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沂蒙抗战文化的兴起:抗战与地方传统的交融

沂蒙抗战文化的兴起:抗战与地方传统的交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随后入侵山东,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灾难。日军为主的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成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先锋和主力。一战结束后,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落空,导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30日,占领博山。随着日军全面侵入山东,沂蒙地区党组织毅然肩负起领导当地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使命。沂蒙抗战文化因日军对沂蒙地区侵略形势的加剧而产生,随着沂蒙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扩大而成长。

沂蒙抗战文化的兴起:抗战与地方传统的交融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随后入侵山东,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灾难。1900年,沂蒙地区在内的山东各地爆发了蔓延华北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了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日军为主的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成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先锋和主力。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战结束后,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落空,导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沂蒙地区很快形成了以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为先锋的群众反日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先进知识分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沂蒙地区的传播,中共沂蒙地区党组织应时而生。中共沂蒙地区党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沂蒙抗日爱国斗争驶入马克思主义指导时期。

20世纪20年代,日本进一步扩大在山东侵略权益。五卅惨案和济南惨案后,沂蒙地区党组织向各界群众揭露日军罪行,散发反日传单、标语和宣传画等,开展各种形式反日爱国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沂蒙地区党组织积极宣传抗日和动员各界群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很快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抗日救亡运动。“一·二八”事变后,沂蒙地区党组织指导日照等地农民进行了暴动。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事变,直接威胁到山东的主权。“一二·九” 运动中,沂蒙地区学生和进步青年纷纷组织抗日救国团体,举行反日游行,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理念的传播。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10日之后,日军多次对临沂城等地进行飞机轰炸。8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二军第十师团沿津浦路方向南下,将战火引入山东。

为配合华北日军,计划打通津浦路南北,华中日军沿津浦路北上。10月3日,日军占领山东德县(今德州市)。15日,日军抵达黄河北岸。12月23日,日军一路由齐河县渡过黄河,于1938年1月27日占领济南。国民党韩复榘部队早已经撤出济南。31日,日军南下占领泰安,继而占领兖州曲阜济宁等地。另一部由济阳以东渡过黄河,沿胶济铁路东侵。12月25日,占领周村。30日,占领博山。1月1日,占领莱芜。4日,侵占泗水、蒙阴。5日,占领邹城。21日,占领青岛。2月3日,进犯烟台。到1月底,山东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鲁中大部和鲁南地区北部沦陷。日军板垣师团从青岛沿胶济铁路一路西进,2月22日,顺台(儿庄)潍(县)公路南下占领安丘、诸城。23日,占领莒县。3月17日,进犯鲁南重镇临沂。4月21日,临沂城沦陷。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沂蒙大部地区被日军占领。

随着日军全面侵入山东,沂蒙地区党组织毅然肩负起领导当地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使命。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精神,沂蒙各级党组织号召共产党员到广大农村地带,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沂蒙抗战文化因日军对沂蒙地区侵略形势的加剧而产生,随着沂蒙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扩大而成长。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30—531页。

[2]郝贵生:《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

[5]王华东:《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第19页。

[6]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73页。

[7]刘奔:《文化研究中的哲学历史观问题》,《思想战线》,2007年第2期。

[8]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73页。

[9]王华东:《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第19页。

[10]王华东:《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第20页。(www.xing528.com)

[11]王华东:《山东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第20页。

[12]《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7页。

[13]《列宁专题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8页。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17]《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18]《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19]《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2页。

[23]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编印:《临沂地区党史资料》(第2期),1983年,第4页。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沂市委员会编:《临沂文史集萃》(第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页。

[25]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山东党史资料》(第11期),1983年,第189页。

[26]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编印:《临沂地区党史资料》(第2期),1983年,第16-17页。

[2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257页。

[28]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编印:《临沂地区党史资料》(第1期),1983年,第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