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的特性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的特性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本节首先对城市景观系统概念的提出追溯求源,再结合本研究需要对城市景观系统的内涵进行界定。城市景观系统作为子系统,其从属的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系统。如果单从景观领域分析,城市景观系统也可能归属于不同的上层系统。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系统整体的城市景观系统,国家、区域等更大范围内的城市景观都属于这一系统的环境范畴。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的特性

3.2.1.1 城市景观系统概念

吴彤指出:通俗地说,如果有一群东西,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影响或作用,那么由这群东西组成的那个东西就叫做“系统”。[12]那么,城市景观系统则可以理解为由若干城市景观所组成的整体。从这个理解来看,城市景观系统的范畴很宽泛,由两个城市景观构成的体系可以叫做一个系统,由多个乃至无数个城市景观所组成的整体也可以叫做城市景观系统。但是,从目前既有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大多数时候使用的城市景观系统都没有涉及这么详细的范畴界定,而只是一个抽象的类型概念,用于区别其他相联系的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这时,城市景观系统往往是作为主体研究系统的解释对象而出现的。因此,本节首先对城市景观系统概念的提出追溯求源,再结合本研究需要对城市景观系统的内涵进行界定。

(1)作为子系统的城市景观系统

通过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等相关领域文献进行考察,本书认为城市景观系统概念的提出源自人们对于城市复杂性以及城市系统的研究。

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P.Pinchemel)认为:“城市现象是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13]当前,各国学术界对城市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专家都从不同侧面对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如果非要给城市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却难找到一个“满意解”,城市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居住、生活、工作在城市。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6.4%。[1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带来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等显而易见的改变,也加速了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环境趋于复杂、多元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部分学者开始撰文研究城市系统。起先,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借鉴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分析论述城市的系统特性,如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复杂系统理论的产生,许多学者开始站在宏观角度,将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研究。2002年,周干峙院士指出,“城市及其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系统具有层层叠叠的大系统套小系统,既有串行树枝状结构,也还有横向蔓延的网络状、链状、原子结构状的‘系统’”。[15]汤恒亮(2008)指出,“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延伸和附属,它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脆弱的复合生态系统[16]

由于复杂系统理论在城市系统研究中的渗透,人们开始逐渐探讨城市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划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以及子系统对系统整体的反馈影响。从图3-2城市系统模型树可以看出城市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划分。

图3-2 城市模型树——城市系统及其子系统示意

上述模型树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城市系统的构成,但是它能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城市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体现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城市景观是城市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城市景观也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或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适应性等一般系统特性。

城市景观系统作为子系统,其从属的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系统。如果单从景观领域分析,城市景观系统也可能归属于不同的上层系统。如将景观系统看做一个系统时,其子系统可以包括城市景观系统、自然景观系统等;如将全国城市景观看做一个系统,其子系统可以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9个城市景观子系统,而且这些子系统可以继续进行划分,直至划分到具体某一城市的城市景观系统;同样将全国城市景观看做一个系统,其子系统的划分还可以根据景观特征的不同划分为山地城市景观系统、海洋城市景观系统、湖泊城市景观系统等子系统。总而言之,作为子系统的城市景观系统,其所属的上层系统不是唯一的,划分的角度取决于不同研究的需要。

(2)作为上层系统的城市景观系统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景观系统,研究的重点是城市景观系统内部要素及其组成关系,也就是说,本书研究的城市景观系统是作为上层系统而存在的,这样才便于从系统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优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关于城市景观系统到底属于上层系统还是属于子系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本书以城市景观系统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对其范畴进行界定,我们把由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景观所组成的体系界定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内涵概念,而把指称世界或某一区域、某一国家等更大范围内的城市景观体系界定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外延概念。换言之,本书研究的城市景观系统是狭义的,因为如果当城市景观系统的范畴超越城市层级时,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城际城市景观系统”或者“区域城市景观系统”“国家城市景观系统”等更宏观的概念予以界定才更加准确。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系统整体的城市景观系统,国家、区域等更大范围内的城市景观都属于这一系统的环境范畴。

笔者认为,城市景观系统可以定义为:城市地域范围内由人文景观要素和自然景观要素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处于一定城市环境中的复杂系统。其中人文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环境设施等,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地形、水系、绿化植被等。

3.2.1.2 城市景观系统的整体性、等级性、动态性

概括来看,城市景观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城市景观系统要素存在个体上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差异;其次,不同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组成城市景观系统的方式对城市整体景观的审美特征也存在很重要的影响;最后,城市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审美特征又受到更大范围内城市环境的影响。结合前文所述系统的整体性、等级性、动态性三个特性,城市景观系统的系统特性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1)城市景观系统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其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对于城市景观而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武汉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黄鹤楼、蛇山这4个城市景观系统要素利用长江与汉江交汇的地理区位,形成“龟蛇锁大江”的整体城市空间景观意象。又如杭州西湖、断桥雷峰塔、长桥等城市景观系统要素在白娘子传奇、梁祝人文故事的映衬下涌现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秀美景象。(www.xing528.com)

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在视觉对艺术品的把握中,只有对对象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形成完整的视像,才能创造或欣赏艺术品。[17]而城市景观作为人的观赏对象,整体的统一结构产生的基础就在于其结合关系,因为只有结合,才能成为整体结构。而城市景观系统正是这种整体结构的外在表现。可以认为,城市景观系统是以城市景观整体结构为基础的,这个整体结构即城市景观系统要素形成的复杂结合关系。

(2)城市景观系统等级性

一切有机体都是按照一定的等级和层次组织起来的。城市景观系统等级性可理解为系统内部城市景观禀赋的优良程度的排序,通俗而言,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甲景观比乙景观好。如将两个知名城市景观进行比较时,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以及审美倾向对所给景观的偏好程度进行排序。又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规划师也通常会使用“将某某景观打造为中国或西部地区或省级最具特色景观”的口号,这些实际都反映了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等级性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和认同。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景观的等级性都体现如上述例子那么明显,又或者不同人群对于相同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偏好排序不尽相同,但是城市景观作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它的禀赋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影响其在人们心中排序的主要因素是客观的,只是由于城市景观审美活动涉及人的心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候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让人觉得难以琢磨或者是对其认识持一定怀疑态度。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等级性是城市景观系统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存在且能被人们认知的。

城市景观系统的等级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每个城市景观单体对象或者城市景观群体对象在景观禀赋的优良程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即“某城市景观的禀赋级别如何”;二是某一城市景观系统内部的各个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禀赋的等级分布和表现特征,即“某城市景观系统内部各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禀赋的级别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于第一个层面,即城市景观在景观禀赋的优良程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目前人们在评价运用时多采用经验、感觉判断等比较模糊笼统的方法。这也是由于城市景观禀赋判断涉及不同人群的审美心理的影响,要想制定一套能够普遍适用的、准确科学的城市景观禀赋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困难的。所以人们在进行这种不容易量化的评价时,常常采取分级别判断的方法。如《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将景源评价分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5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5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目前,我国对城市景观禀赋方面的研究侧重横向分类与比较,尚没有正式研究成果从竖向对城市景观禀赋进行分级方面的系统研究,人们比较普遍认同的城市景观禀赋级别的评价是按照城市景观所能影响的最大地域范围来确定某城市景观级别的高低。例如,对于天安门长城埃菲尔铁塔等在国内外都比较知名的城市景观,往往称之为“世界级”,又如武汉东湖风景区,鉴于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梅园是“中国四大梅园之首”[18],由此可以判定其景观禀赋等级为“国家级”。按照这种划分依据,结合我国目前采用的行政区划方法,李春玲将城市景观特色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省级、市级5个级别。[19]这种划分主要是针对城市里知名度较高的城市景观,显然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这些景观“佼佼者”之外,还存在很多不那么出名但依然深受居民喜爱的城市景观。和那些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相比,这一类型的城市景观应该说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它们的优化问题更能体现城市的人性化建设。总的来看,城市景观在禀赋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有级别高低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也是对城市景观系统要素进行优化的基础,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景观禀赋从低级别向高级别演化的过程。

关于第二个层面,也可以理解为城市景观禀赋级别的分布特征。对该分布特征的把握必须建立在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所有城市景观禀赋级别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之上。对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景观建设盲目求大求全,不顾条件硬上;二是在规划实践尤其是旅游规划或景观规划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景观的功能和级别定位研究,这时我们会将与该项目相关的景观资源都罗列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在某一范围内最适合规划项目的目标定位。这给笔者带来一点启示,城市景观的目标定位问题已远远超出其本身,应扩大到更大系统范围之下分析才有实际意义。一个特定城市景观系统内部的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禀赋级别分布大致会遵循什么规律,正是本书第五章城市景观系统结构优化研究部分的内容之一。

(3)城市景观系统动态性

起源于生物有机体研究的一般系统论认为:一切有机体都处于不断的变化活动中,和周围环境有物质和能量上的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是发展变化的,一个城市的景观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由于城市景观系统是一个与人关联密切的系统,所以它的动态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城市景观系统本身随时间变迁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二是一个城市景观或者城市景观体系形成之后,人们对其审美判断从认识到认知等复杂心理的变化过程。

第一个层面比较好理解,它是指城市景观物质实体随城市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例如武汉市洪山广场,始建于1990年,是为缅怀老一辈的革命家董必武诞辰105周年而建的纪念性广场;中南路从中间穿过,将广场分为东西两半,东广场为董必武纪念广场,西广场为喷泉休闲广场。1997年年底,武汉市将西广场1.3万平方米停车场改建为绿地。1999年年底,武汉市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决定再对洪山广场进行改造。这次改造规模空前,原本分开的洪山广场合二为一,中北路在地下贯通。新广场于2000年9月28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20],成为华中地区当时最大的集休闲、娱乐、纪念、集会于一体的全开敞式大型城市文化广场,曾被某网站称为“武汉的最美地,武汉的新标志”[21]。广场投入使用后,由于新广场首次引用进口草皮,广场大草坪一年四季保持常绿,其音乐喷泉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在全国也很少见,迅速成为武汉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但是由于其尺度巨大,缺乏遮荫、座椅以及达到广场的专用通道等缺憾,很多专业界人士都对其持一定保留态度。2008年,洪山广场在经历了8年的历史见证之后又迎来新的挑战。随着武汉地铁建设的不断推进,规划地铁2号线和4号线均要经过洪山广场站,为给地铁2号线、4号线建设让路,有关部门决定,将洪山广场全部拆掉,统一先建地铁站和开发这一片的地下空间,之后再恢复一个比现在更漂亮的洪山广场(图3-3)。[22]

图3-3

洪山广场的改造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城市景观物质实体、功能随城市发展需要而不断完善的例子。由于其知名度较高、工程规模大,因此它改造的动态过程很容易被人们感知。在实际生活中,城市景观变化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不一定都能立即被大部分人们看见。一个城市景观实体的动态性不仅表现为既有城市景观的修缮、改造扩建甚或拆除,还包括新景观不断涌现的过程,特别是后者在城市环境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大量城市建设不断展开的今天非常普遍。

以上是从客观角度分析了城市景观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于城市景观还与人的认知以及审美心理密切关联,因此人们对城市景观品质的认知过程也存在一个不确定、受审美经验影响的动态心理过程,这也就是从“人”的主观层面来认识城市景观系统动态性的含义。如果说客观存在的城市景观系统是一个“城市景观实体系统”的话,那么人们认知层面的城市景观系统可以概括为“城市景观意象系统”,更详细的解释为能够刺激审美主体的知觉,并作为审美记忆保存于审美主体脑海里的那些城市景观意象所构成的整体。例如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实际上就是利用保留在人们心中的“城市景观意象系统”来分析城市景观。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城市景观实体系统”维持不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之相关联的“城市景观意象系统”发生改变的例子。例如1889年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在建成时,曾遭到包括作家小仲马莫泊桑作曲家古诺在内的名人的联名抗议,今天却成了“法国的象征”。又如法国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由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投标甚至实施阶段一度遭到法国各界人士的谴责,而其落成以后却逐渐被法国人接受,直至现在成为全世界游人争相观光的圣地。有资料统计指出:“玻璃金字塔建成以后,参观人数增长了一倍……带动了卢浮宫的复兴,甚至一度取代了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象征。”[23]在这一过程中,埃菲尔铁塔、卢浮宫以及金字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反而是人们对其意象的评价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这个城市景观在整个法国乃至世界景观领域的级别和地位。再如我国北京国家大剧院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城市景观,其设计师安德鲁这样评价这个设计:“中国人20年后才能接受我这个未来派的设计。”[24]如今,国家大剧院已经落成10年多,关于它的争论至今尚未完全平息,但是谁能肯定它不会成为北京文明的新标志呢?如果一个城市景观最终不能被大众认可,不被“城市景观意象系统”接纳,那么其最初作为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就颠覆了,它要么按照既有的设计功能还原为一栋普通建筑、一座普通桥梁等,抑或由于其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面临改建或者拆除的选择。

图3-4

3.2.1.3 城市景观系统的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系统,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通常采取分解的办法,即从系统要素、内部结构、关联关系、与系统环境的关系等角度来研究。因此,本书也采取相同方法来研究城市景观系统。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看,虽然城市景观系统是城市系统的子系统,但是其本身也包含若干级子系统。从系统整体层面对城市景观系统的要素及其属性、结构、层次等系统特性进行深入剖析是分析城市景观系统优化原理的重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