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的表征

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的表征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承模式是指通过师徒之间默契配合,口传心授,将师傅的经验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并加以弘扬的一种教育方式。传统学徒制的师徒关系比较单一,以正式“授受”异辈指导关系为主。对于教育的主体之一—— 教师而言,在传统学徒制中,似乎不存在“队伍”这一说。在现代学徒制下,“师承”模式的实现路径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多,更多地体现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力量。

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的表征

师承模式是指通过师徒之间默契配合,口传心授,将师傅的经验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并加以弘扬的一种教育方式。在传统学徒制中,手工工场的出现使学徒制在手工业广为盛行,学徒在固定师傅的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可晋升为工匠;在学习期间,学徒可以参加师傅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一定数量的工资。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行会的衰落和生产力的提高,传统学徒制不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的需求,因而走向了崩溃,“师承”模式也随之消逝,目前仅在中医药美术等少数领域存在。

传统学徒制的师徒关系比较单一,以正式“授受”异辈指导关系为主。对于教育的主体之一—— 教师而言,在传统学徒制中,似乎不存在“队伍”这一说。因为在传统学徒制模式下,师傅通常是个体,就算是行会等对于师傅而言,也都是松散型的,同一行业间的师傅之间有交流,但是在教学方面(带徒弟)通常是相对独立的。在学校教育制度下,教师成为一种职业,并且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划分,对于统一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一个相对庞大和固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但是,教师之间因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故在教学中也相对独立。例如,在职业院校中,同一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内容被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等,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教师之间在教学管理上是一个团体,但在教学活动中,是相对独立的,各自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涉及其他课程。在现代学徒制下,“师承”模式的实现路径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多,更多地体现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力量。基于现代学徒制整合人才培养“质量”优势与“效率”优势特性,其“师承”模式通常是由一个相对固定和稳定的教学团队(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师、企业技师、项目辅导员等)来负责相对固定的一个项目班级,在这个项目班级中,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但是这个教学团队和项目班级是固定的,师徒(师生)之间充分接触与了解,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有助于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师师关系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情感(心理因素)在技能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