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南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看作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期,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有利于整合大学生身边的资源,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主要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看作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期,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职业定向

职业定向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

2.职业准备规划

职业准备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为获得目标职业所进行的成长管理。

3.职业发展管理

职业发展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获得相应职业后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进行的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有利于整合大学生身边的资源,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从最初的物质层面扩展到了人的发展层面,即人的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其素质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致使大学生忽视了对个人发展的规划,因而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对个人能力、职业选择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弥补大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提升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促使自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减少职业生涯发展的曲折性。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整合现有的能力和知识资源,全力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服务,减少资源的分散投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大学生思考自身的劣势,明确努力方向,提升个人实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大学生学会科学的做事方法和步骤设计,提高做事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增加成功的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而促进个人的发展。

2.有利于平衡社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最优配置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却没有形成主动择业的观念。现在人才市场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存在大量的人才需求,高呼“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一些应届大学生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没准备、没目标,海投简历,就业率低,高呼“人才过剩”,这导致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低。这种怪现象产生于大学生个体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的需求不相符。

职业生涯规划提倡的就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科学设计个人发展道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要根据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发展和相关才能,使自身能力素质与市场职业的需求相符合。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它可以防止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随大流”,转而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道路,这样便可以平衡社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www.xing528.com)

3.有利于稳定人才市场,减少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损耗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由于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往往盲目择业和就业,直接的后果就是人职不匹配,接着就会频繁跳槽。相反,进行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会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减少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大学生离职率的降低可以极大地促进人才市场的稳定,也可以减少由此带来的人力资源耗损。这样企业才可以尽全力培养员工,使他们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使其成为事业进步发展的基础。

大学生的就业应建立在科学择业的基础上,而科学的择业得益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对“随行就市”的现实主义,从短期来看,虽然个体可以谋到一份职业,但由于对工作、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反而会加大人才的流动和人力资源的耗损,无论是对自己、对企业,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极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大学生要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慎重地选择每一个岗位和职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导入良好的轨道中。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加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片面强调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致使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很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1.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谋取工作的手段

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态度,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显得比较浮躁。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忙于学业,没有把各种专业课程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整合起来,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并试图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这种为找工作而规划的功利性意识是误区之一。要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克服这种意识,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一门指导人生发展的科学来看待。

2.用计划和变化来否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规划是个人把自己的优势、能力水平、个体倾向等主观因素与环境特点、制约因素等客观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和统筹安排的行为。计划则多为主观行为,没有统筹考虑客观因素,缺乏周密性和确定性。如果规划制订得不严密就会沦为计划,而缜密的计划就是规划。区分计划和规划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看其考虑得是否全面周到,执行得是否严格。

变化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同样存在可变因素,没有考虑到变化的规划不能称为规划。因为有变化,规划才更难,将变化充分考虑在内的规划,就算是最坏的结果、最大的问题也能预料得到,即便预料不到也会通过修正步骤及时发现,即便不能及时发现也会通过应急方案予以解决。所以说,变化是逃不过规划的,除非没有考虑变化就开始规划。

3.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低年级大学生没有关系

许多大学生往往到毕业前夕需要找工作时才开始了解职业,了解相关企业、行业,学习写简历,准备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是有意义而且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将为个人实力的提升与就业能力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业的成功和事业的辉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那些想找工作但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往往会抱怨所学专业不好、学校不够有名气、大学扩招太多、社会经济形势不好甚至是家里没有社会关系,却唯独没有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念上找原因。成功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人。

4.认为只有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才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人的一生除了要满足衣、食、住、行和安全的需要外,还有获得尊重、认可和归属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都要通过职业的成功来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取得职业的成功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这个职业不一定赚钱最多,也不一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但却是最适合自己的。每个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为之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并非只有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才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