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见面礼:揖是古代人们相互见面的主要礼仪

见面礼:揖是古代人们相互见面的主要礼仪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见面礼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同的礼节。最常见的一种礼仪叫“揖”,即拱手行礼,这是古代宾主相见最常见的礼节。这是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规定礼仪。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通常是朝臣们拜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在祭祀、祝寿等民俗中,跪拜礼仍代代相传。

见面礼:揖是古代人们相互见面的主要礼仪

(一)见面礼

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同的礼节。最常见的一种礼仪叫“揖”,即拱手行礼,这是古代宾主相见最常见的礼节。

据考证,“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其基本姿势为双手抱拳举于前。姜太公辅佐武王革命成功后,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土揖时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作揖三下。

新年作揖拜年(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有时则又能表示倨傲。作揖的基本手势是男子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女子反之,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男子右手成掌,左手握拳”或“女子左手成掌,右手成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这是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规定礼仪。古人认为,不跪不称拜。在古代,敬拜就是行礼。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有严格的规定,共有“九拜”。

1.稽首,是指行礼时,行礼者双膝跪地,左手按右手,双手拱地,头慢慢地触地。从头到地须停留一会儿,双手放在膝盖前面,头放在手后面。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通常是朝臣们拜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后来发展为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宗、拜庙宇、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2.顿首,就是叩头,“顿”是稍停的意思。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礼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是拜礼中次重者。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行顿首礼时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其他和稽首相同。[2]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空首,即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

稽首、顿首和空首这三拜是正拜。“《周礼》谓‘头不至于地为空手。’空手者,对于稽首、顿首之头着地而言也。拜本专为空手之称,拜之礼,即空手之礼。周之九拜,之曰空手,唯其他经曰拜手。曰拜,无曰空首者,故知空首即拜手也。”《周礼》指出了稽首、顿首与空首之间的区别: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

4.振动,是指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5.吉拜,是指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礼记·杂记下》)“(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至于奇拜、褒拜,奇者独而无偶,即一拜也。褒字之义,郑大夫云:‘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段玉裁亦云:‘褒者,大也,有所多大之辞也。’大同小异,皆系多拜之意。”

6.凶拜,是指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7.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www.xing528.com)

8.褒拜,是指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9.肃拜,是指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是九拜中最轻者。《周礼·春官·大祝》:“肃拜者,拜中最轻,唯军中有此肃拜。妇人亦以肃拜为正。”理由在于军士身披贵胄重甲,不便于拜。《史记》中记载周亚夫对文帝说:“贵胄之士不拜,请已军礼见。”意思就是不行“空首”礼,而行军礼,就是肃拜了。萧统编《文选》卷十:“统谓妇女拜,见举首下手,而不跪拜。”至其原因,《朱熹》注云:“古者,妇女首饰盛多,如副笄六珈之类伏于地上。”段玉裁按《公羊传》注:“作为其如蹲,此皆言不便于跪,故肃以为礼,肃,盖如后世长揖……肃拜者,跪而举首下手也。揖者,立而举头推手也,肃者,立而低头下手,如今人之揖也。跪而举头下手为肃拜,下手如拱,并未分散。”

汉代以后,高座、凳椅相继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的“跪坐”开始发生变化。跪拜礼并没消失,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演变成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用于官场。如朝臣拜见皇帝,下级拜见上级,奴才拜见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祭祀、祝寿等民俗中,跪拜礼仍代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这些跪拜礼才退出历史舞台,但时至今日,人们仍在拜神拜祖时行这些礼节。

(二)座次礼

古代朝廷一向尊南,即君主坐北朝南,故称“南面称王”;反之,朝臣拜见君王必须面朝北,故称“北面称臣”。汉代以前,居室与厅堂同建于一个台基上,同为一个房顶所覆盖,厅堂在前,寝室在后;厅堂大,寝室小。厅堂后部以墙和寝室相隔,厅堂前有台阶,堂的前沿不封闭,故有“登堂入室”之说。厅堂不住人,主要用于议事、行礼、交际、祭祀等,寝室是人居住之地。

在寝室内,人们皆席地而坐,类似于今天日本的榻榻米。在厅堂上,以南面为尊;在寝室中,却以东向为尊,如“鸿门宴”中的座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及其叔父项伯面向东方坐,最尊;项羽的军师兼亚洲父范增面向南方坐,次尊;而沛公刘邦北向、张良西向,皆是卑位。可以看出当时以东向为尊的习俗。

秦汉之后,堂室结构简化,厅堂的某些社交功能被合并于室中,因此,室内的座次顺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会见宾客时,宾客一般在西,主人在东,这就是所谓的“东家”和“西宾”。古人所说的“分宾主坐下”,便是这样的坐姿。直到清代,地方乡饮酒礼中,也还是宾客在西北,而主人位东南。

另外,除了在朝廷、家里的座次外,还有车上的座次也有一定讲究。古代交通工具为马车,因此御者居中,主帅居左,卫兵居右(又称车右)。因御者左手并辔,右手挥鞭,故须居中。今之轿车,司机旁是保镖位置,司机后是首长位置,保镖后面是秘书位置。

中国古代生活习俗中的这五种典型礼仪,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即和谐;同时,又具体而微妙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只要有人类社会,人际交往就在所难免,社交礼仪也永远是需要的。

思政实践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晚20时,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宏的新篇章。夜幕下,“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华灯灿烂,流光溢彩。体育场中央,随着一声声强劲有力的击打,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数字。在雷鸣般的击缶声中全场观众随着数字的变换一起倒数:5、4、3、2、1……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刻:20时整。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

材料二: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当G20邂逅杭州,就注定了这场盛会将充满“诗意”,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山流水》演奏时,童声朗诵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经·小雅·鹿鸣》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古曲《高山流水》搭配名篇《小雅·鹿鸣》,正契合了G20杭州峰会宾主同欢、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以上的礼仪属于传统“五礼”的哪一种?并谈一谈当今中国人应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礼仪。

【注释】

[1]关于女子行“及笄”礼的年龄,《礼记·内则》记载为15岁,最迟20岁;而《礼记·曲礼》则记载为女孩许嫁之后。

[2]“顿首”两字,后来也多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的恭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