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史记》中的《鲁周公世家》,周公旦暂代成王处理国政的故事

《白话史记》中的《鲁周公世家》,周公旦暂代成王处理国政的故事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公旦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当时曾遍封功臣与同姓亲戚,周公旦被封于少昊的旧址曲阜一带,称为鲁公。周公恐天下之人听说武王逝世而反叛,就登上王位,暂代成王处理国政。此时管叔及他的弟弟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回朝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理国家流于荒淫奢侈,于是写了《多士》《毋逸》以劝谏成王。周公死后,成王心怀谦让,葬周公于毕原,随文王墓葬,以表示成王

《白话史记》中的《鲁周公世家》,周公旦暂代成王处理国政的故事

周公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当文王还在世时,姬旦做儿子就很孝顺,忠厚仁爱,跟其他兄弟不同。到武王即位,姬旦便辅佐武王管理国家大事。武王九年,东伐商纣,到达盟津,周公也随行相助。十一年,又讨伐商纣,到了牧野,周公辅佐武王,作了《牧誓》。攻破商都,占领商朝的王宫。杀纣以后,周公手持大斧,召公手持小斧,护卫着武王,杀牲祭祀社神,向天帝及殷民昭告纣的罪状。释放被囚禁的大臣箕子,加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派管叔与蔡叔辅佐他,以延续殷商的祭祀。当时曾遍封功臣与同姓亲戚,周公旦被封于少昊的旧址曲阜一带,称为鲁公。但周公没有去封地,而是留在京师辅佐武王。

武王灭商两年后,天下尚未安定。武王生病了,十分痛苦,群臣不知所措,太公、召公就虔诚地占卜。周公说:“仅仅这样不足以使我们的先王担忧。”周公于是就用自己的人身作抵押,设立了三个祭坛,周公向北面站着,头顶着璧,手捧着圭,向太王、王季、文王诚挚地请求。史官把祷告的祝词写在简册上说:“你们的长孙武王姬发,积劳成疾,如果你们三王对上天负有保护子孙的责任,就请用我姬旦之身代替武王。我灵巧能干,又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你们的武王姬发不如姬旦多才多艺,又不会侍奉鬼神。再说他受命于天帝,能尽力保护天下,因而能使你们在世的子孙都平安地生活,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敬畏他的。只有不丧失上天所赐予他的宝贵生命,先王们才能永远有所依靠。现在我就通过大龟来听候你们的命令,你们如果答应我的要求,我将把圭璧奉献给你们,等候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只好将璧和圭收起来。”周公就令史官将简册上的祝词报告太王、王季、文王,想代武王姬发死,随即就到三王神位前占卜,占卜的人都说吉利,打开占卜书一看,果然都吉利。周公非常高兴,打开存放占卜文书的箱子,抽出占卜书,又看到卜辞是吉利的。周公即入宫向武王道喜说:“从占卜的结果来看,我王将不会有什么灾难。我刚刚接到三位先王的命令,让你考虑如何保持周朝的长久统治,必会考虑我的诚心而保佑天子安康。”周公将策书收藏在金滕匮中,告诫保管的人不要声张。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后来武王去世了,继位的成王还年幼。周公恐天下之人听说武王逝世而反叛,就登上王位,暂代成王处理国政。此时管叔及他的弟弟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只得向太公望、召公奭表明心迹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代成王执政,是怕天下的人反叛周室,如此将无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王为天下忧苦已经很久了,到现在才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了将来完成周的大业,所以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不顾流言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就封。临行,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天下的地位也算不低了。但是我却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放下饭碗,起身礼待贤士,即使这样还怕错过了天下的人才。你到鲁国之后,千万小心,不要仗着国君的身份摆架子。”

管叔、蔡叔与武庚等果然率领淮夷人反叛,周公便奉成王之命,率兵东征,写下《大诰》以告天下之人。这一仗诛杀了管叔与武庚,放逐了蔡叔,收服了殷的遗民,并将这一带土地分封给卫国的康叔、宋国微子,叫他们延续殷商的祭祀。平定淮夷以东的地区,共用了两年时间才全部完成。诸侯从此都来周室朝拜,表示臣服。

此时上天降福,唐叔的田里得到一株特异的禾苗:两畦的禾合生一穗。唐叔将它献与成王,成王命唐叔送给在东土远征的周公,周公因此写了篇《馈禾》。周公既已接受天子赏赐的特异禾稻,赞扬天子的恩宠,于是作了《嘉禾》篇。当东土全部平定后,周公回京报告成王,并作了一首诗给成王,这首诗名叫《鸱鸮》,成王心中不悦,也没敢责备周公。

纳册金滕匮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朝事完毕后在镐京步行到丰邑晋谒文王庙,然后命太保召公先到洛邑去勘察地址。这年三月,周公也亲往洛邑督导营建周京城的工作,并作了占卜,占卜的结果十分吉利,于是即以洛邑为国都。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政后,周公就将政权交还给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朝中大事。当初周公代成王治天下时,背靠着屏风,面向南方接见诸侯。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时,他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态度恭敬谨慎,像是有所畏惧的样子。

当初成王年少患病,周公剪掉指甲扔到河里,对神明说:“天子年少不懂事,冒犯神的旨意的是我周公旦。”祷告完后,同样将册文藏在内府。不久成王的病就好了。等到成王主持国政时,有人诬告周公,周公只得逃到楚地。成王打开内府,看见周公当年祷告的册文,感动得掉下眼泪,马上迎回周公。

周公回朝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理国家流于荒淫奢侈,于是写了《多士》《毋逸》以劝谏成王。《毋逸》篇说:“为人父母的,长时间创业才有所成就,子孙却骄纵奢侈,忘记了父母创业的辛苦,因而使家业毁败,这样看来,做后代的能不谨慎吗?因此从前的殷王中宗,严谨恭顺地敬重畏惧天命,自己遵守法度并以法治理百姓,兢兢业业不敢荒废国事贪图安逸,所以中宗当政长达七十五年。到了高宗武丁,他久居民间,与百姓同甘共苦,深知民间疾苦,等他继位以后,因其父丧,认真守丧,三年时间不曾说话,三年后话一出口,百姓都感到惊喜,治国时不敢荒怠安逸,努力安定国家,结果上上下下都没有怨言,所以高宗享国五十五年。到祖甲的时候,他认为跨越兄长做王是不义的,便逃亡在外做了很长时间的平民,深知百姓向往仁政,故当政后能安抚众民,鳏夫寡妇也不欺侮,所以祖甲享国三十三年。”《多士》篇说:“自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没有不虔诚地祭祀鬼神、修明德行的,因此这些帝王无不德配上天,后来到纣王继位时,荒诞淫逸,既不明天理,也不顾人民的意愿,他的百姓都认为他有罪当诛。”“周文王勤劳国政,每天到了太阳偏西,都顾不上吃饭,因此享国五十年。”周公就用这些话来劝诫成王。

周公兴师东伐

成王居于丰京,天下已经安定,但周室的官制还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于是周公作《周官》,具体明确每个官职的权限。又作《立政》篇说明治国设官之道,以便利百姓,百姓很高兴。

周公在丰京,病危,在弥留之际说:“一定要将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心怀谦让,葬周公于毕原,随文王墓葬,以表示成王不敢把周公当作臣下看待。

周公死后,秋天尚未收获,忽有暴风雷雨,将稻禾都吹倒了,大树也连根拔起。周朝上下一片恐慌。成王与大夫们穿上朝服,打开金滕书,于是看到当年周公在武王病重时,祷告愿以身为质,代武王去死的简书。太公、召公及成王于是问曾跟从周公请命的史官,史官说:“真有此事,以前周公命我不要说出去。”成王手持简书,感动得哭了起来,说道:“从现在起,不必去恭敬地占卜了。从前周公为我王室辛勤劳苦,因我年幼不知道,现在上天显示威严大动风雷,表彰周公的恩德,我应该郊祭迎接天神,行我国先祖配食之礼,灾难才会解除。”成王于是到郊外祭天,天即下雨,风向反过来刮,倒下的稻禾又都挺立起来。太公、召公命国中百姓,凡被大风刮倒的大树,都扶起来培土。于是当年五谷丰收。从此成王同意鲁国君可以到郊外祭天,并立庙祭祀文王。鲁国之所以保有这种天子才有的礼乐祭祀,是成王褒扬周公恩德的结果。

周公死后,他的儿子伯禽先前已受册封,这就是鲁公。鲁公伯禽当时受封到了鲁国,经过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报告治理鲁国的情况。周公说:“为什么这样迟呢?”伯禽说:“变更那里的习俗,改革那里的礼仪,服丧三年才能免除旧制,所以迟了。”当时太公也受封到齐国,五个月后即向周公报告治理政事情况,周公说:“为什么这样快呢?”太公说:“我简化了齐国君臣之间的礼仪,顺从当地的习俗办事,所以治理很快。”等到后来听到伯禽报政迟缓,就叹息说:“哎呀!鲁国将来一定会北面臣服于齐了。一国的政事若不简化易行,百姓就不肯亲近;政令平易近人,民众必然归之。”

伯禽做鲁公以后,曾有管叔、蔡叔等反叛,淮夷、徐戎也一并起来反叛。于是伯禽率军在肸邑讨伐他们,作《肸誓》以约束军旅百姓,说道:“准备好你们的铠甲和头盔,不要马马虎虎,不得毁坏牛马畜圈,如果不幸走失了牛马,男女奴隶也逃跑了,不要擅离岗位去追赶,只需迅速地来报告。所有的军士们都不可以强夺豪取,也不能翻越墙垣去偷窃财物。我鲁国西南北三面郊区的人民,要准备好草料和干粮,以及筑墙用的工具,不准供应不及时。我要在甲戌那天建筑碉堡去征伐徐戎,届时不准不到,违反者就要处死。”作完《肸誓》后,不久即平定徐戎,安定鲁国。

鲁公伯禽死后,他的儿子考公酋继位。考公在位四年去世,立其弟熙为君,称为炀公。炀公修建了茅阙门。在位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幽公宰继位。幽公在位十四年,他的弟弟杀死幽公而自立,称为魏公。魏公在位五十年去世,他的儿子厉公擢继位。厉公在位三十七年逝世,鲁人拥立他的弟弟具,这就是献公。献公在位三十二年逝世,他的儿子真公濞继位。

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暴虐无道,被放逐到彘,由召公和定公共同主持国政。真公二十九年,周宣王即天子位。

三十年,真公去世,他的弟弟敖继位,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亲率长子括、幼子戏到周王室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欢幼子戏,想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周大夫樊仲山父劝谏周宣王说:“废除长子而立少子,违背礼制;违背礼制,必然触犯王的命令;触犯王的命令的人,必然要被诛杀,因此天子出令不可不守礼制。如果令而不行,国家就没有威信;若百姓勉强行令而不顺情理,百姓就会不服从其统治。下级侍奉上级,年幼的服侍年长的,这才符合礼制。现在天子封立诸侯,却立少子为嗣,等于是教百姓做出违反君命的事。如果鲁国就此听命,诸侯纷起效法,则王命就会阻塞不行;如鲁国不听命而诛杀少子,等于是违抗王命。诛杀他是错误的,不诛杀他也是错误的,还是请我王考虑考虑。”宣王不听,最终立戏为鲁国的太子。这年夏天,武公回国后就去世了,戏立为王,这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哥哥括的儿子伯御与鲁人联合杀掉懿公,而立伯御为鲁君。伯御继位十一年,周宣王派兵攻打鲁国,杀死伯御,而询问鲁国公子中有谁能引领诸侯,准备立他作为鲁国国君的继承人。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称,为人庄重恭谨,聪明睿智,能尊敬侍奉长者,处事行法,必先请教先王的遗训,考查历史的事例。凡是他所请教过的都不违反。”宣王说:“很好,这样的人一定能训守和治理他的百姓。”于是在夷王的庙里立称为鲁君,这就是孝公,从此以后,诸侯经常违抗周天子之命。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反叛周室,不久,犬戎杀了周幽王。秦被封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孝公去世,他的儿子弗湟继位,这就是惠公。惠公三十年,晋人将其君王昭侯杀了。四十五年,晋人又杀了他们的国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去世,长庶子息代行国家权力,行使国君权力,这就是隐公。当初惠公的正妻没生儿子,惠公的妾声子却生下息。息年长后,惠公为他娶了宋侯的女儿,宋女到了鲁国,惠公因其美色而夺取做了自己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允,并将宋女升为夫人,以其子允为太子。当惠公去世后,因为允的年纪太小,所以鲁人让息与允共理国政,由息摄代政,而不叫即位。

隐公五年,鲁隐公来到棠邑观看捕鱼

八年,鲁国与郑国互换祭祀之邑,鲁把祭祀周公之邑许田给了郑国,郑把天子祭祀泰山的祊邑给了鲁国,君子讥笑这件事。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媚地对鲁隐公说:“百姓拥护您,您就正式即位为君吧!让我去将子允杀了,您用我做相国。”隐公说:“有先君的遗命在,我因为允年幼而暂代国政。现在允已经长大,我正想在菟裘营建住宅准备养老,再将国政交还给允。”挥怕允将来听到此事会杀他,于是又回头向允说隐公的坏话,他说:“隐公打算正式即位,将您废除,请您早做打算,让我为您去杀了隐公吧!”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祭祷钟巫,在社圃园里斋戒,然后住在大夫氏之馆。挥即派人到氏家中杀了隐公,而立子允为君,这就是桓公。

桓公元年,郑国又用玉璧来完成许田的交换。二年,桓公把宋国贿赂的郜鼎安放在太庙,君子讥笑这件事。

三年,派公子挥到齐国去迎娶齐女为夫人。六年,夫人生了个儿子,与桓公生日相同,所以取名为同,同长大后,被封为太子。

十六年,桓公与诸侯会盟于曹,讨伐郑国,送郑厉公回国。

十八年春,桓公又做出国远行的准备,将和夫人到齐国去。大夫申极力劝止,桓公不听,于是前往齐国。齐襄公私通桓公夫人。桓公因夫人的行为而大怒,夫人即转告齐襄公。夏四月丙子,齐襄公设宴款待桓公,桓公饮酒醉,齐襄公派公子彭生抱鲁桓公上车,并命令彭生趁机打断他的肋骨,将桓公杀死于车上。鲁国人向齐襄公提出要求说:“我们桓公因畏惧您的威势,不敢安居不动,亲自到贵国去修订友好盟约,可礼成后人未返,无法追究罪责,希望能将彭生杀了以此在诸侯之间消除这桩丑闻。”齐人于是杀掉彭生用以讨鲁国人的欢喜。鲁立太子同为君,这就是庄公。庄公的母亲鲁桓公夫人于是留在齐国,不敢再回鲁国。

庄公五年冬,鲁国参与讨伐卫国,送卫惠公回国。

八年,齐国公子纠前来投奔鲁国。九年,鲁人想将公子纠送回齐国为君,但行动却比齐桓公小白慢一步。齐桓公派兵攻打鲁国,鲁国危急,便杀了公子纠。召忽忠于公子纠,也自杀。齐人又通知鲁国,希望活捉管仲。鲁人施伯说:“齐国希望获得管仲,并非要杀他,而是准备重用他,一旦他被重用,就会成为鲁国的祸患,不如将他杀死,将其尸体送回齐国。”庄公不听,即囚禁管仲送往齐国。齐人任用管仲为相。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沫在柯地与齐桓公会盟,曹沫以武力劫持齐桓公,要求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订立盟约后曹沫放了齐桓公。桓公本想背约,由于管仲劝阻,齐国最终将侵鲁的土地归还。

十五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于诸侯。二十三年,鲁庄公到齐国去观看祭祀社神。

三十二年,起初庄公筑台时曾到大夫党氏家,看见党氏的女儿孟任,从喜欢到爱慕她,许愿娶她为夫人,于是孟任即割破手臂跟庄公立誓。后来孟女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斑。斑长大以后,爱上了大夫梁氏的女儿,有一次去看望她,正碰上养马人荦从墙外和梁女嬉戏。斑愤怒地鞭打荦。庄公知道此事后说:“荦这个人很有力气,最好将他杀掉,不可以鞭打后还留着他。”但斑却没能将他杀掉。正好庄公得病,此事便延搁下来。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弟叫庆父,次弟叫叔牙,三弟叫季友。庄公曾娶齐女哀姜为夫人,哀姜没生儿子。哀姜的妹妹叫叔姜,却为庄公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开。庄公没有嫡长子继位,宠爱孟女,就想立她所生的儿子斑为君。庄公病重时,向二弟叔牙询问继承人的事,叔牙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鲁国的常规,庆父还在,可以由他继承,君王何必忧虑?”庄公担心叔牙要立庆父,回头又问季友。季友说:“请让我拼死立公子斑为国君。”庄公说:“刚才叔牙说要立庆父,你看怎么办?”于是季友以庄公的名义叫叔牙等待在巫氏家中,使季强迫叔牙喝下毒酒,并说:“喝下此酒,你还有子孙为你祭祀,否则你死了还会株连后代。”叔牙于是喝下毒酒而死,鲁人便立他的儿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这天,庄公去世,季友终于立公子斑为君,如同庄公所命令的那样。公子斑即在党氏家中守丧,尚未入宫。

起初庆父曾与哀姜私通,想立哀姜妹妹所生的儿子开为君。当庄公死后季友却立公子斑,因此十月己未,庆父即派马夫荦在党氏家中将公子斑杀死。季友逃奔到陈国去。庆父终于立庄公的儿子开为君,这就是鲁湣公。

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奸日益频繁。哀姜与庆父暗中商量杀湣公而立庆父。庆父即派鲁国大夫卜在武闱暗杀湣公。季友得到消息,就从陈国和湣公的弟弟申一起到了邾国,请求鲁国将他们接回。鲁人想将庆父杀掉。庆父惶恐,逃奔到莒国。于是季友跟随申回国,拥立申为君,这就是鲁釐公。釐公也是庄公的小儿子。哀姜害怕了,逃奔到邾国。季友贿赂莒国要求引渡庆父,庆父因此被遣回国,季友派人去杀庆父,庆父请求流放,没被接受,于是季友派大夫奚斯前去转告庆父,奚斯一边走一边哭。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就自杀了。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通奸而危害鲁国的安宁,于是从邾国将她召回齐国杀掉,并将尸体送回鲁国,鲁釐公请求把她安葬了。

季友的母亲原是陈国女子,所以他逃亡时投靠陈国,陈国也因此极力护送季友与公子申回鲁。季友当时在将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让人占卜吉凶,卜者说:“生下的将是个男孩,他的名字叫作友,长大后将为朝廷执政,辅佐公室。如果季友死了,鲁国就不能昌盛。”等到他降生,手掌上的纹路很像友字,即取名为友,号称成季。他的后人就称为季氏,庆父的后人称为孟氏。

釐公元年,鲁釐公把汶阳和费这两个地方封给季友,并且让他担任宰相。

九年,晋国臣子里克杀死他的国君奚齐与卓子。齐桓公率鲁釐公平息晋国的内乱,到达高梁才回师,立晋惠公为君。十七年,齐桓公去世。二十四年,晋文公继位。

三十三年,釐公去世,其子兴继位,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杀了他的父亲成王,夺取王位。三年,文公朝见晋襄公。

十一年十月甲午日,鲁国在咸地打败翟,俘获了长翟的首领乔如,鲁大夫富父终甥用铜戈刺他的咽喉,将他杀死,并将他的头埋在子驹门附近,这次战役的主将叔孙得臣把自己的儿子宣伯也改名为乔如。

当初,还在宋武公的时候,长翟的一支鄋瞒派兵攻打宋国,司徒皇父率军防御,在宋国境内的长丘打败了长翟,俘获长翟首领缘斯。晋国灭路的时候,曾俘获长翟乔如的弟弟棼如。齐惠公二年,鄋瞒攻打齐国,齐国王子城父俘获了乔如的另一个弟弟荣如,杀死后将他的头埋在北门。后来卫国人俘获了乔如的小弟弟简如。鄋瞒从此就灭亡了。

十五年,季文子出使到晋国。

十八年二月,鲁文公去世。文公有两个妃子:第一个妃是齐国女子,名叫哀姜,生下两个儿子叫作恶与视;第二个妃子叫作敬嬴,很受宠幸,生子名俀。俀私下巴结襄仲,襄仲想立他为君,叔仲说:“不行!”襄仲请求齐惠公帮忙,惠公刚登位,想亲近鲁国,就答应下来。冬十月,襄仲杀了恶与视,拥立俀为君,这就是宣公。哀姜逃回齐国,哭着经过街市,说:“天啊!襄仲做事惨无人道,杀死嫡子而立庶子。”街市上的人也都跟着痛哭起来,因此鲁人就叫她哀姜。从此鲁国的宫室逐渐衰微,而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势力却越来越强大。

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在位,率兵围攻郑国。郑伯投降,后又得以重建国家。(www.xing528.com)

十八年,鲁宣公去世,其子黑肱继位,这就是鲁成公。季文子说:“使鲁国杀嫡子,立庶子,从而失去强大援助的罪人是襄仲。”由于襄仲拥立宣公,他的儿子公孙归父颇为宣公所宠信。宣公打算除去三家的势力,曾和晋国商量攻打三家的事。正巧宣公去世,季文子怨恨襄仲,公孙归父便逃到齐国。

楚商臣宫中弑父

鲁成公二年春天,齐国伐鲁,夺取隆邑。夏天,成公与晋国的郤克在鞌这个地方打败齐顷公,齐国再次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四年,成公到晋国去访问,晋景公不敬重鲁国。鲁君想叛晋而与楚国联合,有臣子劝阻,才没有这样做。十年,成公前往晋国。晋景公恰好去世,便留下成公来送葬,这件事鲁国很忌讳。十五年,成公与吴王寿梦在钟离会见。

十六年,宣伯告知晋国,想杀掉季文子。因为季文子有道义,晋人不肯答应。

十八年,成公去世,他的儿子午继位,这就是鲁襄公。当时襄公才三岁。

襄公元年,晋国立悼公为君。前一年冬季,晋的栾书将他的国君厉公杀死。四年,鲁襄公朝见晋悼公。

五年,季文子去世,家里没有穿丝帛的妻妾,马厩中没有吃粟的肥马,府库中更没有值钱的金玉,但他却连续任宣公、成公、襄公三朝的宰相之职。君子说:“季文子真是个廉洁而忠信的大臣啊!”

九年,鲁国与晋国联合攻打郑国。晋悼公在卫国的祖庙中给襄公举行加冠礼,季武子随从襄公,辅助举行冠礼。

十一年,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将鲁国的军队分为三军,各占一军。

十二年,鲁襄公朝见晋悼公。十六年,晋平公继位。二十一年,鲁襄公又去朝见晋平公。

二十二年,孔丘诞生。

二十五年,齐国崔杼弑国君庄公,拥立庄公的弟弟景公。

二十九年,吴国延陵季子出使到鲁国,询问周王室的礼乐,对深奥的意义全部了解,鲁人对他都很尊敬。

三十一年六月,鲁襄公去世。同年九月,所立的太子也死了。鲁人即立齐归所生的儿子禂为君,这就是鲁昭公。

昭公十九岁了,仍很幼稚。穆叔不想立他,说:“太子死后,有同母的弟弟可以拥立,如无母弟,才立庶子中的长子。年岁如果相同,就选择比较贤能的,如果同样贤能,就以占卜的结果来决定。现在禂既不是嫡子,而且守丧期间,心中毫无哀戚之感,反有喜悦之色,如果真立他为君,一定会成为季氏的祸害。”季武子不听,还是让他登上君位。当安葬鲁襄公时,昭公居然三次更换丧服。君子批评此事说:“这样做是得不到善终的。”

昭公三年,鲁昭公到晋国朝见晋平公,到达黄河岸边,遭晋平公谢绝而返回,鲁人深以为耻。四年,楚灵王大会诸侯于申邑,昭公托病没有去。七年,季武子逝世。八年,楚灵王建成章华台,召鲁昭公参加落成典礼,昭公亲往致贺,楚灵王赐昭公一件珍宝;但不久又后悔,又用欺骗手段取走了。十二年,昭公又去晋国朝见到达黄河,又被晋平公辞谢请回。十三年,楚公子弃疾杀死他的国君灵王夺取王位。十五年,朝晋,晋人留鲁昭公给晋昭公送葬,鲁人深以为耻。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子到鲁国的边境狩猎,顺便入鲁求问礼制。二十一年,昭公又朝见晋国到达黄河,又被晋君辞谢请回。

二十五年春,八哥鸟飞到鲁国来筑巢。鲁大夫师己说:“文公与成公的时代,有童谣说:‘八哥来筑巢,国君在乾侯。八哥定居下来,国君在野外。’”

有一回,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季平子以皮革为鸡护胸,郈氏则在鸡脚爪上装了金属钩。季平子一怒之下便派兵侵夺郈氏的土地,郈昭伯也怨恨季平子。臧昭伯的弟弟臧会因为造假诬蔑陷害臧氏,躲在季氏家,臧昭伯就把季氏家人囚禁。季平子大怒,即囚禁臧氏家中的老臣。臧氏与郈氏于是联合向鲁昭公告状。昭公九月戊戌日,昭公攻伐季氏,并取得了胜利。季平子登上楼台请求说:“君王听信谗言,没有细察我的罪过,就要前来杀我,希望能免除一死,把我放逐到沂水边去。”昭公不答应。又请求囚禁在邑,也不答应。最后再请求带五辆兵车逃亡,也不答应。大夫子家驹说:“君王还是答应他吧!政权被季氏把持已经很久啦,他们的党羽很多,这些党徒将会合谋来对付你的。”昭公还是不听。郈氏说:“一定要将他杀了。”叔孙氏的家臣戾向他的党徒说:“没有季氏和有季氏,哪样对我们有利?”党徒都说:“没有季氏,就等于没有叔孙氏。”戾又说:“既然如此,我们去救季氏!”于是他们打败了昭公的军队。孟懿子听说叔孙氏战胜,也立即杀死了郈昭伯。郈昭伯当时替昭公出使到孟孙氏家,因此孟氏很容易就将他杀了。此时三大家族联合起来攻打昭公,昭公于是出逃。己亥,昭公逃到齐国。齐景公说:“愿意奉送二万五千家的土地给你。”子家劝鲁昭公说:“抛弃周公的基业而臣服于齐,可以这样做吗?”昭公因此没有接受。子家又说:“齐景公为人不讲信义,不如早点到晋国去。”昭公不听。叔孙氏到齐国去会见昭公,回鲁后,又去见季平子,季平子叩头。起初叔孙氏本想迎回昭公,但因孟孙氏、季孙氏后悔,便作罢了。

二十六年春,齐国攻伐鲁国,夺取郓邑,把昭公安置在那里。夏天,齐景公打算送昭公回国,下令手下的人不准接受鲁国的贿赂。鲁大夫申丰、汝贾却暗中送齐臣高龁、子将八万斗粟。于是子将即向齐景公说:“鲁国的众臣不能侍奉鲁君,有怪异的征兆。宋元公为鲁君之事到晋国去请求晋君送鲁君回国,却死在半路上。叔孙昭子想迎接鲁君回国,也无病而死。不知究竟是天要抛弃鲁君呢,还是鲁君得罪了鬼神?希望君王暂时等等看。”齐景公听从了这个建议。

二十八年,鲁昭公往晋国去,请求帮他回国。季平子暗中贿赂晋国六卿,六卿接受季氏贿赂后,劝阻晋君。晋君便终止,把昭公安置在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又回到郓邑,齐景公派人送给昭公一封信,自称“主君”,昭公以此为辱,一怒之下离开郓邑去乾侯。

三十一年,晋君想送昭公回国,召季平子来商量。季平子穿着布衣,赤脚行走,通过晋国的六卿向晋君谢罪,六卿即向晋君说:“晋国想送昭公回国,众人不听从。”于是晋人才没送昭公回国。

三十二年,鲁昭公客死于乾侯。鲁人立昭公的弟弟宋为鲁君,这就是鲁定公。

定公继位后,赵简子问晋国史官蔡墨说:“你看季氏会衰亡吗?”史墨回答说:“不会衰亡。季友对鲁国有很大的功劳,曾被封于鄪,又是上卿,到文子、武子的时代,又累世扩充他的基业。鲁文公逝世时,东门遂杀嫡子而立庶子为鲁君,鲁君因此丧失掌国大权。执政大权落入季氏家中,到现在已经历四个国君了。百姓不知道国君是谁,他怎么能够治理自己的国家呢?因此凡做君主的,对于政权和爵位要特别谨慎,不可轻易给别人。”

定公五年,季平子去世。阳虎因私愤囚禁季桓子,双方订盟后才释放他。七年,齐国征讨鲁国,鲁国夺回了郓邑,作为阳虎的封邑并让他参与国政。

八年,阳虎想将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嫡系继承人全部杀掉,而改立他所喜欢的庶子代替嫡长子;用车子载着季桓子,想趁机将他杀掉,桓子用诈谋欺骗的方法得以逃脱。三家联合攻打阳虎,阳虎被迫住到了阳关。九年,鲁国攻打阳虎,阳虎逃到齐国,不久又投奔晋国权臣赵氏。

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盟于夹谷,孔子代行相职。齐人想暗袭鲁君。孔子依据礼仪一阶阶地登上台,诛杀了齐国演奏淫乐的人,齐景公畏惧,便停止行动,并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表示道歉。

十二年,定公命子路毁掉三大家族的城墙,并收缴他们的武器。孟孙氏不肯毁城,定公即派兵前往攻打,没有攻克,便停止了。季桓子接受齐国所赠的歌姬舞女,孔子气得离开鲁国。

十五年,定公去世。他的儿子将继位,这就是鲁哀公。

哀公五年,齐景公去世。

六年,齐国田乞杀了幼君孺子。

七年,吴王夫差国势日强,率军讨伐齐国,到鲁国边界时,向鲁人索取牛、羊、猪各一百头。季康子派子贡去说服吴王与太宰嚭,用礼节道义使他们折服。吴王说:“我身上刺画了花纹,不能用周礼要求我。”于是停止了无理要求。

八年,吴国替邹伐鲁,一直打到国都的城门下,签订盟约后撤离。齐国也来攻打鲁国,夺取了鲁国的三座城邑。

十年,鲁国攻打齐国南部边境。

十一年,齐国又来攻打鲁国。季氏因为冉有建立不少战功,因此思念孔子,孔子即从卫国回到鲁国。

十四年,齐国的田常在徐州杀死他的国君齐简公。孔子请求讨伐齐国,哀公不听。

十五年,派子服景伯和子贡出使齐国,齐国即归还以前侵占的鲁国的土地。田常刚刚担任齐相,想要拉拢诸侯。

十六年,孔子去世。

二十二年,越王勾践消灭了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去世。夏天,哀公忧虑三大家族作乱,想利用诸侯来挟制他们,三大家族也怕哀公发难,以致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有一回,哀公到陵阪游玩,在街道遇见孟武伯。哀公说:“请问我能不能得到善终?”孟武伯回答说:“不知道。”后来哀公想利用越国的力量来攻打三大家族。八月,哀公前往有山氏。三大家族攻打哀公,哀公逃奔到卫,又转奔邹国,最后逃到越国。鲁国人又迎接哀公,哀公重新回国时,死在有山氏的家中。他的儿子宁继位,这就是鲁悼公。

悼公之时,三大家族势力远胜公室,鲁君如同一个很小的诸侯,地位比三大家族要低。

十三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灭掉智伯,瓜分晋国土地。

三十七年,悼公去世,他的儿子嘉继位,这就是鲁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去世,儿子显继位,这就是鲁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奋继位,这就是鲁共公。共公在位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屯继位,这就是鲁康公。康公九年而亡,他的儿子匽继位,这就是鲁景公。景公在位二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叔继位,这就是鲁平公,当时六国都已各自称王。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去世。二十年,平公去世,他的儿子贾继位,这就是鲁文公。文公元年,楚怀王客死在秦国。二十三年,文公去世,他的儿子仇继位,这就是鲁顷公。

顷公二年,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郢都,楚顷王东迁到陈邑。十九年,楚国攻打鲁国,夺取了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消灭了鲁国。鲁顷公逃跑,徙居在国外的小邑,成了平民百姓,鲁宗庙祭祀断绝,国家灭亡。后来顷公死在柯邑。

鲁国自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四代。

太史公说:我听孔子这么说:“鲁国的道德风气真是衰败到了极点,但洙泗一带尚有谦让风气。”在湣公时代,庆父和叔牙搞得鲁国多么混乱;隐公、桓公争夺继承权;襄仲杀嫡子立庶子;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夫北面称臣,却又各自率领士卒去攻打昭公,昭公因此被迫出逃。至于那里的揖让之礼又都遵行不逾,而处理大事又为什么这样暴戾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