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实施中国话语教学方法

怎样实施中国话语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实践成功,需要植根于中国土壤的话语诠释体系。不能孤立地构建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话语方法。本节主张重构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体系,在自然辩证法学术话语体系、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的关联互动中,探索中国话语教学方法。自然辩证法一直有为国服务的传统,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方法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回应。

怎样实施中国话语教学方法

就笔者教学实践来看,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话语权的提升,硕士生对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方法的关切与兴趣与日俱增,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定位,硕士生对类似“李约瑟难题”的中国科技史发展之谜的破译及其当代启示极为热心。第二,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硕士生对类似“中国作为创新型国家如何实现”的现实性话题极为关切。第三,从个人学科的角度出发,因为学校大部分硕士都是理工类研究生,他们对于“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自然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底线,大都心有戚戚焉。第四,基于对个体生存环境的忧虑,尽管中国的生态治理已有一定成效,然而美丽中国梦想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生态评估、降低生态风险”等环保生态话题成为不少硕士生的最爱。第五,中国古代自然辩证法素材丰富,不少学生对于一些传统科技人物、故事和成就兴趣颇大,但是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比如“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自然哲学思想”“《道德经》的自然观和辩证法智慧”等话题。“熟知并不等于真知”,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史观,这既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不忘本来”的历史逻辑,也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实践逻辑。类似这样的中国故事能增强硕士生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和科技自信。第六,中国“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当代中国科技故事,有利于激发硕士生的当代科技自信和对老科学家价值观的推崇。中国企业芯片之痛等故事有利于学生反思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方法的真正内涵。

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样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和内容,需要置于三重语境之中:历史之中国,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具体包括至少七重视角:基于历史性视角,梳理自然辩证法的中国古代智慧;基于反思性视角,审视中国古代智慧;基于综合性视角,总结中国历史经验;基于唯物论视角,把握当前中国自然生态和科技发展现状;基于发展性视角,助推当代生态治理和科技进步;基于前瞻性视角,谋划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基于联系性视角,把握中国发展的世界语境。中国的实践成功,需要植根于中国土壤的话语诠释体系。正如张维为所说,“没有话语的崛起,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梦想也可能因为西方话语忽悠,而前功尽弃”[14]。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亟需中国情境自觉,通过重构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观等中国话语表达,继而开创“有话可说、说话可信、善于言说”的新局面。

不能孤立地构建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话语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跟教学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是否完全不无关系。本节主张重构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体系,在自然辩证法学术话语体系、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的关联互动中,探索中国话语教学方法。

1.学术话语体系建构

第一,话语融合。主要是来自古代文献的自然辩证法传统话语和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实践的当代话语,包括近现代科学救国和科技兴国中的革命话语和当代科技强国中的时代话语。第二,话语批判。借鉴中国智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西化现象。第三,马魂中体西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是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有助于处理好本土话语与西方话语的辩证关系

2.学科话语体系建构(www.xing528.com)

第一,文理工学科对话与共识。消除文理科二元对立和学科壁垒,进行沟通对话、交叉融合;搭建交流平台,广泛深入讨论西化的危害与实质,达成价值认同和目标共识。第二,文理工学科话语联盟与共同体。利用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联合文理工各学科组建教学与研究共同体,摆脱发展困境。第三,自然辩证法学科改革新方案。既要避免“左”倾错误影响,又要防止西化;既要避免价值缺失,又要防止止步不前。对自然辩证法学科从名称、框架到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话语重塑,使之在坚持开放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永葆青春活力。

3.实践话语体系建构

第一,实践自信重建。用新时代中国话语回应具有全球性的科技风险和生态治理问题,比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评析、无人驾驶汽车的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碳排放权和发展权的矛盾等,重回自然辩证法与理工科研究相结合的传统,摆脱因西方话语过度所致的不自信。第二,实践体系更新。在广泛吸收新科技、新方法、新材料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然辩证法教材、教学、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重构开放的和批判的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体系。第三,实践效果增强。构建内容、方法与价值相统一的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体系,使理论、学科与实践的话语相一致,提升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15]。自然辩证法正是这样一门具有支撑作用的交叉学科。新传媒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传媒的巨大冲击。网络传媒话语是多元化、差异性的,往往会抵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比如,面对“近代科学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一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实言论。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回答这一问题,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挑战。自然辩证法课正是一门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批判性的课程。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方法正是构建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体系的方法尝试。自然辩证法一直有为国服务的传统,自然辩证法中国话语教学方法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回应。它面向中国科技发展实际,凝炼中国问题意识,在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技观、科技史观、科技社会观、科技人文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批判能力,提升哲学反思能力,创新科技思维方法。

(覃世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