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横山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简介

横山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简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以来,横山县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至2015年,新建的南街广场、转盘广场、中心街广场、河滨公园、文化广电大楼均已投入使用,环城路北端文化广场建成,成立了6个各类文化协会。2012年2月,凭着横山老腰鼓、陕北说书,横山县被命名为陕西省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被列为县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选定和培养各级保护项目传承人48名。

横山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简介

1985年以来,横山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20世纪80年代初,县城和公社均设文化、广播站。2006年起,加大投入,启动实施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至2015年,新建的南街广场、转盘广场、中心街广场、河滨公园、文化广电大楼均已投入使用,环城路北端文化广场建成,成立了6个各类文化协会

文化产业发展较快。至2015年,全县注册的图书、音像营销店铺32家,戏曲艺术团体4个,电脑打印、广告装潢门市44家,KTV歌厅8家,中老年活动室84家,网吧22家,婚庆公司15家,文化传媒公司1家,各类艺术培训实体14家。剪纸、刺绣、雕刻、家电维修、面祭、殡葬服务等行业逐步兴起,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城区影剧院重建,并竣工投入使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强化监管,组织开展“扫黄打非[6]”等专项整治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促进了各类文化产业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文体娱乐活动异彩纷呈庙会、乡镇集贸会、集日、春节元宵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历久弥新。文化部门组织的民歌曲艺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及社区、广场开展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至2015年,横山县体育活动中心组织举办各类运动会30余次,组队参加省、市运动会18次,获省、市奖48项(次)。(www.xing528.com)

文艺精品成果丰硕。1985—2013年,本县艺术团体创作编排的小戏、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获省级奖励32个(次),获省、市级“优秀演员”奖励16人次;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评论等作品,获市级奖励90篇(件),创制的电视专题片,获市级奖励16件;文学爱好者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省级文学期刊发表共计400余篇(首),获省级奖励74篇(首),获省级奖励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计30多件。2010年10月,横山县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秧歌(老腰鼓)之乡”。2012年2月,凭着横山老腰鼓、陕北说书,横山县被命名为陕西省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至2015年,本县被列入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8处、市级10处,县级41处。被列为县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选定和培养各级保护项目传承人48名。其中,横山老腰鼓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横山说书、横山牛王会、横山道情、横山炖羊肉制作技艺被公布为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元庄窠武术、响水豆腐制作技艺、横山清醮会、横山圪针梁酿酒技艺、波罗烧瓷制作技艺、横山剪纸、横山民歌、横山面花、横山县石湾镇二月二公鸡会被公布为榆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横山油画雕塑,横山皮匠、横山杂面、横山阴阳、横山唢呐、横山打老醮、横山县民间故事传说等被公布为横山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