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织形态的选择方法

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织形态的选择方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哪种专业群建设的组织形态,不能由学校领导“拍脑袋”决策,而是应当有一种既简便又实用、有推理过程的选择方法。根据专业所属二级学院(系)的情况可以得出专业数量在二级学院集中的度量,从而判断采取“一院一群”还是“多院一群”的组织形态。在“多院一群”的组织形态中,如果专业群内的专业在多个二级学院之间比较分散,可成立专业群办公室。

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织形态的选择方法

采用哪种专业群建设的组织形态,不能由学校领导“拍脑袋”决策,而是应当有一种既简便又实用、有推理过程的选择方法。

(一)选择方法的分析过程

组织形态的选择方法分析过程如下:从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出发,理清专业群的构成,再分析专业群内各专业所属组织的情况,结合在至少5年时间里要搭建的主要虚拟机构承担建设任务的情况,来决定当前应当采用哪种专业群建设组织形态。

(二)专业群的构成

要厘清专业群的构成则应当厘清产业关系逻辑、产业业态逻辑、岗位群逻辑、专业构成逻辑这四种逻辑,这些逻辑构成了“产业关系逻辑→产业业态逻辑→岗位群逻辑→专业构成逻辑”的推导关系,本书提倡使用这种推导关系来构建专业群。

产业关系逻辑指专业群对接的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单个产业,也可以是相关联的多个产业,如果是多个产业则应为“一主多辅”或“多业协同”。“一主多辅”以一个产业为主,“多业协同”将多个产业置于同等地位。产业业态逻辑指专业群要对接产业的哪些业态来办学。这些业态既有传统的业态,也有新型的业态。岗位群逻辑指专业群要对接产业中的哪些岗位办学。这些岗位来源于专业群要对接的产业业态,从而推导出这些岗位需要掌握哪些主要技能。

专业构成逻辑是指专业群由哪些专业构成,这是由岗位群的主要技能需要哪些专业来培养而导出的。专业的构成主要有“单核心型”(以一个专业为核心)、“双核心型”(以两个专业为核心)两种,事实上绝大多数职业高等学校以“单核心型”构群。

(三)专业群内专业所属组织的情况

专业在职业高等学校办学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人才培养的主线就是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给出专业群的属性、对应的产业及产业业态属性、对应的岗位群及主要知识与技术技能,从而按一定的推导方法推导出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需要由教师来上,于是就将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集中形成教研室这个职业高等学校最为基本的行政组织。

教研室与专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一个教研室负责多个专业。例如,某学校的电子商务教研室负责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两个专业的建设任务。二是一个教研室负责一个专业。例如,某学校的物流管理教研室负责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任务。三是一个教研室负责一门课程。这种情况以公共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较为常见,如某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负责全校公共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如果教研室是专业群内专业对口的教研室,或者是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承担教研室,则该教研室及其所在的二级学院(系)应纳入专业群建设组织形态选择的考虑因素。

根据专业所属二级学院(系)的情况可以得出专业数量在二级学院集中的度量,从而判断采取“一院一群”还是“多院一群”的组织形态。在这两种组织形态中,如果直接依托一个二级学院(系)或以一个二级学院(系)为主导实施专业群的建设,并不需要额外再成立新的组织机构。

在“多院一群”的组织形态中,如果专业群内的专业在多个二级学院之间比较分散,可成立专业群办公室。这种办公室是临时的项目型办事服务机构,类似于企业的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PMO)、政府的领导小组。职业高等学校由于其跨产业、教育界两界的跨界性,这种办公室兼有企业和政府的特点,但更偏向于政府。一般会是成立由校级以上领导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下设办公室于行政处室或二级学院(系),配备少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专业群建设的虚拟机构承担建设项目的情况

分析专业群建设的虚拟机构承担建设任务的目的是厘清专业群建设当前所处的阶段要实施的一系列项目(任务),以及这些项目(任务)通过什么事业平台载体(虚拟机构)来完成。阶段、项目(任务)、虚拟机构的描述在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任务书中均可以找到。

虚拟机构的表现形式有产业学院、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所、中心)、实训基地(中心)等。由于产教融合是职业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根据融合的程度不同,专业群在不同建设阶段需要通过不同的虚拟机构来承担建设的主体任务。专业群的建设初期,常以硬件建设、课程建设、与企业开始协同等工作为主,故实训基地(中心)、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作为主要虚拟机构;在建设中期,由于校企合作已有一定基础,要实施许多落地合作项目,会以产业学院、培训学院、社区学院等这些实施项目的虚拟机构为主;在建设的高级阶段,专业群的日常教育教学、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常态,需要以科技创新、智库研究作为提升质量、优化服务的主战场,会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作为主要虚拟机构。

(五)组织形态的选择

1.直接决策

下面根据经验给出一个可以直接决策的情形清单,如表5-1所示。

表5-1 可直接决策组织形态的情形

续 表

2.据专业集中程度决策

集中程度越高则越应采用“一院一群”组织形态,可将阈值设为80%。计算专业群的专业在一个二级学院(系)的集中程度可采用公式1。(www.xing528.com)

公式1中,pi为专业群在第i个二级学院(系)的专业数量,n为专业群内专业的总数。

如果PD≥80%,则表明专业群内专业在一个二级学院(系)非常集中,故应采用“一院一群”组织形态,否则应继续进行判断。

3.按专业分散程度和建设任务集中程度比较结果判断

专业分散程度越高则越应采用“多院一群”组织形态,计算专业群的专业在二级学院(系)的分散程度可采用公式2。

公式2中,m为专业群内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系)的数量,n为专业群内专业的总数。

建设任务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应采用“虚拟机构建群”组织形态,计算专业群建设任务在虚拟机构的集中程度可采用公式3。

公式3中,ti为第i个虚拟机构承担的专业群建设项目(任务)数量,k为专业群的虚拟机构数量,故为专业群的虚拟机构承担的项目(任务)总数。

接下来,比较PS和V的值,如果PS大则采用“多院一群”组织形态,如果V大则采用“虚拟机构建群”组织形态。

在厘清专业群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专业群内专业所属组织的情况和专业群建设主要虚拟机构承担建设任务的情况,从而决策专业群建设的组织形态。运用提出的决策树判断方法,应先判断是否可以直接决策组织形态,如不能再计算专业集中程度。如果根据专业集中程度仍不能决策组织形态再计算并比较专业在二级学院(系)的分散程度和专业群建设任务在虚拟机构的集中程度。从案例分析来看,不能直接决策电子商务专业群的组织形态,也不能根据专业集中程度决策,最终根据计算专业分散程度和建设任务集中程度并作比较发现,应当选择“多院一群”组织形态。这样的决策树实际上是按“一院一群→多院一群→虚拟组织建群”的优先级选择组织形态,简便又实用。

【注释】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哲学思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

[2]朱厚望.现代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理论范式与实践创新[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21.

[3]张雄.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里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21.

[4]陈娜.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12.

[5]卢小珠.对专业结构优化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教研究,1998(3):30-32.

[6]张栋科,闫广芬.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框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28):38-43.

[7]冯新广,郭庆志.面向职场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67-70.

[8]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9]郭福春,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98-101.

[10]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8.

[11]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