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实施教师的关键素质:批判精神

新课程实施教师的关键素质:批判精神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得具备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中最重要就是批判精神,即敢于和勇于对前人和自己的已成定论的知识进行怀疑甚至否定。21世纪的教师还要使学生具有批判精神,不再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而是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与教师平等的创造主体。

新课程实施教师的关键素质:批判精神

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得具备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中最重要就是批判精神,即敢于和勇于对前人和自己的已成定论的知识进行怀疑甚至否定。这不仅需要批判的勇气,更需要批判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重在传道解惑授业,其前提是教师即是真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化身,他要做的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而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手段、工具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而且,仅仅靠接受前人的东西已难以适应今天这个以创新为检验教育成效的社会

那么,对新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显然不能仅满足于传道解惑授业,而应当学会创新,即观念、知识和方法的创新,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

21世纪的教师不再迷信权威和书本,他坚信,一切现存的文明都是对人类过去经验的总结,他要做的是如何站在过去人的肩上向新的高度攀登。终其一生,他也许难以攀上新的高峰,但他可以努力去开辟蹊径,在综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知识。

21世纪的教师将不再迷信自己,不再把自己的职业角色神化。学高为师,不仅在于知识的容量,更在于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敢于批判自己,甚至敢于否定自己。事物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师不可能穷尽过去和未来,他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地批判自己中创新。(www.xing528.com)

21世纪的教师还要使学生具有批判精神,不再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而是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与教师平等的创造主体。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更是思想交流的对撞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否定;同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质疑“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

当然,光有批判精神还远远不够,还得具有批判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及时捕捉新鲜知识,站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前列,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当然,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有始”而“无终”,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批判以使其保持活力,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记得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怀疑一切。正是基于此,他才在批判过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