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优化的目的是让系统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换言之,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需求的满足程度,既是系统优化的原动力,也是衡量系统优化效果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系统,都在按照这个优化原则不断地演进和优化。
在交通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初人们利用人力或马力来作为驱动动力,但不满足于这种交通系统的速度,为了提高速度,人们发明了汽车并拓宽了道路,从提高速度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速度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安全性提出了需求,于是对道路划分分车带、设置安全栏杆,在汽车内部设置安全气囊等,从安全性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安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经济性提出了需求,对道路和车辆的设计更加考虑经济发展与建造成本等因素,从经济性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经济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环境保护提出了需求,对道路和车辆的设计更加考虑低碳和环保等因素,如采用渗水材料或者工业废渣铺装路面,增加道路绿化的力度等,进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优化了交通系统。
在科学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初人们是通过结绳、刻字等方式来计算与记录的,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发明了算盘、笔与纸张,从提高效率的角度优化了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对计算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发明了计算机和打印机,从速度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速度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互通性提出了需求,发明了互联网Internet,从互联、互通、交流沟通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交流沟通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便携提出了需求,对计算机的设计越来越简单、轻便、人性化,从操作性、携带性的角度优化了系统。
在社会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从茹毛饮血开始的,人们不满足于这样的饮食状况,使用火发明了烹饪,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安全性提出了需求,建造了房屋来躲避野兽与恶劣天气,从安全性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安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交流沟通提出了需求,发明了语言、文字、歌曲与舞蹈等,从交流沟通的角度优化了系统;在满足沟通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又对集体活动的效率提出了需求,于是发明了企业、市场、经济制度等,从工作效率的角度优化了系统。(www.xing528.com)
系统优化过程的实践,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社会等大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即使一个具体的工程系统也是遵循着以上的系统优化过程来优化的。如在我国神舟载人航天系统的优化过程中,神舟载人航天系统最初只能搭载一名航天员在太空短暂停留,为了实现搭载两名以上航天员的目标,载人航天系统从舱内空间的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搭载多人的目标;为了实现较长时间的停留,载人航天系统又从舱内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太空中较长时间停留的目标;更进一步,为了实现宇航员出舱的目标,载人航天系统又从太空员素质培训、宇航服优化设计等角度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太空出舱的目标。
同样的,城市景观系统的优化也遵循着这样的系统优化过程。最开始,城市建设是以“实用、经济、功能至上”等为目标的,这时对城市的景观性考虑甚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明层面需求的提升,人们开始投入建设一些以观赏、美化为主要功能的景观,如在建筑入口处设置雕像。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将剩余收入投入到旅游,旅游甚至成为某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因此从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很多城市加大了城市景观开发建设的力度,将城市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统筹开发,打造集观光、度假、游憩、体验为一体的城市景观体系。近年来,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倡导下,城市景观更加注重科技化、信息化、生态性。
由此可见,系统优化的目标是由人们的需求所产生的,是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