为,自己尚处于学习阶段,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现在规划自己为时过早。这种想法造成的后果是学习的无目的性,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光。错过了职业规划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生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的主要任务

不少大学生在谈及职业生涯规划时,都毫不迟疑地认为,这是毕业生的主要任务,而处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是不必为职业规划而浪费时间的,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不迟,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如果不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职业规划的理念,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到毕业真正面对就业问题时,就会陷入盲目状态,当意识到自己在专业水平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时,已经无能为力,追悔莫及了。

事实上,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也已经让一些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从大一起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做。一方面,通过职业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另一方面,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内在”的素质培养。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指导和督促,不少学生并没有能够在进校时就开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不准(www.xing528.com)

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幸的是,许多大学生在评估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随之而来是对自己的过分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过分地否定自己,容易让自己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人,其事业是难以成功的。

许多大学生没有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首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想进行职业规划,但不知如何下手。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时,最好是面对现实,作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做好“四定”,即:“定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定点”,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定位”,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定心”,做到心平气和。这些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防止“低价出售”自己,也可以防止期望值过高而一无所获。

(四)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把就业、职业与事业混为一谈

不少大学生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盲目从众,急于求成。甚至企图走“捷径”实现目标,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欲速则不达。曾有一份在数百名大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77%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100万的职业经理人,还有20%的同学表示毕业后10年之内上《福布斯》等知名杂志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金领”。这样的职业规划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导致他们的失望与失败感。

有些大学生把就业、职业、事业混为一谈,认为就业等同于职业,甚至把就业与一生的事业发展画上等号。因此,在就业问题上显得优柔寡断,把就业当成一生中带有定格性的事情来对待,既不利于毕业时就业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长远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更谈不上事业发展。职业生涯设计师徐小平认为人生职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就业,维持生存;第二层次是职业,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层次是事业,这个层次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物资,更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逐步实现,并不能一步到位。2005年初,《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80.9%,“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正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的一种就业新理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也应围绕就业、职业、事业三个层次逐步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