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师徒的区别及发展途径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师徒的区别及发展途径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从时间上看,我国20世纪60—70年代,师傅带徒弟一直是大多数行业的传统。这种模式往往是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师傅传授给徒弟的以师傅的技能技术为主,对徒弟的个人基本素质、人生规划往往是不重视的。所以徒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师徒的区别及发展途径

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从时间上看,我国20世纪60—70年代,师傅带徒弟一直是大多数行业的传统。例如木匠、铁匠、模具工、车床工等,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直到20世纪80—90年代,各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师傅的这种培训功能才逐步被院校替代。而对于一些传统行业,这种模式依然存在,如相声戏剧等。这种模式往往是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师傅传授给徒弟的以师傅的技能技术为主,对徒弟的个人基本素质、人生规划往往是不重视的。这种模式更适合小批量的人才培养,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标准,徒弟的业务水平往往取决于师傅的个人修为。加之师傅个人喜好的原因,不同徒弟获得的重视程度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其获得的教育资源也不一样。所以徒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另外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中,还有一个弊端——由于担心徒弟艺成后抢师傅的饭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往往会保留一些核心技能不传授,结果造成很难有徒弟的业务水平超过师傅,导致核心技能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缺失。

而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教师对企业的不熟悉,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院校走到今天,教师往往承载了过多的功能,教学、班主任工作、招生、就业、科研、论文无不需要耗费教师的巨大精力。教师很难再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虽然职业教师每2年都要到企业进行不少于2 个月的挂职锻炼,但这种锻炼由于时间上及企业岗位要求的限制,很难让教师得到业务上的大幅度提升,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式的完成任务。因此,职业院校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也会严重偏离企业需求,学生在毕业时达不到企业的预期,很多企业对毕业生不是很满意,所以企业的关注点就只能停留在劳动力资源上,因此,企业也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