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实施:教师怎样成为身体力行的楷模?

新课程实施:教师怎样成为身体力行的楷模?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古今中外教师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所以,从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来看,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才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是人民教师完成教育工作所必须具有的高尚品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之所以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这与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和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密切联系。

新课程实施:教师怎样成为身体力行的楷模?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古今中外教师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对什么是真假、善恶、美丑,尚处于探索之中,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具有很大的好奇心,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学生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教师的言行、品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俗话说道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样子。

在我国《荀子·儒教》中有“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理,莫不从有,规谓人师”的记载;《韩诗外传》中也有“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人师也”的论述,杨则明确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同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各种职业道德的特征是由各种职业不同的社会职责、不同的工作对象和不同的工作手段决定的。如律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秉公执法、主持正义;医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除具有高明的医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劳动是培育一代新人的工作,是造就人才的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首先要求育人者作出表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才是“四有”人才,他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人民富裕和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人。广大教师要承担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自己首先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否则就无法完成这一光荣任务。所以,从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来看,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才能做到为人师表。(www.xing528.com)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是人民教师完成教育工作所必须具有的高尚品德。社会赋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言教”,更重要是“身传”。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成为学生道路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高度的道德水平。我国古语中也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说法都说明了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教师是直接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的品格,所以,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谈吐、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方面“以身立教”,为学生作出表率。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之所以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这与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和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密切联系。教师的威信是其进行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无论是教育科学还是心理科学的实验都证明了如下设想:教师的威信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正比关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越高,对学生积极影响越大,其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一个缺乏道德修养,在学生中缺乏道德威信的教师,是不能对学生产生心悦诚服的教育作用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学生学习有一个从信服教师的人品到想念教师所教授学习内容的心理过程。正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指出的那样:对儿童来说,教师的思想与他的个人品质是分不开的。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且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的,即使是崇高思想,也变成可憎恨的东西。所以,教师欲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很重要一条,就是要树立和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教师威信的形成因人而异,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