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马特的野玫瑰:换一种方式打开美术史

蒙马特的野玫瑰:换一种方式打开美术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是个圈,19 世纪末法国的蒙马特高地,位于巴黎北边的一个小山丘上,它可以类比为美国的格林威治Greenwich Village、中国的圆明园画家村。在蒙马特“洗衣船”,有着众多像她一样,徘徊在模特与大众情人之间的边缘女孩,看多了她们的沉沦与毁灭,只有瓦拉东清醒地借助着艺术这根绳索,将自己拽出了生命的沼泽地。

蒙马特的野玫瑰:换一种方式打开美术史

画家档案

中文姓名:苏珊娜·瓦拉东

外文名字:Suzanne Valadon

文中简称:瓦拉东

生存年代:1865——1938

寿命:73 岁

国籍:法国

创作方向:肖像画

主要作品:《亚当与夏娃》《自画像》

艺术特色:她的画面洋溢着强烈的生命力,茁壮而刚强。特别是她画的女性裸体,有着清晰果断的轮廓线,画笔下那些壮硕的身体,粗糙的皮肤,毫不高雅,甚至有些粗鲁,有着刀锋般直抵人心的锐利。

艺术是个圈,19 世纪末法国的蒙马特高地,位于巴黎北边的一个小山丘上,它可以类比为美国的格林威治Greenwich Village、中国的圆明园画家村。

那里有着著名的红磨坊和黑猫,这两个当红夜店里聚集着当时的“巴漂”,现在美术史上的各路大神们。你喝杯酒身边坐的可能是雷诺阿、德加,与你擦身而过的,也许是还未出名的毕加索、达利。红男绿女们来来往往于这个喧嚣又寂寞的浮华之地,有些人如海面上的泡沫转瞬消逝无踪,有的人却磨砺为屹立于潮头的礁岩,活成了人海中的传奇。

苏珊娜·瓦拉东,这个原名玛莉·克雷曼汀·瓦拉东的小镇女孩,据说父亲是个诈骗犯,母亲是女佣人的私生女,瓦拉东是她母亲的姓氏。在那样的年代,出身于这样的原生家庭,大部分人也就浑浑噩噩地勉强过完一生。而她却成为一个例外,她实现了阶层与人生的逆袭,现在所谓的凤凰女都应该拜她为祖师奶奶。

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传奇画家吧。

很多文献资料中用“第一美女”“艳光四射”等等这样的词来形容她,但也许是各花入各眼吧,对此我个人实在不敢苟同。

作品名称:《自画像》
作  者:苏珊娜·瓦拉东
作品年代:1893
作品材质:油画

作品名称:《编辫子的女孩》(以瓦拉东为模特
作  者:雷诺阿
作品年代:1885

虽然在我看来,瓦拉东的皮相实在谈不上惊艳,但她的人生足以用这些词来总结。

酒鬼

画家

郁特里罗的母亲

印象派大师们的模特

夏凡纳、劳特雷克、雷诺阿的情人

以上这些所有的标签都是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寒微的瓦拉东注定不可能如同莫里索一样请得起私教、像卡萨特一样去上昂贵的艺术学院。她早早地就被一脚踢进了社会底层摸、爬、滚、打,9 岁就在裁缝店当学徒讨生活了,把所有她这样出身的姑娘能找到的工作都做了个遍。什么女招待、小贩儿、洗碗工,还有马夫、杂技演员,唯一的目的是活下去。然而命运对穷人总是会给予“特别关照”,当它把门关上了的同时,一般也会顺手帮你关上窗。

她在表演高空秋千时发生了事故,差点连小命也搭上了,只好悲催地结束了她短暂的杂技演员生涯。此时不过才15 岁的玛莉或许内心早已沧桑,可年轻的肉体总是好看的,她流连于蒙马特,穿梭于红磨坊、黑猫酒馆等地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吸引了画家的目光,成为象征主义绘画大师夏凡纳还有莫奈、德加和雷诺阿那群印象派大神的模特。

对此时的她来说,做模特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她最早进入的是夏凡纳的画室,成为他的模特和门徒。年轻而声名狼藉的女孩与年迈的大师,这样的组合很难不被非议,一时间各种流言成为巴黎“吃瓜群众”们口中最火热的八卦话题。(www.xing528.com)

早在生活的摔打下炼成金刚之身的瓦拉东,难道会在意这点口水吗?亦舒曾说:“一个人要超越环境与出身,不单得进步,非得进化不可,那样的大业岂能人人都做得到?”

这个19 世纪的女子瓦拉东做到了。她来自最底层,有着草根强悍蓬勃的生命力,放荡热烈而野心勃勃。

人最容易做的事就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评判他人的人生,尤其是这个世界自古以来就是势利的。有钱人到处浪就是风流,穷人就是盲流,“何不食肉糜”并不只是个笑话

莫奈、德加、雷诺阿、劳特累克,这些美术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都曾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在蒙马特“洗衣船”,有着众多像她一样,徘徊在模特与大众情人之间的边缘女孩,看多了她们的沉沦与毁灭,只有瓦拉东清醒地借助着艺术这根绳索,将自己拽出了生命的沼泽地。

在夏凡纳的画室,这个聪明的女孩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个模特的角色,她通过观察学习了绘画的技巧,诞生了她即将开始的画家生涯的第一幅作品,色粉自画像。

她从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生命就进化到了另一个维度,从被观看、被描绘的被动者成为观看、描绘他人的主动者。

作品名称:《自画像》
作  者:苏珊娜·瓦拉东
作品年代:1883
收藏于法国巴黎蓬帕杜艺术中心

她的成长背景,使得她的绘画语言有着完全不同于莫里索和卡萨特的特点,她虽然受教于雷诺阿、德加,却并不模仿他们,她以母亲、儿子、自己为模特在家中画了大量的素描、色粉作品。

她的画面有着强烈的生命力,茁壮而刚强。特别是她画的女性裸体,完全不同于同时代的雷诺阿笔下甜美、丰腴、白皙的女子,她以清晰果断的轮廓线描绘着那些壮硕的身体、粗糙的皮肤,毫不高雅,甚至有些粗鲁,有着刀锋般直抵人心的锐利。

连高冷的德加、放纵刻薄的劳特雷克这样的大怪咖,都被她那充满力量感的画面所折服。

1894 年,她成为法国国家艺术协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奇迹般地完成了从模特到专业画家的华丽变身。

命运是如此的吊诡,瓦拉东身为私生女,她的儿子——巴黎之子莫里斯·郁特里罗也是私生子。1883 年,18 岁的瓦拉东生下了他,因为放荡桀骜的生活,连瓦拉东自己也无法告诉他,到底谁是他的父亲。最大的可能是雷诺阿或者是劳特列克。郁特里罗这个姓氏是因为瓦拉东的西班牙情人安德烈·郁特里罗才有的。然而莫里斯并不愿意被冠此名氏,他在自己的画作上,一直都坚持以莫里斯·郁特里罗·V 做无声的反抗。

作品名称:《我的儿子》(7 岁时)
作  者:苏珊娜·瓦拉东
作品年代:1890

作品名称:《我的儿子》
作  者:苏珊娜·瓦拉东
作品年代:1895

这个忧郁孱弱又可怜的男人,一生都以得到母亲瓦拉东的爱为终极目标,连成为画家也是“为了让母亲高兴”,还有就是为了换酒喝。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瓦拉东以他为模特的作品,除了一动不动为瓦拉东做模特的时光,他几乎得不到瓦拉东的关注。

作品名称:《亚当与夏娃》
作  者:苏珊娜·瓦拉东
作品年代:1909

他由祖母抚养长大,婴儿时期就被以红酒兑水的方式作为镇静剂来让他安静。对母爱渴望与绝望,让他成年后更成为酒精的奴隶,被学校开除,被雇主炒鱿鱼,18 岁时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这样的人生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好在,绘画救赎了这对母子。虽然因为酒精问题不断地进出疗养院,但有意思的是,虽然莫里斯并不热爱绘画,他拿起画笔的初衷一是为了迎合瓦拉东,二是作为治疗手段。然而世间的事就是这么有意思,他的画越卖越好,成为人肉印钞机,被誉为巴黎之子,其实他只是想成为瓦拉东最钟爱的儿子而已。反观他的母亲、导师瓦拉东虽然在业内享有国际声誉,在市场上却一直销售惨淡。

1909 年,44 岁的瓦拉东与保罗·缪斯离婚,儿子的朋友、21 岁的电工安德烈·于戴尔成为她的新亚当。

瓦拉东以此创作了她艺术生涯中的一幅重要作品——《亚当与夏娃》。

这个《圣经》故事一直被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家反复描绘,她的画面明显地具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意味,块面与线条相结合,有着她一贯简练、爽利的风格。

夏娃没有任何的遮挡物,坦率地以正面姿态面对观众,反而是亚当被藤蔓所缠绕,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现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关系。

于戴尔十分有商业头脑,他全权代理了莫里斯的全部画作,将他作为一棵摇钱树,给自己带来了滚滚财源。而在瓦拉东得了尿毒症之后,他却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1938 年4 月6 号,瓦拉东因脑溢血死在了前往医院的路上。

这个来自江湖的女子,强悍热烈的一生就此终结,但她的传奇却仍在蒙马特继续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