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86-2015年,陕西省农业补贴及发展情况

1986-2015年,陕西省农业补贴及发展情况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所述农业补贴为国家给农户和农业经营组织的直接资金补助,不包括奖励扶持和以工程或项目方式给农业的投资。农业补贴的资金来源以中央财政为主,省、市地方财政也有一些。此后,农业补贴项目逐步增多,截至2015年年底已涉及种植业、畜牧业、农机购置和农村民生等多个方面。2016年4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通知,自2016年起全面实行三项补贴合并,名称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1986-2015年,陕西省农业补贴及发展情况

本节所述农业补贴为国家给农户和农业经营组织的直接资金补助,不包括奖励扶持和以工程或项目方式给农业的投资。农业补贴的资金来源以中央财政为主,省、市地方财政也有一些。国家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是从2004年开始的,对农业采取多予、少取的方针,免征农业税和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给农民予以补贴,被称为“惠农”政策。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此后,农业补贴项目逐步增多,截至2015年年底已涉及种植业畜牧业、农机购置和农村民生等多个方面。

初期发放农业补贴要求逐户核实每年变化的种粮面积,比较费事,再加上发放手续烦琐,发放机关和农民群众两方面都有意见。随后进行了发放方式改革,多数地方按农户承包土地面积计算发放农业补贴,发放过程简单了,但存在未种粮面积领补贴问题。2009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行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改革的意见》,简化了发放程序,各项补贴统一采取“一折(卡)通”方式发放,群众还比较满意。实施农业补贴制度以后,陕西省发放的农业补贴主要有以下种类:

粮食综合补贴 粮食综合补贴由种粮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而成。

种粮直接补贴依据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规定设立,是国家财政把原来补贴在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金拿出一部分,对种粮农民直接给予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年4月3日省政府印发《陕西省粮食直补实施方案》,2004~2006年补贴范围为凤翔、蒲城等32个粮食主产县,一县一标准。2007年以后补贴范围扩大到64个粮食主产县区,新增的32个县每亩补贴8元,原来的32个县每亩补贴不到8元的提高到8元,超过8元的不变。补贴品种为小麦玉米、稻谷三大品种。

农资综合补贴是2006年国家进行农用柴油价格改革后,为减轻农民种粮成本负担,保障种粮的合理收益,从2006年起综合考虑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因素,对种粮农民给予的综合性资金补贴。补贴对象为所有种粮农民和国有农场种粮职工,不考虑复种,按实际种粮土地面积补贴。安排资金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补贴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2006年陕西省综合补贴标准按区域划分:关中地区亩均7.3元、陕南地区亩均6元、陕北地区亩均3元,全省补贴资金2.7亿元,补贴总面积4792万亩。2007年提高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关中地区每亩17元、陕南地区每亩15元、陕北地区每亩10元,全省平均每亩补贴15元。补贴总面积4077万亩,补贴资金6.1亿元。2008年再次提高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关中地区每亩49元,陕南地区每亩45元,陕北地区每亩35元,全省平均每亩补贴43元,补贴总面积4229万亩,补贴资金18.8亿元。2008年以后延续此标准。

2012年12月10日,陕西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部安排发出《关于调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有关政策的通知》,确定从2013年起全省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发放,统称为“粮食综合补贴”。补贴品种为陕西省统计年鉴列入的所有粮食品种,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薯类等。2013~2015年陕西省粮食综合补贴每亩补贴标准为关中81元、陕南72元、陕北56元,一定三年不变。

农作物良种补贴 从2004年开始,陕西省陆续对农民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使用良种给予补贴,补贴范围是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全覆盖,油菜良种补贴在汉中、安康地区全覆盖。陕西省实施小麦良种补贴较早,开始补贴32个小麦主产县种粮农民,当年补贴面积397万亩,每亩补贴3元。2005年开始国家也对小麦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当年陕西对32个小麦主产县补贴面积988万亩,标准仍为每亩3元,国家补贴面积220万亩,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这一标准延续到2007年。2006年陕西小麦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到全省范围,2007年将小麦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亩6元,2008年国家对陕西良种补贴面积由每年220万亩提高到1000万亩,陕西也将剩余414万亩的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亩10元。至此,陕西小麦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2009年以后,陕西省小麦、玉米每亩补贴10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实行全覆盖补贴。冬油菜是2009年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汉中、安康两市全覆盖补贴,根据上年秋播面积,每亩补贴10元。2010年后,中央财政将陕南和陕北的马铃薯良种纳入补贴,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

为将一部分农业补贴转化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不受限制的补贴,增加农业补贴空间,2015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指导意见,试点将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2016年4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通知,自2016年起全面实行三项补贴合并,名称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地膜玉米补贴 2004年4月29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确定从2004年起对春播地膜玉米实行地膜补贴。同年5月8日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印发《春播地膜玉米补贴资金实施办法》,确定种植春播地膜玉米农户都属于补贴范围,年补贴面积约350万亩,每亩补贴10元,由省财政承担。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 国家安排补贴资金,2005年在陈仓区、合阳县试点,以后逐年扩大,2009年95个农业县区全覆盖,实施面积5000余万亩。年补贴资金2000万~4000万元不等,2009年最多为4890万元,2015年累计补贴资金2.9亿元。由农技机构进行周期性测土、叶面营养诊断,合理安排肥料、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及有机无机配合、中量微量元素等田间试验,修正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 国家从2010年开始,每年安排10个县左右,2014年最多安排了17个县,年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2015年年底项目结束,累计补贴资金6450万元,以技术物资补贴方式给农户每亩补贴30元,鼓励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www.xing528.com)

小麦“一喷三防”(防病、防虫、防早衰)补贴 国家安排补贴资金,从2011年开始实施,冬小麦面积全覆盖,补贴对象为实施防治的农户,每亩地补贴5元。可以组织统一防治,也可通过“一卡通”发放给农户。全省每年补贴资金8000余万元。2015年后补贴资金总额未变,市县可以调整补贴范围,每亩地补贴可提高到10元以内。

畜牧良种补贴 按照中央2005年一号文件要求,2006年开始国家陆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购买优质种猪精液和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陕西省2006年开始实行奶牛良种补贴,补贴对象是项目区使用良种精液进行奶牛人工授精的奶牛养殖者,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每年使用两剂冻精,每剂补贴15元,合计年补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年补20元。2012年开始实行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年补10元。2007年开始实行生猪良种补贴,补贴对象是项目区使用生猪良种精液进行母猪人工授精的养殖户和养殖场,补贴标准按每头能繁母猪(实践中核实能繁母猪头数比较困难)年繁殖两胎,每胎配种使用2剂精液,每剂补贴10元,合计年补40元,2011年提高到10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2012年开始还对奶牛养殖场(户)购买良种奶牛冻精、种公羊种公牛,周至、蓝田等15个项目县购买优质肉牛冻精,澄城、洛南等10个项目县购买优质品种猪冻精,都进行价格补贴。

动物防疫补助 分为下列几类: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由国家承担,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造成的损失国家予以补助,补助资金由中、省、市、县、养殖户分别按6∶1∶0.5∶0.5∶2的比例承担。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即由国家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实施畜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劳务补助。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规模化养殖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补助,补助资金由中、省、市、县财政分别承担60元、10元、5元和5元。

农机具购置补贴 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实施,补贴对象为农户、农林牧场职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范围逐步扩大,补贴农机具品种不断增加,到2015年已增加到耕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及收后处理、农产品初加工、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田基建、排灌、动力等10多个机械门类的上百个品目。补贴方法也不断完善,2007年以前是统一确定补贴产品目录,实行比例补贴,差价购机,集中结算。2008~2012年是统一制定机具补贴额度一览表,实行定额补贴,差价购机,集中结算,购机者免付补贴部分,将钱补给供应商。从2013年开始实行“限定品种,全价购机,指标控制,县级结算,一卡到户”的补贴机制。2004年全省补贴资金212万元,2005年增加到10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2012年补贴最多为7.9亿元,2014年、2015年全省补贴资金分别为6.9亿元、6.25亿元,全省累计补贴资金47.3亿元。

同种类、同档次农机产品全省统一补贴标准。非通用类产品补贴标准按不超过同档次产品近三年市场平均售价的30%确定,关键农机化技术措施、新机具推广省级财政、农机部门可确定提高补贴比例。单台机具补贴标准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可提高到12万元,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单机补贴可提高到20万元,购机者年度补贴限额80万元。购机取得补贴指标确认书后,自主选择规定范围内的补贴产品经销企业,合理议价,全价购机。再凭补贴指标确认书、购机发票到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办理补贴手续,财政机关依据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提供的审核手续,通过银行将补贴资金转入农户“一卡通”账户。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2007年国家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提供保费补贴的种类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等,2013年增加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等种类。对中、西部地区补贴保费的40%。

2006~2015年全省农业补贴情况见表2-2-4。

表2-2-4 陕西省2006~2015年农业补贴情况表 单位:万元、万亩

注:农业四项补贴指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其他补贴指四项补贴以外的补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