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高校思政课程机制的制度建设

优化高校思政课程机制的制度建设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要颁布相应的教育文件,推动各大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弱化学科的过分细化现象,增强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要借助新闻媒体舆论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强调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应该对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并作为榜样、典范在全国高校有选择地推广,让各地高校学习经验;还要对各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大力支持学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

优化高校思政课程机制的制度建设

课程思政的建设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不行的,需要国家、高校积极参与进来。只有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环境,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实施,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一)优化课程思政大环境

学科教师在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时受到了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国家、高校要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环境,为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减少阻力。国家不仅要在政策文件上重视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推进,还要通过各种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以便高校更好地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如在评比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地位,提升育人指标的分量,而不是仅仅看高校中的博士、硕士人数,博士、硕士学位点等硬性指标。这样高校才不会功利化地去完成硬性评比指标,才会真正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国家要颁布相应的教育文件,推动各大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弱化学科的过分细化现象,增强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要借助新闻媒体舆论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强调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应该对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并作为榜样、典范在全国高校有选择地推广,让各地高校学习经验;还要对各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大力支持学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总之,通过国家的努力,逐渐改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教学积极性,让高校形成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风气

除了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的社会环境,还要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实施的教学环境。高校是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环境的主力军,需要通过构建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课堂环境来实现。课程思政强调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中发挥作用。一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影响学科教师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会使教与学得到良好的效果。各大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特色因地制宜,把育人因素融入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中:如将校训、激励性的话语刻在风景石头上,时时刻刻让学生接受熏陶;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上的杰出校友雕像放置于校园各处,供学生瞻仰学习;合理规划校园的硬件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高校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领略风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显性、隐性影响。各学院可以根据本学院的特色建设独特的课堂,如新闻传播学院的播音室、表演室,音乐学院的乐器室、舞蹈室,美术学院的画室,法学院的模拟法庭等,教师借助这些独具特色的课堂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教学楼里的教室可以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名人头像、宣传口号等育人资源,让学生于无形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社会、高校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推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制定完善激励机制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国家培养人的目标。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是建设课程思政的关键。学科教师思政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客观的激励机制,高校只有制定好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科教师德育意识。

高校要加强对提升学科教师责任感、使命感的思政意识培训,消除学科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错误认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领导和执教的地位,是铸魂育人使命的主要协助者。高校可以将学科教师无意识的德育意识养成纳入学校教师有意识的培训中,强调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神圣的使命,加强思政意识。通过培训尽可能消除部分学科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误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让学科教师明白育人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而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政工干部的职责,还要让他们明白思政教育不仅不会耽误本专业的教学,还会让专业教学活动更有温度和思想性,提升教学效果。总之,学科教师需要明白,教书与育人是相互促进的整体,而不是互不联系的。这里的思政意识培训不仅是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科教师培训,还包括对新应聘教师的岗前培训。为了避免让培训流于形式,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和保障培训的效果,高校应对参与培训的学科教师给予一定物质的补偿,安排专人监督、抽查培训结果并和学科教师的教学成果挂钩,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德育意识的培训效果。

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科教师授课的检查、监督,完善评价标准。学科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政意识,并在授课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科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高校通过对学科教师教学方案的检查、听课监督等措施,引导学科教师培养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学校还应创建一套完善、合理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科教师积极地、能动地投入到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推行工作中。如鼓励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践行的优秀案例参与相关教学评奖,并把它作为晋升职称、工资绩效评估情况的依据,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落实、推进情况列入考核评估标准,激发学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完善考核评估机制(www.xing528.com)

评价不仅可以监督和调控教学过程,还可以了解教学中各方面情况来发现问题、判断成效;不仅可以激励教师更好地教,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评价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软性指标,过程比较复杂。对其进行评价,需要构建动态评估机制,形成科学评估体系。良好考核评估机制有利于监督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效果,发现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还有利于督促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

首先,课程思政的建设涉及多方面,表现在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多元化。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各类课程的学科教师、学生、班主任、学校领导、监督人员、家长等,每一类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做出相应的评价。各类课程的学科教师应该侧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知、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班主任不直接对学生进行授课,但是却关注着学生的生活,因此他们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在课下的生活和学业情况表现。班主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参与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情况的积极性方面来判断学生是否把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化为行以及外化的程度。家长主要对学生在家情况进行评估,这些情况教师一般不够了解,但家长对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道德品质、思想表现、个人情感、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了解得最深,家长参与评价能为家校之间的沟通架起桥梁,使得课程思政的评价更加合理。领导的评价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校长、教学主任等的评价,他们一方面需要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需要收集教学信息并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体系,还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调控和各类学科建设

其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应该具备多样性。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评价不能像其他各类课程一样只重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显性评价,还要重视一些软性的隐性评价。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纵向发展过程,因此要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等,综合采用各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高校根据本校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把考试情况、学生实践活动情况、家庭评价情况等分类,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分数,最终给学生们合理的评价。当然,这个评价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需要学科教师、学生、高校教务部门、家长等共同参与,并把不同的意见及时反馈,最终形成较合理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好的评价标准之一是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的提高,因此,可以较多地采用开放性评价方法。如研讨评价法,在评定学生成绩时,教师需要把各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当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某个现象,可以是时政新闻中的某个热点。研讨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参与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学生的交谈、讨论、争论、交流体验,可以对教育过程和结果得出批判性的思考,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观察者和总结者的身份出现。还可以使用观察评价法,即高校各学科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再用得到的信息做质量评价,可以采用集中观察方式,也可以采用系统观察方式。还有知行综合评价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成长行为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专题作业评价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

不管是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的确定,还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选择,都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高校党委、学科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

【注释】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