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高校教育:理性思考与管理方法尝试

现代高校教育:理性思考与管理方法尝试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且这两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综合运用,以弥补各自在研究中的不足。下面介绍三种主要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管理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问卷法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法,将研究问题编制成若干相关的书面调查表,通过分发或邮寄的方式给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整理、统计和加以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理性思考与管理方法尝试

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且这两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综合运用,以弥补各自在研究中的不足。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许多研究方法被尝试引入到教育管理研究中。下面介绍三种主要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结果所做出的性质的分析和研究。定性研究特别适合教育这类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为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尊重实践者对自已行为的解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一方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教育现象作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定性分析的根本做法是哲学的方法,思辨是它的基本特点,它倡导思辨的方式,比较事物的异同,概括事物的类型,把握事物的规律。它要回答的不是数量上的多少和变化,而是性质上的“是什么”“属于什么”,它分析的是“原因是什么”“发展过程的变化状况如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大多是不能用数量来描述的,因此不能进行数量分析,只能运用定性研究来探究事物的性质。

定性研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动态地对事物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跟踪式的过程分析,避免静止、僵化的量化研究,并且可以根据原有的理论、经验、判断,运用思维对事物或现象做出本质的描述和概括。定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证明等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对教育现象和过程进行有目的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观察法可以为科学研究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为检验科学理论提供依据。观察法是各学科搜集资料、取得感性认识的基本研究方法。科学史表明,许多科学家十分重视观察,大量的科学成果来自于观察。如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走遍祖国名山大川,采集标本,进行观察,最后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观察法是教育管理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2.归纳与演绎

归纳与演绎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前提。

归纳法一般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前者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概括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方法;后者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属性,从而推论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方法。

演绎法是从更高抽象层次的公理、定理、法则或学说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结果。它有多种多样的模式,较为广泛使用的是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假言判断,并根据假言判断中前件与后件之间的关系推出结论的一种演绎推理。

3.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出来的各个部分加以整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

另外,定性研究还有科学抽象法、逻辑证明法、矛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它们对于教育管理的宏观或微观研究都有较好的方法指导作用。但定性研究具有不精确的特点,而且在研究中没有足够的原始资料作基础,主要采用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方式,因此定性研究的某些不足需要由定量研究来弥补。

随着质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定性研究和质化研究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两者似乎已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定性研究也似乎被质化研究所兼并,但定性研究大都没有原始资料作为基础,主要采用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方式,这与质化研究是不同的。

(二)量化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更新,许多教育研究已越来越离不开数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支撑,教育管理研究也朝着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技术化、研究过程高效化、研究结果数量化的方面发展。

所谓量化研究是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数量的分析。量化研究一方面可以像定性研究那样反映教育现象的特征,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描述工具,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教育过程作客观和准确的分析和描述。量化研究的优点是将复杂的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作数量化、模型化的分解和描述,使研究目的、过程较为清晰,使研究者容易把握研究过程;且研究过程较为严密,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和科学化的分析,有较为客观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比较精确。但是,在教育管理研究实践中,有许多教育现象和问题是不能用数量或模型来描述的,不宜做量化研究。因此,定量研究要和定性研究结合使用。

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统计研究等,下面具体介绍这四类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个案和测验等方式,搜集研究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通过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教育科研中运用最广泛的基本方法,被大多数教育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和使用。

调查研究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它是对现实的或历史的教育现象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考察,以弄清事实的真相,把握事物的相互关系,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并概括出某种规律性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基本思路。其次,调查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有助于研究者的研究不受其主观意志的左右,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最后,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客观地反映和描述研究对象的情况,帮助研究者掌握研究对象的客观的、真实的情况,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或实践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是观察法。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直接感知收集研究材料和认识现实。观察法的运用可以获得观察客体不愿呈现的若干行为资料,观察者可以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二是问卷法。问卷法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法,将研究问题编制成若干相关的书面调查表,通过分发或邮寄的方式给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整理、统计和加以分析。三是访谈法。访谈法通过直接对调查对象的访问谈话来收集研究材料,分析问题。访谈法包括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座谈会是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员参加座谈,面对面地征询意见、调查情况、获得资料。访谈法要求访谈者运用各种访谈技巧,注意访谈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引导被访谈者围绕问题中心来回答问题。四是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查阅收集、鉴别整理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有关事实材料,并加以专门研究以形成科学的认识的方法。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它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

由于实验可以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因此,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实验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二是实验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三是实验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四是实验可以重复验证。

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一是做好实验设计;二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进行处理,观测所产生的变化情况,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三是对实验中所得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四是撰写实验报告,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的范围,以保证实验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www.xing528.com)

3.预测研究

预测研究是运用预测的技术和理论以及各种经验和知识,分析和解释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对研究对象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可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判断。在教育领域内,任何教育现象都受一定条件的约束,都具有相对客观、普遍、重复和稳定的特点,只要我们认识了这些特征,就能抓住一些规律对教育进行预测。

预测的基本原理:一是连续性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只要其本质不变,该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就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二是因果性原理。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产生都是一种或几种现象引起的,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果相互作用的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因果链条,在一定的因果链条范围内,只要掌握了事物发展的现实原因,就可以推知事物发展的结果,这就是因果原理。三是相似性原理。客观事物之间虽然千差万别,但只要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具备了“发展程度”和“内外条件”的相似性,就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已知过程及其相应的变化或结果推知另一个未知过程及其相应的变化。

预测研究的基本程序:一是明确预测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搜集信息;三是确定预测方法;四是进行实际预测;五是预测结果评价。

4.统计研究

统计研究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用科学的指标和分类方法对社会事实进行数据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它在应用复杂数学方法研究社会事实的情况下对社会事实的了解更为精确。

统计研究的特点是:首先,统计研究可以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对调查研究的结果作出很精确的描述;其次,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的预测性意见,为制定最佳决策方案、有效地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但在统计研究中一般要坚持以下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同一性、整体性。

统计研究的一般步骤:一是确定研究目标;二是选定统计方式;三是择定变量类型;四是进行统计分析;五是运用统计推论;六是推论总体(母体)情况。

(三)质化研究

质化研究方法主要是由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引介到我国并进行了创新性地探索,目前她已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如《旅居者和外国人——中国留美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质的研究方法的教与学》等。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一,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首先,质化研究必须在自然情景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自然探究的传统还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体的、关联式的考察。

第二,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进行解释。

第三,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质化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定终身”。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果和理论的方式会变。变化流动的研究过程对研究者的决策以及研究结果的获得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决定了研究的结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地反省。

第四,使用归纳法。质化研究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同时进行,以便在研究现场及时收集需要的资料,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和不断比较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第五,重视研究关系。质化研究不可能设想研究者可以脱离被研究者进行研究,因为正是由于双方之间的互动,研究者才可能对对方进行探究。质化研究对伦理道德问题非常重视,在研究开始之前需要事先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研究结束后还要给研究对象以适当的回报。

2.质化研究的步骤

第一,质化研究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对象与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背景知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研究的评估和检验手段。一般选择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而且是属于解释性和描述性的问题,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的目的指的是研究者从事某项研究的动机、原因和期望。在研究设计中,对研究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设计好适用、恰当的方法,如进入现场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法等。

第二,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包括研究的人、时间、地点、事件等,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特征、调查对象的样本大小。另外,还要注意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研究者的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关系(如朋友、熟人或者上下级关系等)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要慎重考虑,以保证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三,进入现场。在确定好研究对象之后,就需要接触研究对象,与他们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进入现场之前,要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尽可能对研究对象有个全面的了解。在与他们接触时,要主动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研究目的,就研究的时间、地点、步骤等事宜与对方达成共识。在选择进入方式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要选择尽量自然的方式,使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在自然情景下进行,以获取最客观的资料。

第四,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访谈。在访谈时,主要采取开放型和半开放型的访谈形式。开放型通常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形式不拘一格。在半开放型访谈中,对访谈的结构和问题要有一定的安排和限制,在访谈开始前要设计好访谈提纲,将访谈的问题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描写,尽可能简洁明了。但在访谈时要注意灵活机动,不能拘泥于提纲,也不能固守提纲,不能展开。在访谈中,态度要真诚、友好、积极、平等,争取在情感上与研究对象达成共识,要友善地提问、仔细地聆听、适时地给予回应,并要做好访谈记录。

第五,收集实物。“实物”包括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制品等。收集实物可以用来与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材料进行补充和相互检验。收集实物时,如果是私人物品,或是不便公开的物品,要事先征得相关人员和部门的同意。

第六,整理和分析资料。在访谈和收集实物的过程中,要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且根据扎根理论等对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建构理论。

第七,撰写研究报告。例如,我们做“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时,如果采用质化研究,那么我们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将其研究目的、对象等进行安排。先选择几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当然这个研究对象要与研究问题契合,选择那些在教学工作中有一定倦怠的教师,使研究有针对性。再设计好研究步骤、研究问题,列出访谈提纲。与被研究的教师进行协商,确定好访谈的时间、地点等,事先将研究目的等对被研究者进行交代,使他们能够与研究者进行配合,使研究顺利进行,并且获得最满意的结果。对每位教师进行两至三次的访谈,探究他们职业倦怠的真正原因,帮助他们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并且对学校管理等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访谈和对教师的观察,对访谈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原因,建构自己对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认识和理论见解。

质化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在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可以运用质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