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力初现

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力初现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软件技术专业的分析,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力有以下思考。就目前的试点情况而言,已初步具备现代学徒制的形与神。首先,在教学组织上,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现代学徒制班级普遍采用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规模普遍在30人以内。抽样调查显示,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7个专业中,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专业数仅有1个,学院层面出台相关政策的有4个,占比57.14%。

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力初现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个试点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看现代学徒制本身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二是看现代学徒制是否具有生态适应性;三是看现代学徒制是否具有长效延续性。基于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软件技术专业的分析,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力有以下思考。

1.认可度:缓解现代学徒制主体的两难抉择

现代学徒制针对单一学校教育制度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弊端,汲取传统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优势,以追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就目前的试点情况而言,已初步具备现代学徒制的形与神。首先,在教学组织上,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现代学徒制班级普遍采用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规模普遍在30人以内。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小组教学等教学方法在现代学徒制班级普遍使用。第三,在校企合作上,厂校距离倾向于厂校一致或一日往返的距离范围,便于学徒感受企业文化和实现工学交替。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试点班为例,其合作企业是“校中厂”,企业随时观察、了解“学徒”;学徒“零距离”接触企业,学徒在大一便可实现“半工半读”。第四,在教学资源上,试点班学徒拥有丰富的实训资源和顶岗机会。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试点班为例,学徒从大一开始,便可以获得企业的技术培训机会,一对一配备企业项目经理作为企业师傅。第五,在培养模式上,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普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培养进程来设计培养阶段,初步构建了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招工— 培养— 出师”环节。例如,在招生环节,企业深度参与试点班的学徒选拔;在培养环节,通过共商培养方案、共建师资团队、共用教学资源等积极互赖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出师环节,企业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主体,多元评价模式在现代学徒制中广泛运用。

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模式,集聚了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资源,具备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比较优势和前提条件。然而,在如此的优越条件下,企业和学生也面临着两难抉择。一方面,企业选才范围受限。目前的现代学徒制大都是学校完成招生环节以后(仅有少部分企业参与了学校单独招生面试环节),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选择范围,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招生即招工”;另一方面,学生一是对现代学徒制知之甚少,二是担心签订协议后反而限制了就业去向。同时,企业也担心精心培养的学徒不能留在企业。调查显示,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毕业生留在合作企业的人数比例不是很高,有些甚至相当低,如表8-10所示。由此导致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和学生而言都面临着两难抉择。

表8-10 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对比表

(www.xing528.com)

2.适应性:优化现代学徒制的存在场域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上述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平行班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定量调查结果表明,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在课程成绩、综合能力、学习动力和职业认同等方面普遍具有比较优势,充分突显了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上的“质量”优势。从试点本身的视角来看,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已经历了三年的实践,部分试点单位已完成了一届学生的完整培养周期,社会影响逐步建立。然而,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培养模式一并共处于职教生态中。这就涉及如何处理现代学徒制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专业基础、专业特性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社会(行业)发展阶段,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规格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在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与推广,对原有的职业教育生态平衡产生了冲击,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竞争。如何从相互竞争到协同进化,是职教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3.持续性: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保障

试点是在矛盾的特殊性中总结出一般的经验,是从矛盾的特殊性到普遍性,“推广”是把一般的经验进行推广,从矛盾的普遍性到特殊性。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推广奠定基础。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三年来,成效初显,但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如何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企业的培养成本和生产风险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所面临的经济成本增加、风险加大等问题,以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这就涉及长效机制的建立,以避免“应激性”“一时性”的学徒培养行为。长效,即一种自觉,将机械地应答变为一种工作习惯方式;机制,即制度化,是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学徒的“惯性”,这种“惯性”依赖于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校企双方构建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抽样调查显示,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7个专业中,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专业数仅有1个,学院层面出台相关政策的有4个,占比57.14%。[2]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在试点过程中已开始涉足长效机制的建立,但参与长效机制建立的主体还比较单一,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体,政府、行业、企业还需进一步深入介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