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关帝庙庙会:历史沉浸、热闹盛况

宁波关帝庙庙会:历史沉浸、热闹盛况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宁波人心中,关公也被列为至圣至忠之神,人们自发地盖起不少关帝庙。当然,在日本兵进入宁波城那几年,这座关帝庙也和全国各地的关帝庙沦落至同样的命运,国运坎坷,连关帝老爷也过上了寂寥的生活。灵桥门关帝庙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每三年一次的纪念活动特别热闹和隆重,那是老一辈宁波人记忆中难忘的灵桥门关帝庙庙会。

宁波关帝庙庙会:历史沉浸、热闹盛况

凡听过或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知道关羽这个人物,在史学家和文学家眼中,关羽和诸葛亮都是“至忠之烈臣”。中国自古就有“文拜孔子,武拜关羽”的传统,拜孔子以求仁智,拜关公以求勇武,久而久之,关公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全国许多地方都盖有关帝庙,关帝庙成为人们拜神祝福之地,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在宁波人心中,关公也被列为至圣至忠之神,人们自发地盖起不少关帝庙。

老宁波城里的关帝庙,少说也有十四五个,光是月湖周围就有五个,虽说香火不是很旺,但往来的香客倒也不少。市内最大的关帝庙要数地处狮子街与君子街相交的东北隅,靠近九如里这个地方的灵桥门关帝庙。老宁波人说,这座关帝庙明朝永乐年间就在了,若真是如此,那它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灵桥门关帝庙坐东北面西南,庙门颇大,一进门就是一个偌大的广场,广场中有一尊因香火熏绕日久而近似黑色的铸铁香炉,高一丈余。再朝北便是关帝庙的核心区,正中坐着的一个高十七八尺、阔六七尺的塑像,便是全国各地民众供奉的关老爷,凤眼、赤髯,威风不减当年。正面看去,站在关公身后左侧的就是睁着核桃般大眼睛、黑脸黑髯、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周仓,正如平时人们所说的“周仓背大刀”。右侧白盔白甲的是关老爷的儿子关平。关公塑像十分逼真,右腿直接伸向身体右前边,另一条腿有力地蹬在正前方,左手托在左腿膝盖上,右手执一卷《春秋》,虽历经多年,但威武之气不减半分,其目光之逼真传神,俨然一个活的关老爷。

灵桥门关帝庙中的关老爷,受人纪念、祭拜的规模是老宁波城里其他关帝庙都比不上的。

历史上关公其人其事广为流传,后人多为其盖庙祭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文化崇拜。这种文化不仅扎根大江南北,还远播日本韩国。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区别,各地都基于当地的习俗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不说远的,就是近在本土甬城,这么多的关帝庙纪念关公的规模、方式就有很大区别。例如,在月湖陆殿桥边的关帝庙,当初规模可不小,且全年香火不绝,来此叩拜、祈福的百姓委实不少。而同在月湖边花果园巷的关帝庙就小多了。推开两扇庙门,迎面就可看到一尊关帝塑像,黝黑脸庞,想来也是被往日香火熏黑的。这位关帝菩萨就没有陆殿桥旁和灵桥门关帝庙中关帝的那种待遇了。

年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在人们的记忆中,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关公诞辰的那一天,虽是炎炎暑日,但关帝庙早早就热闹起来了,周边的民众、乡绅、经商的老板等,都不约而同一大清早就挤进这座庙里,点烛燃香,虔诚地叩拜。香火从早晨一直燃至晚上,庙内香烟缭绕,烛光闪耀,来庙中祈拜的人络绎不绝,几乎年年如此。当然,在日本兵进入宁波城那几年,这座关帝庙也和全国各地的关帝庙沦落至同样的命运,国运坎坷,连关帝老爷也过上了寂寥的生活

灵桥门关帝庙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每三年一次的纪念活动特别热闹和隆重,那是老一辈宁波人记忆中难忘的灵桥门关帝庙庙会

说到庙会,现在的人们也许会将之与商贸活动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只是现代经商人促销的一种手段。老宁波的庙会,更注重祝神的仪式。庙会时,人们一例先去祈拜,之后就是一场隆重的游行活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灵桥门关帝庙举办的那次庙会,无论是活动的规模还是气氛热烈的程度,都是往届关帝庙庙会所不能比拟的。

六月廿四那天一早,关帝庙内早已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一整个上午,关老爷就这样庄严地坐在那里,接受一群群男女老少虔诚的叩拜。庙内除浓浓的香火外,时不时由吹行吹奏的一曲曲吉祥欢乐的传统曲子,为庙会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拜祭活动一直要持续到下午二时许。此后音乐停歇大概半个时辰,参加庙会游行的人们渐渐在庙内外聚集起来。过了下午三时半,一支由几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按照各人所承担的任务打扮成不同的角色,在总指挥(当时叫头领)带领下有序地走出庙门,经狮子街,然后左拐进入药行街,开始最隆重热闹的游行活动。

游行开始前,队伍前面就有二十个人,一手执火铳,一手拿一支长长的点燃的香,一个一个依次点燃铳中的火药捻子,过了一会儿,震天动地的“嘭嘭”巨响直蹿云霄。随着铳所发出的巨响,排在游行队伍之首的八人,分别抬起四面乾锣(过去民间庆典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巨大的特制铜锣),一前一后分成两排,共四对。每对人中,前面一位只是配合抬锣,后面这位敲锣手,则按照规矩有节奏地敲打锣。这乾锣挂在经过特别修饰的一根雕刻有龙凤图案的木棍上,乾锣前还有精工刺绣、上有龙凤图案的大红锦旗。铳炮声后,接着响起的是一阵百子炮声,随着噼噼啪啪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四面乾锣一齐敲响,锣声浑厚、响亮,在空中萦绕盘旋,扩散至整条街巷,久久不会消逝。这是现代人很少听闻过的旋律,神奇、威武,可以引发千万种遐想。跟在乾锣后面的是丝竹演奏队伍,大约有三四十人,再后边就是甬上民间常见的十番(敲打乐器),这一阵混响的乐曲倍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乐器队伍后是一队由二十来人组成的高跷队。表演高跷的有小孩、青年,也有技术娴熟的中年人。各人扮演着旧时戏剧中的人物,有《西游记》中的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当然也少不了孙悟空;也有《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李逵等,还有《三岔口》《隋唐演义》中的各种角色。高跷有高有低,低的仅二尺(66厘米)来高,高的那就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了,足有一丈半(约5米)高。踩这么高的高跷表演的人旁边,常常有人执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为他们拨开横在马路上的电线、各色广告横幅等。当表演者累了时,他们会及时递去竹竿,让他们休息一会儿。高跷队之后是舞龙队,一般庙会只有两条布龙,而关帝庙庙会上则有六条布龙,都是醒目的黄色,每条布龙足有三丈(约10米)长。舞龙者身穿红色的衣裤,上衣的衣襟上镶有一条黄色的布条,算是跟龙的颜色呼应。舞龙者脚踏草鞋,个个都精神十足。六个领头者都是彪形大汉,各执一龙珠,在前面挥舞;后面跟着的十二个壮汉,以熟练的身手按着鼓点有节奏地变换动作,一点也不含糊。在统一的号令下,六条龙的动作千姿百态,相互之间又都协调一致,活灵活现。(www.xing528.com)

游行队伍中最精彩的表演是“台阁”,也有叫“抬阁”的。大家都知道,以前姑娘出嫁时坐的是花轿,高档的如万工轿,以工艺精湛而闻名。花轿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过是可以在贳器行里租用的一种器具罢了,好比现在新娘穿的婚纱。而台阁则既有花轿的精致,更有花轿所没有的气势。一般的台阁高不过三层,由十二人抬,而关帝庙庙会游行队伍中的台阁则有五层高,得由二十个体强力壮的大汉来抬。每层都有化了妆的人物。底层的前后左右共有四人,第二、第三层各有三人,第四、第五层各有两人。最危险的是站在第五层上的童男童女,两个孩童几乎是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表演着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模仿着戏剧人物的动作。男孩一般饰演红孩儿,女孩子则一般演仙姑。他们表演的最惊险的动作是“金鸡独立”,各自用一条腿站立在高耸的五层台阁之上,沿街观看游行的人们不禁发出一阵阵的惊叫声,同时又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欢呼喝彩。

现存月湖边的关帝庙

关帝庙旧影

这台阁是由关帝庙庙祝向甬上商界筹集资金后,委托药行街上家具店里的工匠高手制作而成的,整个制作过程需三个多月时间。游行结束后,下面两层不动,上面三层分别拆下来保存在关帝庙的库房里。为了减轻重量,台阁全部采用福建产的杉木制成。福建杉树一般树径较大,有的甚至有三四十厘米宽,高也有二三十米。过去,福建产的杉木一般都被扎成巨大的木排,由海上漂流至浙江沿海,经甬江撑到灵桥附近扒沙行边的奉化江畔,所以宁波的木材批发行都在奉化江边一带。直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木材行才搬迁到下白沙甬江边。选用福建杉木还因其木材内含有一种特殊的元素——砷,俗称的“砒霜”就是砷化合物,因此,这种杉木一般不会被虫蛀,从而能长久保存。可惜,现在能见到的台阁都做得很粗糙,全没有当年精工细雕的模样,而关帝庙所藏的一座精致的台阁,因新中国成立后庙址改为他用,也不知由谁搬到哪里存放了,至今下落不明,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庙会游行队伍的阵势确实是精彩纷呈,在台阁表演之后,伴随吹行们节奏清晰的吹吹打打,一队纱船应声而来。表演者是八位俊俏的年轻姑娘,她们两手握着纱船两边的扶手,扭着纤细的身条,按着规定的舞步,舞动着八只小船,有时似在微波细浪中漫行,有时又如在汹涌波浪中颠簸,形象逼真,引来了路两边围观人群的阵阵掌声。时不时还会有人直呼表演者的名字,大概是认出了表演者是某某人家的女儿。

游行队伍一直行到药行街的尽头,折南走开明街,再右转至县学街,经过城隍庙,一直到当时的县学大门后才打道回府。游行中用到的一些主要物件,如台阁、火铳、乾锣等送回至关帝庙,由专人收拾,藏在库房里以备后用。

三年一次的关帝庙庙会游行,真正是一路热闹鞭炮,一路欢庆民乐,一路精彩表演,一路兴高采烈的人们,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参与人数以及表演水平上说,都是今日宁海、奉化、镇海等地关帝庙庙会所不能及的。表演者技艺精湛,观看者热情专注,这个时候,人们似乎并不是在祈拜、纪念关帝菩萨,而是在经受种种生活的艰辛之后,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