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抓住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旅游新路子,文化旅游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按照《杨家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恢复了“将军祠”,建成了停车场。该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神木县有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史前城址石峁遗址,有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城,有古庙建筑群二郎山九龙山天台山,有古色古香的县城凯歌楼,有闻名陕北的神木四合院和高家堡古城,还有目前陕西省面积最大功能齐全的县级体育馆、省内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县级图书馆、陕北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走进神木,不仅可以看到史前文化、古代文化、工业文化、群众文化,还可以领略酒曲唢呐二人台、剪纸等民间艺术的风采。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抓住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旅游新路子,文化旅游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杨家将文化是神木县发展文化产业独一无二的品牌。作为陕北传统文化奇葩,杨家将文化集中体现了陕北人集骁勇、智慧、忠烈于一身的气质特点。2003年,在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杨家城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在神木召开了“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2008年,神木县委托有关机构编制了《杨家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杨家城景区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按照《杨家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恢复了“将军祠”,建成了停车场。2009年清明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在新落成的将军祠前举行了公祭杨家将活动,上千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公祭仪式。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县政府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对县城凯歌楼进行了维修,投入近1500万元对高家堡古镇进行了维修,投资近3000余万元对省级文保单位二郎山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该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拍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走红的高家堡古镇始建于明代,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旅游文化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三十六营堡之冠”、陕北4大名堡之一、长城要塞的袖珍城堡,高家堡古镇保护开发的潜力与价值十分明显。高家堡城外有东山龙王庙建筑群、老爷庙建筑群、千佛洞石窟群、万佛洞石窟群等众多庙宇和石窟。在石峁遗址的带动下,高家堡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神木县已建成的旅游景区有红碱淖、二郎山、九龙山、天台山、西津寺、河津寺、班禅庙、杏花滩、大柳塔和锦界工业旅游区等,以杨家城和煤炭博览园为代表的一批新的景区也正在建设中。其中红碱淖自1995年12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风景名胜区至2012年底,曾先后多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欧、美、日等国外的贵宾。

神木县旅游业总收入保持17%的年均增长幅度,2012年共接待游客25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8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15%和16.2%,其中星级饭店入住率92%,营业收入5614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旅行社组团9071人次,接团1300人次,营业收入2206万元。

[1]1984年10月,全县21个公社改为5个镇16个乡。

[2]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www.xing528.com)

[3]即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6年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4]免学费、免杂费、免课本费、免作业本费、免电教教材代办费、补助生活费。

[5]十五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6]每3年为1轮,陕西全省每年督导评估6000所学校。

[7]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8]1997年更名为少儿体校。

[9]1984年公社改为乡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