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战略方针与部署

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战略方针与部署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是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指针。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政治安全,把政治安全作为中国总体安全的根本。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大扩展了国家安全的范畴,勾画出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是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国家安全理念。

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战略方针与部署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旨在更好地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更好地解决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随着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面临的安全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面临的安全挑战也更加复杂,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突出。国内外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呼唤总体国家安全观。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他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是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指针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极其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根本保证。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检验国家安全的根本标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政治安全,把政治安全作为中国总体安全的根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理好国内的政治问题是国家政权最重大的安全问题。如果我国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将是空谈。我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安全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定、有序发展、社会和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国家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就是维护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坚决抵制西方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就是要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注意解决面临的大量新问题,为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www.xing528.com)

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不走西方安全扩张老路,不重复诸如“修昔底德陷阱”之类的历史安全悲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强调树立新安全观,强调以合作求安全。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的是辩证、全面、系统的安全理念,是对传统安全理念的超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做到了实现国家安全各种因素之间的统筹协调,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自为政、彼此羁绊的局面,实现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

总体国家安全观涉猎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包括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是系统、开放的中国国家安全体系,涵盖了安全的各个方面,把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涉及的各领域安全可以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而调整,比如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等,不同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会随着国家安全形势和我国维护安全的能力变化而变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整体安全,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上综合研判国家安全形势并避免以偏概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综合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厘清并准确把握安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系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把握各安全领域间的相互关联;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立体安全,不仅关注陆地、本土安全,还关注太空、深海、极地的安全,不仅关注具体的安全利益,还关注网络空间的文化利益,不仅关注现实安全,还关注长远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塑造安全环境、应对安全威胁而避免被动应付。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境界。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大扩展了国家安全的范畴,勾画出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是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国家安全理念。随着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会不断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