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职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开展与政、行、企履职的矛盾“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有效的人才。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相关的人员培训及启动某些培训项目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应包括:制定本行业严格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制度。

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中职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开展与政、行、企履职的矛盾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因而,从时间上讲,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必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从合作培养层面上讲,必须视学校和企业为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系统;从空间上讲,它还需要一个宽阔的、适合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英中职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对各自职责认识不清,履职不到位,特别对软实力建设的重视程度则有所欠缺,而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最紧缺的并不是硬件,而在于软件,尤其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应包括:一是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相关的人员培训及启动某些培训项目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二是推进学制和制度改革。政府要鼓励学校打破学年制和学时制限制,采用并逐步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等的变革,使学校不是以生存而是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应包括:制定本行业严格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制度。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行业协会与企业、学校合作,制订严格的学生毕业的知识和技能标准,为广泛的职业领域和企业界服务。

中职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责主要有:一是明确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要对具体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二是进行专业与课程改革,一方面要取消一些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是要改革实施学徒制专业的课程,使之适合学徒制教学。三是改革管理方式和手段,特别是要超越传统的记分方式、评价方式和学分积累方式,发展一种有意义的职业院校文凭证书。四是要重新分配教学时间,为教师在学校内外完成项目和合作,以及为学生从事实习活动提供机会。

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责主要是:一是向学生、家长、教师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二是与学校合作,设立培训车间,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等;三是向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敞开大门;四是改革人事制度,赏识和奖励那些在监督管理、辅导、教学、生产实习中指导学生,与学校合作的职员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教师业务能力矛盾

研究中也发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剧了中职校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现象,原因是“现代学徒制”中倚重企业师傅,使中职校放松了对学校教师操作能力的培养。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整体动手能力不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长期困扰学校发展。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生产实践经验,部分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生产工具都不了解。学校教师进入学校以后,也没有及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尽管教育部曾经在2006年下发《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但是在现实中此项政策本身只是一个指导意见且没有相关专配套资金和配套政策,遭遇了许多现实困境。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是培养一线技能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种角色定位导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相比,地位显得比较低,无法赢得学生的充分尊重。目前整个中职学校的专业师资正在面临一种青黄不接的境况。现有的老教师大都是当初文化基础课教师转岗过来的,实操经验充足,但他们基本上到了退休年龄。而新老师尽管学历层次高,知识面丰富,但是许多人在高校中基本没有参加真实生产实践,上岗前也没有怎么培训,动手能力比较差,上课是有严重的照本宣科的现象。(www.xing528.com)

(三)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和评估考核体系矛盾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虽然明确了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标准、考核办法,但企业的关注点不在于育人,而在于人力资源的获取。在体制上,企业师傅一般具备企业员工和学校聘任教师双重角色,尽管学校需要企业师傅发挥育人功能,但学校很难对企业师傅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力;企业对企业师傅有较强的约束力,但企业的关注点不在于育人,这就产生了严重悖论,也是本次研究中的困扰。

学校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为了强化对实习学生的监控管理,同时也为理顺校企合作机制,采取了诸如定期与企业管理方座谈,学生对企业师傅评价等多种办法,对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测评,对于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科学、合理的质量和评估考核体系,不仅包括对学校、学生,而且包括企业师傅甚至于企业的监控和考核评估。如果企业的生产结构、管理体制出现调整,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中职校寻找其他合作单位又很困难时,往往将质量与考核体系标准降低。同时,企业的师傅也不能严格按照质量和考核体系去执行。大多考核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考核内容,致使考核结果不可靠,有失公平。与此同时,由于一些教学过程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学校更无法对教学过程做较好监控。此外,企业师傅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知识,除非是专业人员,否则很难对企业师傅的教学质量做好合理评价。

(四)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效益的矛盾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徒)岗位能力,现代学徒制企业学习环节必然进行多岗轮换学习。对学生和学校而言,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教学的一部分,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让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实践,以便熟悉和了解不同部、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技术要求、岗位职责,学会多种技能。学生若长期在同一岗位、同一工种工作,显然不能达到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目的。因此,岗位轮换与岗位持续不协调的问题越早解决越有利于“学徒制”的建立。但由于企业对不同岗位的人员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岗位的师傅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训的岗位一旦确定,企业一般不会轻易地同意学生换岗或轮岗,以便针对具体的岗位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知识及职业素养的训练,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外,一些重要的岗位对理论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实习中几乎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否则轻则产品报销。显然,学生在某一岗位实习的时间越长,对企业越有利,但对学生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