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鼎立:公元221-238的校事与特务之祖

三国鼎立:公元221-238的校事与特务之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魏国已经有了校事也就是特务,他们直接归皇帝领导,替皇帝监视百官朝廷动向,是皇帝的耳目。校事通俗地说就是特务,让孙权有了一切尽在掌握的安全感,只不过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群臣的不安全感之上的。事情的起因,缘于孙权的女婿左将军朱据,朱家是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之一,名宗大族。朱据可怜主簿的冤死,下令对其厚葬,没想到这又让吕壹抓住了把柄,吕壹认定其中有鬼,认为朱据包庇属下贪赃并将此事上报孙权。

三国鼎立:公元221-238的校事与特务之祖

皇帝自称寡人,很多时候的确如此,皇帝,在外人看来位居九五高高在上,集权力、财富美女于一身,那个位置多少人梦寐以求,但正因如此,皇帝很少有朋友,很多时候连妻子都不能信任(太多女人不是为了争宠,就是为了儿子争位子,为父兄谋权力),儿子也不能完全信任(特别是接班人),至于其他文臣武将就更不能轻易信任。所以,皇帝很孤独。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又特别孤独,就会缺乏安全感。孙权就是这样的人,在内忧外患中接班的他,经历无数风雨,与曹操打,跟刘备斗,但即使是这样,在面对手下群臣时,孙权仍有一种危机感。这帮家伙表面恭顺,私底下对我是不是忠心呢?当时魏国已经有了校事也就是特务,他们直接归皇帝领导,替皇帝监视百官朝廷动向,是皇帝的耳目。

孙权虽说跟曹氏父子势同水火,但这并不妨碍他大胆引进外国的先进制度及管理经验,这个(校事)嘛可以有。中书郎吕壹成了东吴校事的头头,为孙权监视百官。吕壹的官不大,权力却不小,上到丞相下到看城门的小官,都在他的检查范围之内,各级衙门的往来文书,他都可以随意抽查。这位上任后工作热情不是一般的高,每天忙着收集大臣们的材料,黑的。

自从有了校事,孙权马上变得“耳聪目明”,应该说吕壹是相当敬业的,他总能收集到关于大臣们的各种材料,大到大臣们的政治倾向交际圈比如谁跟谁走得近了,有没有搞朋党的嫌疑,小到茶余饭后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能搞到手。

不久,全国特别是官场上,人人都知道了吕壹跟他的手段,大家普遍有了一种被监视的感觉,见面也不敢多说话,生怕哪句话说错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搞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

特务在哪个时代都不受欢迎(皇帝及独裁者例外),但因为有最高层的支持,他们往往权势熏天、势力极大,但下场一般都比较惨。

自从有了校事,弄得官不聊生,文武百官心里不满但谁也不敢说,但敢说话的人还是有的,比如太子孙登。孙登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性情温和,不像孙权喜欢玩权谋,多次劝谏孙权取消校事,但孙权却懒得搭理他。

如果说吴国朝廷里还有人喜欢校事的话,那这个人就是孙权本人了。校事通俗地说就是特务,让孙权有了一切尽在掌握的安全感,只不过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群臣的不安全感之上的。

一次,吕壹向孙权举报,说前任江夏太守刁嘉诽谤朝政,散布反政府言论,孙权闻听大怒,马上派人把刁嘉抓进监狱严刑拷问。刁嘉的亲朋故旧、昔日同僚,但凡沾边的都被叫去讯问,这些人早听说过吕壹,害怕受到牵连,尽管并没听到刁嘉说过什么反动言论,但在巨大的压力下,一个个都违心地说听到了。

照这样下去,刁嘉就死定了,但一个人的口供救了他,北海人侍中是仪坚持说自己没听到,最后孙权亲自过问,当着孙权的面,是仪还是咬定没听过。大臣们一个个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却面不改色,最后说:“如今刀都架到臣的脖子上了,臣说的都是实话,没听过就是没听过。”孙权看是仪的神色也不像说谎,这才放过刁嘉。

一个吕壹把东吴搅得鸡犬不宁,为此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心忡忡却毫无办法。不久,吕壹又瞄上了顾雍准备找找丞相的麻烦。顾雍是个老实人,平时也不多说话,但吕壹偏偏就喜欢欺负老实人,

吕壹在孙权那里告了顾雍的一个黑状,这一状告得不轻,孙权再次暴怒,把顾雍找来狠狠训了一顿,晚年的孙权脾气变得特别暴躁,沾火就着,根据以往的经验,顾雍这次要倒霉了。

但老实人顾雍人缘好,黄门侍郎谢厷路见不平决定出手相助。

谢厷去找吕壹,先是漫不经心地问:“顾公的事圣上会怎样处理呢?”吕壹装出一副很同情的表情,面色沉重地对谢厷说:“情况不妙啊。”谢厷心里冷笑,若有所思地随口说了一句:“这样看来,顾公的相位难保了,谁能接替他呢?”吕壹没接话,心想关我屁事,又轮不到我。谢厷见吕壹不说话,接着又说:“圣上怕是要让潘太常接班吧。”吕壹闻言沉默了好久,才开口说:“您说得不错,很可能是这样。”

之前的一番对话都是铺垫,现在才是正题。谢厷故作关切地对吕壹说:“潘濬潘太常对您恨之入骨,这您应该有所耳闻吧。而他之所以没对您下手,只不过是因为没有职权,潘太常今日取代顾公,明日恐怕就要来找您的麻烦了。”谢厷的话正戳到吕壹的要害,潘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要收拾吕壹,这吕壹当然知道,经谢厷“善意”的提醒,吕壹猛然清醒,对呀,顾雍倒不倒台还是其次,要是让潘濬上位就没自己的好日子了。

吕壹又去找孙权替顾雍说情,此事最终不了了之。(www.xing528.com)

潘濬的确不是个好惹的家伙,吕壹不去找他的麻烦,他却主动找上门。之前潘濬一直在荆州并不在建业,为了收拾吕壹,潘濬千里迢迢跑到建业,到了建业,什么都不干却四处发请柬,他要请客,朝廷百官都在受邀之列,吕壹也在其中。潘濬打算以请客的名义,就在酒席上干掉吕壹,然后自己再去孙权那里请罪。

但吕壹不愧是干特务工作的,情报消息非常灵通,潘濬这边刚开始准备,他就得到了消息。但潘濬的邀请他也没拒绝,只是到了日子,吕壹在家装病哪也不去,这个办法简单实用,总不能为难一个病人吧。

但吕壹闹腾得着实有些过火,从中央到地方,他得罪的人太多,很多人看他不顺眼。不久,西陵都督步骘也上书给孙权,弹劾吕壹。但步骘的弹劾并没有任何效果。

深受孙权宠爱信任的吕壹依旧威风八面、权势熏天。

但正应了那句古语,多行不义必自毙。潘濬、步骘等大人物都奈何不了的吕壹,最终还是翻了船。事情的起因,缘于孙权的女婿左将军朱据,朱家是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之一,名宗大族。吴国规定这些家族有权拥有私人武装——部曲,这些部曲有时也受国家调遣,算是正规军的一种补充,国家不时也会给予赏赐。

事情就出在赏赐上,一个叫王遂的工人不知用何手段,冒领贪污了给左将军部曲的三万缗钱,但朱据并不知情,又派人去领钱,这就出问题了。很快,吕壹得知此事,认为朱据有意贪污,他不敢去找朱据,就把朱据的主簿抓来拷问,这位主簿当然更不知道其中原因。也许是吕壹审问的方式有点儿暴力,不久这位主簿就被活活打死了。

朱据可怜主簿的冤死,下令对其厚葬,没想到这又让吕壹抓住了把柄,吕壹认定其中有鬼,认为朱据包庇属下贪赃并将此事上报孙权。孙权听说后,几次派人问责朱据,朱据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乖乖等着受罚。幸运的是,不久那个叫王遂的人东窗事发,被查了出来,证明朱据是冤枉的。朱据获救,群臣却不依不饶,联合告发吕壹滥用职权、陷害忠良。

孙权自知理亏,加之众怒难犯,自己如果继续纵容吕壹,搞不好就会众叛亲离,为平息众怒,孙权只好下令把吕壹逮捕入狱,问罪。不久,吕壹被杀,但谁都清楚吕壹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真凶是孙权,但谁敢追究他的责任而孙权却倒打一耙,点名批评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批评他们没有尽到辅臣之责。

明明自己有错,却反而指责别人不是,但话语权在孙权手里,诸葛瑾等人自然不敢跟皇帝辩理,只好乖乖认错写检讨。

大将军诸葛瑾、骠骑将军步骘虽受到训斥,却依旧是孙权倚重的心腹重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后来还是受托孤之命的辅政大臣,而步骘也在几年后接替陆逊出将入相。诸葛瑾与步骘深受信任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身份,他们都是流寓北士。如果与几年后东吴朝堂上上演的疾风暴雨相比,小小的中书郎吕壹的特务手段不过是小儿科。随后掀起的几场政治风暴中,江东名宗大族几乎无一幸免遭到压制打击,但流寓北士却几乎没有受到波及,这透露出东吴政治的复杂与微妙。

骄奢淫逸 魏主曹叡 如果评选三国时代哪位皇帝最懂得享受,魏明帝曹叡一定榜上有名,曹叡即位时,天下三分大局已定。曹叡用不着四处征战,风餐露宿,只待在洛阳的宫殿里,日日笙歌夜夜艳舞,与美酒佳人为伴,过得好不惬意。当然让他心烦的事也不是没有,比如蜀汉的诸葛亮,后者几次北伐搞得他寝食难安。诸葛亮的去世,最高兴的莫过于曹叡。

威胁终于解除了,可以尽情享乐了,魏青龙三年(235),曹叡开始在洛阳大兴土木,显阳殿、太极殿、凌云台、凌霄阙,一座座雄伟高大,装饰得富丽堂皇的殿阁拔地而起。

曹叡还不惜人力把长安铜人、承露盘等前朝之物统统运进洛阳,装点他的新居,皇家园林华林园内亭台楼阁极尽巧妙。为了赶工期,急性子的曹叡甚至让公卿百官也亲自下场背土搬砖,这下不仅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士大夫对曹叡也颇有微词,曹叡在享乐之余却大失人心。客观上讲,曹叡为司马氏篡夺天下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曹叡很会享受,也很会玩,他在洛阳还造了一座斗兽场,将老虎等猛兽去掉爪牙放进场里,让猛士赤膊上阵与老虎格斗以此取乐,这跟古罗马的角斗表演有的一拼。

宫殿造好后,曹叡又广选美女充实后宫,儒学名臣如王肃、蒋济,甚至曹叡的东宫旧臣高堂隆、毌丘俭都觉得曹叡做得有点儿过分,只顾自己享乐,完全不管百姓死活。但曹睿依然故我,谁的话也不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