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

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与保障措施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梳理: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视角创新。从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政府主导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治理能力等方面出发,周文清认为应通过更新理念,实现从“小职教观”到“大职教观”的转变;完善教育制度,变“独木桥”为“立交桥”;改革体制,建立政府联动管理中介机构等方式可以构建出适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5]。

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与保障措施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梳理: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视角创新。

(一)宏观层面

有学者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论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路径,如梁廷方认为可以从目标的国际化、理念的国际化、办学的国际化、体系的国际化等4个方面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33]。郝天聪分析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的经验,得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序运行离不开转换机制的保障。具体包含五方面的措施,学分互认机制、课程衔接机制、招生考试机制、协作管理机制、质量监控机制[34]。蒋春洋的《国际视野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特征与启示》,许竞、郑坚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舒畅的《国际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研究》,和震、李玉珠的《基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均对此有所涉及。

从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政府主导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治理能力等方面出发,周文清认为应通过更新理念,实现从“小职教观”到“大职教观”的转变;完善教育制度,变“独木桥”为“立交桥”;改革体制,建立政府联动管理中介机构等方式可以构建出适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5]。孟书燕等人通过构建“立交桥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解决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转变观念,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完善相关职教法律,建立健全现代职教法律体系;构建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36]

学校体系的宏观构建出发,陈鹏、庞学光的《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个基本维度出发,构建起包含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学科课程渗透、高等预科教育、院校合作联盟和职业精神教育等模式,实现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合。”[37]

从宏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张鹏顺认为,“在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时,要体现体系的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此外,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应体现世界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在把握现代性内涵的基础上,应架构体系,改善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环境,加强产教融合,加上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的共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其他宏观层面,唐高华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体现高度、宽度、深度、亮度、力度五个维度的内容。从七个方面进一步详细地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即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办学形式的全方位性、教育学制的全贯性、教育体系的全套性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通性。”陈宇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厘清三个问题,需要构建三大关系:“第一,技术与技能的关系。技能是一种过程性技术,是以人为载体的人化技术,二者之间是伴生、互动关系,技能不是技术的低级形态,其有自身的发展层次和规律。二者对应的教育——技能教育与技术教育均为职业教育的不同类型,而非不同层次。第二,经验与策略的关系,即中职与高职的异同。中职与高职是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中职教育侧重于经验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侧重于策略技能的培养,技能的增长会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空间的上升。第三,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关系,也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问题。”张少琴认为,“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突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不高、体系建设不完善、体制机制不活、统筹保障和监管力度不够等四大瓶颈的制约。”

(二)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或职业教育体系与其他子系统的相关论述,陈衍等(2019)主要考察省域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情况,反映出地方上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结果、过程、内部、外部上的失范表征。因此,需要优化、创新政策,为地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自信、自主之路。“具体措施为重视地方资源的整合,形成中央引导与地方参与的合力;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结构出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内部可操作性建设,优化地方政策体系机制;关注政策治理的内外统筹,提高国际影响力。”国内地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还有如省级行政单位层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以及地级市如宁波市。

从职业教育层级贯通的角度,王瑞敏,周建辉(2015)认为实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着力点在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袁华、张晓玲(2014)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职业启蒙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完善中职一高职、高中一高职的升学渠道;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进高职一技术型本科、中职一技术型本科的建设,适时开展职业教育类的研究生教育,将从宏观层面上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刘宇陆等(2015)认为,地方本科学校走向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道路能够充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主动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走出发展困境的出路。主动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并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真实转型例子来证实,“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应用技术教育产教融合、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中本贯通、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主动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王建兴、李秋宜(2017)认为,“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地方高校要准确定位,积极服务于国家宏观战略,适当发展高端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尚新花(2018)认为,要解救中本贯通的问题,首先要定位于培养高质量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之后在培养学生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要教育学生首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助力学生成为德智双全的“现代化”人才。张军平(2019)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想模式首先应该中高职贯通,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状态”。其次,职业教育与更高一级本科院校之间贯通,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新路径。

从普职衔接的角度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王乃国、杨海华(2016)提出,“取消普职比例与分批录取;积极开展普职融通;打破名校壁垒。”并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郝天聪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不畅的症结与机制创新》(职业技术教育,2017),詹先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衔接与沟通》(教育与职业,2015)也论及此点。

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融合的角度,曾帅等(2018)认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体化发展,其中核心着力点在于构建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统一、理论与实操教学的统一、就业与定向培养的统一。

从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立交的角度,如王文等的《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教育与职业,2016),林瑛、张宁的《职教集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角色期待研究》(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孙小娅、徐承萍(2015)认为,“要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搭建职业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杨帆(2014)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型工业化改革,以及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发展”成为推进校企良性互动,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是形成“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许永华(2016)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求,从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理念、构建科学完备的顶层架构、实施综合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出发可以构建出合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www.xing528.com)

其他中观层面的路径,崔景贵、尹伟(2015)从“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覆盖面;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开放合作水平;加大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加强职业院校的优质资源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等六方面出发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胡彩霞(2017)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以教育制度的现实性与灵活性、教育资源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教育对象的公平性与人本性为理念,构建政府层面的现代综合治理、院校层面的统筹和谐发展、社会层面的主动性学习意识养成等路径。”

(三)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主要是从学校体系内部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出发,郑尔宁(2015)以自动化专业“3+4”分段培养为例,提出了课程衔接的思路。魏民(2014)认为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助于职业学校内部的衔接。徐国庆(2014)认为,课程衔接体系所有问题的解决策略,最终都会汇聚到一个根本出发点,即职业能力标准。因此,系统地开发职业能力标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0]尚新花(2018)认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在课程设置衔接上不能只是简单的添加或删除,而是既要独立又要保持逐步递进,在课程设计上采用整体性的原则。[6]钱青青(2018)以机械专业为例,对中职课程做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带动相关专业,以专业为突破口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序运行。

(四)视角创新

在研究的视角方面有所突破,如基于终身教育视角,黄达人、王旭初(2016)“要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祝晶莹、徐国庆(2017)认为,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学习者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职业教育受众拓宽至社会人士,并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道路,搭建起多类型、多层次、灵活多样、兼容并蓄、畅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谭明(2014)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认为应该整合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开放职业教育体系,整合社区与职业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性职业教育集团,整合线上与线下职业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平台,以期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基于职业带理论视角,黄波等(2015)认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准确设计自己的发展路向。同时,还应做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设置并完善技术型和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并

认为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周红利、周雪梅(2014)认为,“作为教育体系的子系统,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整个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在系统论视角下,传统职业教育体系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是一个职业系统的自我演化。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竞争、教师与行政官僚的竞争,推动着职业教育体系从行政化向市场化演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传统体系的完善。”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焦东良(2017)将协同创新理论融入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拓宽区域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思路,具体措施包括,“树立大职教观念,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经济协同发展。”李薪茹、茹宁(2019)认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全方面考虑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结构三者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应对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投以更多的关注。

基于大职教观视角,陈鹏、庞学光(2015)从大职教观视角出发,“从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个基本维度出发,构建起包含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学科课程渗透、高等预科教育、院校合作联盟和职业精神教育等模式,实现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合。”郭晓明(2017)从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现存职业教育体系的不足,并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解决方案。“普职共存,横向立交;终身职教,纵向贯通;完善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全社会参与。”吴琦(2015)从大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注重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民性;注重职业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套性;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通性”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基于“互联网+”视角,刘汉一、王稀珍(2017)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创新思维方式的引领。“互联网+”思维方式有五种表现形式,“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开放思维、平台思维和数据思维,它们在现代职业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