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引领高校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引领高校教育创新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对于“课程思政”的提出,虽然高德毅和赵铭歧等学者作了比较准确的表述,但是大部分专家、学者仍然认为“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是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随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践行。至此,全国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供给改革的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引领高校教育创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改革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提高其实效,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难题。“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关于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上海教育领域最先提出。2004年,上海提出“学科德育”的核心理念,即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但这一理念主要是在中小学落实。2010年起,上海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2014年,在探索的第三阶段,即自2014年起,上海逐步探索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正式提出“课程思政”这一命题,逐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旨在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通识课、自然科学课等多门类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推出了“中国系列”课程。从而形成360度“熔炉式”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上海思政理论界对“中国系列”进行总结并于2016年11月19日召开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上提出“课程思政”新型教学教学理念。上海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www.xing528.com)

对于“课程思政”的提出,虽然高德毅和赵铭歧等学者作了比较准确的表述,但是大部分专家、学者仍然认为“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是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认可,对于全国各大高校在以后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清晰地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部署课程思政的改革做法,明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随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践行。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的文件(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其中第九条指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020年6月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高〔2020〕3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至此,全国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供给改革的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