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此外,成桂英和王继平也对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做了具体阐释,指明了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38]还有学者从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对策。

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成果

为了解决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学者们也纷纷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成桂英认为,要从激发和培养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入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消除专业课教师关于引入思政内容会冲淡专业教学的思想顾虑,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33]此外,成桂英和王继平也对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做了具体阐释,指明了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34]有学者认为要从教师自身和高校这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张弛认为任何意识都根深蒂固地受社会生活影响,主张教师要积极主动关注社会、融入社会,要用整体视角审视历史,以发展眼光看待现实,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其次,主张高校要凝聚“和而不同”的跨学科理念,促进各学科间专业知识与育人经验的深度融合,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团队分享、分析研判、实践反思等方式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实效;另外,强调以隐形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敏感度,在精准评价中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热情。[35]还有学者从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的角度提供对策。顾晓英认为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建立校领导带头讲好思政课的制度,也需要完善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加强针对教师的专题培训,同时建立起协同运作的“大思政”格局,激发广大教师从事课程思政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6]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www.xing528.com)

有学者从每一门课程中都蕴含丰富的育人元素着手进行阐释。如邱伟光认为,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影响课程思政生成因素的先决条件,他主张课程思政建设要与学科体系建设相结合,明确学科育人资源,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和规范,在教学各环节都明确育人要求。[37]有学者从德育元素的挖掘对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如许家烨认为,德育元素挖掘的力度和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思政推进的深度和发展的高度,有效地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要坚持以教学规律为依循、以古今资源为依托、以教师队伍为主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38]还有学者从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对策。朱广琴认为思政元素要在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能只贪图数量,而是要合理有效,将梳理好的思政元素进行归类并合理融入教案。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也有赖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对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39]

3.完善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

课程思政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领导机制,等等。学界普遍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领导机制,健全考核和评价机制。娄淑华和马超从体制机制建设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出发,认为制度安排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驱动,保障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外在驱动,强调要以激励为内核的正向驱动、以监督为内核的规范约束以及评估机制为切入点来健全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40]王石、田洪芳认为,要形成由教务部门牵头、思政教学部门协助、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评价的领导机制与考核机制。[41]孙燕华认为,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要突出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从大局进行突破,才能提升课程思政整体水平。[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