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研究中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结果惊人

医学研究中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结果惊人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一项2006年对英国305名新任职的会诊医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4%的医师参加了应答,应答者中有56%曾看到过科研不端行为,承认自己有过科研不端行为的占5.7%,在未来可能发生或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科研不端行为的占18%。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不端行为真是触目惊心!医学领域科研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也与医学研究的本身特点有关。这就给医学科研不端行为带来了相当的隐蔽性和可乘之机。许多国家依照科研不端行为的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医学研究中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结果惊人

“生命短暂,医术长青,机遇难逢,经验常谬,确诊实难。”这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其名著《希波克拉底箴言》中的第一句话,高度概括说明了医学的神圣性和医疗活动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在人们的心目中,医学是崇高的事业,医生是纯洁的天使。作为大众性科学期刊而闻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在1998年4月刊登了一篇编者的调查报告,其内容是“医生、教授、媒体记者、政治家等行业的人们在一般公众心目中赢得信任的程度”。结果表明,有78%的人对记者持不信任态度,对政治家的不信任比率高达80%。相比之下,医生和大学教授则明显为人们所信赖,对医生表示信任者的比率高达80%,大学教授也赢得了受访者中70%的信任。由此可见,一般公众对科学,特别是对医学的信任程度是相当高的。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科学是诚实的事业,科学家是诚实的人。科学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并能自我纠错的系统,科学的诚实受到制度方面的制约,科学活动所受到的严格管制是任何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因为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可以杜绝偶然出现的科学研究中的剽窃、篡改和捏造之类的科研不端行为。然而,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科学界接二连三揭露出来的种种科研不端行为的事实,大大动摇了人们的这种信念

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顾问密歇根大学科学史学家斯坦尼克曾做过一项时间跨度达20年的有关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2000年,他在发布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比例相当的“严重不端行为”,“其程度达10%或更高”。至于像修改数据或选择性地使用研究结果、论文署名不实等问题几乎普遍存在。尤其在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高得惊人”。

据一项2006年对英国305名新任职的会诊医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4%的医师参加了应答,应答者中有56%曾看到过科研不端行为,承认自己有过科研不端行为的占5.7%,在未来可能发生或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科研不端行为的占18%。

2012年10月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有一篇研究报告指出,过去30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论文撤稿事件急剧增加,其中2/3以上是由科研不端行为造成的。与1975年相比,在所有已发表的论文中,学术造假或涉嫌造假而被撤的论文所占比例已增加了10倍。研究人员分析了截至2012年5月的2047篇被撤稿的生物医学领域论文,结果显示,可归因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撤稿达到67.4%。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不端行为真是触目惊心!

种种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大量“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严重玷污了医学领域原本的神圣光洁,严重影响了医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中发表论文固然能给科学家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一旦这些论文存在科研不端行为,后果往往极其严重。比如200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琳达·巴克200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9年后被一些同行反映其实验结果不能被重复,在多方压力之下,她不得不撤稿。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引用达138次之多,这次撤稿带来的恶劣影响是难以估计的。科研不端行为不仅影响科研人员个人的学术声誉,也会殃及相关的实验室和研究领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并且有损科学形象,败坏社会风气。

医学是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的科学,医学基础研究能够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牢固的理论基础,医学科研成果终将应用于人类,一旦医学科研诚信出了问题,就会歪曲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知;置病人于错误甚至有害的临床治疗中,将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危害公众的生命和健康,乃至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发展。(www.xing528.com)

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除了与科研人员自身的因素有关外,制度措施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急功近利、浮躁的不良科研环境也是重要原因。医学领域科研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也与医学研究的本身特点有关。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生命形式,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充满奥秘的过程。此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通过各种实验来解释生命现象,阐明生命机制。而医学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使许多现象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条件下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实验本身可能存在很多不可控的未知因素,许多实验重复同样的操作往往也难以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在遗传学研究中,由于遗传异质性和外显率等因素的影响,表现相同的病人用同样的实验条件却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为了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删除个别偏差大的数据,拼凑、篡改、捏造数据,或是对图像结果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当屡次实验仍未成功时,这种实验结果的易造假性会诱使有的研究人员做出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而造假以后,由于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其实验复制率差可能会被归结于实验条件不同、未知因素影响等原因,论文的审稿人及杂志编辑有时难以甄别论文的真实性。如果同行不深究实验设计,则很难发现实验数据存在造假。这就给医学科研不端行为带来了相当的隐蔽性和可乘之机。

弘扬科学实验中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医学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医学研究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不负责任的研究行为会对医学研究蒙上可怕的阴影,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对生命的伤害。如何根治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正如“上医治未病”一样,在科研诚信问题上,积极的做法是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再去调查处理,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加强科研道德自律,坚守科研道德诚信,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科学研究。特别是医学研究生,作为今天的习医者,未来的从医者,更要在功利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淡泊名利,拥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抱负和“板凳须坐十年冷”的沉稳心态。在医学研究中善于剥茧抽丝,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寻求科学真谛。在项目申请、项目实施、成果形成、成果评价和成果发表的各个阶段,杜绝捏造、篡改和剽窃等种种科研不端行为,脚踏实地做科研,做科研诚信的表率。

杜绝科研不端行为,自律和他律要相结合。许多国家依照科研不端行为的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警告、终止并收回资助,取消获得科研资助或担任评审专家的资格。而对于严重不端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有关部门则根据相应的法律进行法律制裁。当前,我们要加强学术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科研不端行为的成本与代价,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建立科研诚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做好监督引导工作,为科学研究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在医学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的学科特点与特殊地位,恪守伦理道德原则,树立“人命至贵,贵于千金”的思想,时刻保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科研态度,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卓越贡献。

(刘学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