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危害分析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危害分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耶律德光没想到天上会掉一个大馅饼,石敬瑭把北方肥沃的土地,战略要塞幽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族。之所以后来宋王朝很软弱,就和后晋石敬瑭的卖国之举有着密切的联系,幽云十六州拱手让人,让后代无险可守。他原先姓李,声称和李唐王朝有密切联系,徐知诰改名叫做李昪。刚才我们交代过,幽云十六州战略要塞都是人家的,中原门户大开。他不赞同向契丹称父。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危害分析

前面咱们讲到了五代之中的梁唐晋汉周中的后晋,后晋的开创者就是石敬瑭。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名声比较臭,因为他引狼入室,当的是儿皇帝,这是很典型的卖国行为,后代引以为戒。

中国历史上像这么样卑躬屈膝的统治者其实也不多见,他的后晋皇帝其实不是他自封的,是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任命的,从这一点就说明这个人没有骨气,皇帝还能别人封啊?甭管是传统史家还是新史家,对他的评价都不好。

契丹在北方崛起,非常强大,在907年建国,耶律阿保机有雄才伟略,他的夫人述律后,也是很不得了的政治家,胡三省予以肯定。[1]述律后能够治国理政,而且她还能够打仗,帮助丈夫剿灭了心腹大患室韦。而且在契丹国内推行非常著名的两面官制,两面官制确保了大量的汉族知识分子地主阶级以及平民投靠契丹王朝。这种做法其实是学习汉人怀柔远人政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统治政策,因俗而治在上古时期就很普遍,周、汉、唐都如此,而辽朝也采取了这种做法。这种做法有它合理性,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因地制宜,调动各族的积极性。辽朝的气数能够比较长久,跟这种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辽太宗耶律德光像

耶律阿保机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登基。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把契丹改国号为辽,和中原王朝就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耶律德光没想到天上会掉一个大馅饼,石敬瑭把北方肥沃的土地,战略要塞幽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族。咱们看地图就会发现,幽云十六州是长城沿线的战略要塞,这十六州拱手让人,等于长城要塞失去了任何价值。长城的修建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燕、赵、齐的长城,后来秦始皇把长城连到了一起,东到辽东,西到陇西一带,这个长城很长,后来陆陆续续还有修建。长城基本上是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的分水岭,这里不仅有政治的划分,也有自然地理的划分。这个地理的因素很关键,往往地理学家称之为山川形变,依据地势就能形成一定的版图。把这么重要的长城防线拱手让人,中原腹地就一马平川,华北平原如入无人之境,过了太行山,中原也是唾手可得。之所以后来宋王朝很软弱,就和后晋石敬瑭的卖国之举有着密切的联系,幽云十六州拱手让人,让后代无险可守。

石敬瑭在位也没有几年。他称儿,称人家为父,关键是耶律德光还比他小,耶律德光比石敬瑭小十岁,居然这种话他也说得出口。

同时南方也发生着许多变化,南方出现了最大的一个国家,就是南唐。原先在南方有一个政权叫南吴。南吴皇帝杨溥的最后一任宰相叫做徐知诰。徐知诰和北方这些统治者一样,索性废掉了南吴的皇帝,自己登基坐殿,他就恢复了原先的姓。他原先姓李,声称和李唐王朝有密切联系,徐知诰改名叫做李昪。李昪开拓了疆土,建立了南唐。这个南唐有三个皇帝,从李昪传李璟,也就是南唐中主,然后从李璟传到了南唐后主,著名的文学家李煜

那这个南唐版图是很辽阔的,它也吞并了许多国家,发展生产,改革官制,稳定民生,应当说这个三十年很不容易,从937年开始一直到北宋大兵打来。南唐有它的势力范围,也有它的雄厚的财力,因为这时南方是鱼米之乡,这对于农业民族来说太重要了。

南唐后主李煜像

石敬瑭之后就是他的侄子石重贵。石敬瑭称帝七年,一命呜呼,这一家都死于兵燹,应当说野心家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也是报应。当时石重贵就改变了他叔父的态度,原先他叔父向北方的契丹(后来的辽)又称臣,又称儿,石重贵觉得这种做法太低三下四,甚至对他境内的契丹人采取打压政策,限制契丹商贾,乃至契丹的贵胄。他的异己更是斩尽杀绝。这样的话他就得罪了北方的契丹王朝,正好给耶律德光以口实,耶律德光大兵来犯,大兵压境他也没有能力抵抗。刚才我们交代过,幽云十六州战略要塞都是人家的,中原门户大开。很快石重贵败北,开封是他的都城,立马就陷落了。这么样一个王朝,才维系了十一年,这就是屈辱的后晋。

当时耶律德光也非常开心,他以为自己就能顺势一统中华,但是没想到不是所有人都像这石家叔侄似的卑躬屈膝,他也遭到了非常强硬的抵抗,就包括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的将领,就是后来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这下耶律德光感慨,不都是像石家叔侄一样,这个汉人还是有骨气的。契丹人只好一边退却,一边烧杀淫掠,作为他对反抗者的一种惩罚。当时当他退到河北栾城的时候,死在一片树林里头,病故了,这下老百姓高兴,把这片树林称之为杀胡林,这里让这个胡人耶律德光丧掉性命。

这个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就是我们提到过的刘知远。他不赞同向契丹称父。[2]他反抗契丹,在后晋乃至后唐时代他都是比较有骨气的人,他一度告诫过同僚石敬瑭,说你们这么做肯定不得人心,肯定留下千载骂名,无论如何我不能跟你成为一丘之貉。当时石敬瑭还被刘知远搭救过,在乱兵之中石敬瑭的马匹坏了,刘知远和他换马,所以他对刘知远有感戴之心。这个时候辽兵打来,刘知远是抵抗的将领,辽兵败北之后,刘知远索性称帝,改国号为汉,因为他是姓刘,说自己的祖上就是汉王室,[3]历史上称之为后汉。

后汉高祖刘知远像(www.xing528.com)

《读通鉴论》里王夫之提到刘知远,做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他说梁唐晋汉周,乃至十国的许多帝王,都是野心家、贼子,他本身就是前朝的臣僚宰相大将军,摇身一变成为皇帝。有一句话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然这是陈胜那个时代说的,可是这时候有人补充一句“兵强马壮者为之”,这种情形在当时是普遍的。可是王夫之说刘知远例外,为什么?因为这个后晋政权已经被打垮了,当时天下一团乱,和刘和元作战的对手是辽朝人,所以这个刘知远的称帝和那些人的政治轨迹还有区别。[4]王夫之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后世对刘知远的评价还比较好,到了元朝的时候,元杂剧非常的流行,其中有南戏四大剧本,叫荆、刘、拜、杀,这里头“刘”指的就是写刘知远的《白兔记》。

《白兔记》书影

据说刘知远的夫人李氏跟他是患难夫妻,当时李氏的父亲看好了刘知远,虽然他是穷光蛋一个,但是看他有帝王之气,早晚得发迹,所以把女儿许配给刘知远。后来刘知远遭到了许多人的迫害,饱经沧桑,李氏给刘知远生下孩子的时候没有人帮助接生,据说是李氏夫人用牙齿咬断脐带,所以她这个孩子叫咬脐郎,然后把这个咬脐郎送给刘知远那里,咬脐郎后来千里寻母,最后一家团聚。南戏里《白兔记》就说的是这回事,因为咬脐郎要打一只白兔,阴差阳错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很感人的剧本。

通过这样的剧本我们也能知道,在后人眼中,刘知远的形象不错。可是刘知远的儿子刘承佑(后汉隐帝)却是个昏君。刘知远在位一年就故去了,刘承佑登基,对周围的势力斩尽杀绝,尤其是他父亲留给他的这些顾命大臣,一个一个都视为眼中钉。当时他觉得有一个大将郭威尤其应该弄死,于是派刺客刺杀郭威,没想到这个刺客是郭威的心腹,索性把刘承佑的阴谋和盘托出,[5]郭威索性起兵了,刘承佑打不过郭威,在乱兵之中兵败身死。951年,郭威登基,历史又翻到了新的一页,这就是五代之中最后的一个时代,历史上称之为后周

但是刘汉政权并没有亡,刘知远还有一个弟弟刘崇,当河东节度使,他建立的政权叫做北汉,割据在山西太原这一带。北汉一直和后周政权割据,一直到了979年的时候被北宋所灭。这样的话,北方局面还比较复杂,南方的南楚王国皇帝马希崇觉得自己大位不保,索性投降了南唐。南唐版图很辽阔,还是鱼米之乡,定都在南京,它的势力在膨胀。南唐也并不羸弱,只不过南唐后主不会打仗而已,所以下面距离北宋的统一就越来越近,《资治通鉴》也逐渐将要落下帷幕。

[1]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均王上贞明三年:“吴王遣使遗契丹主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此油然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契丹主大喜,即选骑三万欲攻幽州,述律后哂之曰:‘岂有试油而攻一国乎!’因指帐前树谓契丹主曰:‘此树无皮,可以生呼?’契丹主曰:‘不可。’述律后曰:‘幽州城亦犹是矣。吾但以三千骑伏其旁,掠其四野,使城中无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何必如此躁动轻举!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亦解体矣。’契丹主乃止。”胡三省注:“妇人智识若此,丈夫愧之多矣。此特阿保机因其能胜室韦,从而张大之以威邻敌耳。”

[2]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

[3] 刘知远和契丹的斗争很讲策略。《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上天福十二年:“知远又遣北都副留守太原白文珂入献奇缯名马,契丹主知知远观望不至,及文珂还,使谓知远曰:‘汝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俟邪?’蕃汉孔目官郭威言于知远曰:‘虏恨我深矣!王峻言契丹贪残失人心,必不能久有中国。’或劝知远举兵进取。知远曰:‘用兵有缓有急,当随时制宜。今契丹新降晋兵十万,虎据京邑,未有他变,岂可轻动哉!且观其所利止于货财,货财既足,必将北去。况冰雪已消,势难久留,宜待其去,然后取之,可以万全。’”胡三省注:“刘知远料之审矣,所以举兵南向,契丹不能与之争。”

[4] 《读通鉴论》卷二十九“五代中一五”:“刘知远之智,过于石敬瑭也远甚,拒段希尧、赵莹移镇之谋而亟劝敬瑭以反,其情可知也。当其时,所谓天子者,苟有万人之众、万金之畜,一旦蹶起,而即褒然南面,一李希烈、朱泚之幸成者而已。范延光、赵延寿、张敬达之流,智力皆出知远下,而知远方为敬瑭之偏裨,势不足以特兴,敬瑭反,而后知远以开国元功居诸帅之右,睨敬唐之篡而即睨其必亡,中州不归己而奚归邪?”

[5] 《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隐帝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拒(郭)威,又遣内养脱(宦官名)觇(监视)威所向。脱为威所得,威乃附脱奏请缚李业等送军中。隐帝得威奏,以示业等,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