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与中职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合作

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与中职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合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筛选合作企业和试点岗位,实现与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各试点岗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应规章制度。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岗位的课程设置并实施。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与中职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合作

(一)工作流程

图1-7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流程

(二)工作进度

1.第一阶段:筛选合作企业(2015.3—2015.5)

调研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的所有电子企业,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筛选合作企业和试点岗位,实现与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

2.第二阶段:制订实施方案(2015.6—2015.7)

校企双方联合出台《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确认试点岗位及人数。

各试点岗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应规章制度。

制定试点岗位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手册。

3.第三阶段:联合招生招工(2015.8)

与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定招生(招工)简章,确定招生(招生)规模,制定联合招生(招工)方案。

校企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宣传,派驻点招生教师(师傅)。

校企联合在2014秋入学的电子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招生(招工)面试工作,发放录取通知书。

4.第四阶段:强化教学管理(2015.9—2017.7)

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并实施。

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岗位的课程设置并实施。

科学调整课程及实训项目的课时分配并实施。

建立第三方中介评价考核办法并进行过程管理。

校企联合专业理论考试、岗位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由学校确认毕业对象;由行业或企业确认学生(准员工)的技术等级。

组织学生毕业和就业学生岗位技能从过关、从学徒转为员工进行顶岗。

5.第五阶段:总结提炼推广(2017.8—2017.9)

总结经验和不足。

修正实施方案。(www.xing528.com)

表彰奖励先进单位、个人。

确认新一轮学徒制开展的专业及人数。

(三)基本原则

1.试点先行

以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为试点专业,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本专业试点具体实施办法。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试点再推行,稳步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

2.强化内涵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实行岗位达标制度和轮训制度,注重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健全学校实习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高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3.改革创新

从我校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实习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4.注重实效

建设目标切合实际,管理措施具体可行,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规范健全,技能素养全面提升。

(四)重点任务

1.改革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渐进式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工学结合,理训一体”的育人模式,学生第1~2学年利用校内实训工厂,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通过工厂实训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达到准员工的标准,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实行企业上班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使学生达到企业员工的标准。

2.改革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学。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学、做交融,帮助学徒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证明材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创新实习内容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习内容改革。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每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同时,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4.加强队伍建设

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5.完善内部管理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公开招标,选拔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可采取“1+N”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某一企业独立承担、某几个企业联合承担、校企联合承担)。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6.改革评价模式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试点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