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物候史料的系统整理及发展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物候史料的系统整理及发展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竺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广泛地引用了我国历史时期各种物候现象的例证,但是尚未完成对这些物候史料的系统整理,文先生的工作正好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深入与发展。举例说,竺先生曾引证过我国古代的野象曾出现在黄河以北,而文先生则对整个历史时期野象分布的变迁史作了系统的考证与论述。但愿文先生的工作有后来人补充、完善,使中国历史史料放出更灿烂的异彩。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物候史料的系统整理及发展

我十分高兴地阅读了由文榕生同志整理的文焕然先生的遗著《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的书稿,我认为它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这本书十分系统而细致地从我国浩繁的历史文献中,整理了我国对冬季气温敏感的几十种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变迁史。这项艰巨工作的完成,是值得称道的。所得的大量材料令人信服地对8 000年来我国气候变化总趋势做出了很好的概括。

这本书是对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权威性著作的很好的补充与发展,可说是一本高质量的中国历史时期生态变化史著作。竺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广泛地引用了我国历史时期各种物候现象的例证,但是尚未完成对这些物候史料的系统整理,文先生的工作正好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深入与发展。举例说,竺先生曾引证过我国古代的野象曾出现在黄河以北,而文先生则对整个历史时期野象分布的变迁史作了系统的考证与论述。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仅从本书的标题看,就列有8种代表性植物和13种代表性动物以及海洋生物、海岸、土壤等。这样的成绩表明了本书在历史时期气候史和历史时期生态史的研究上又前进了一步。

还应当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世界科学界受到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的困扰,纷纷认为这是关系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不仅在学术界紧锣密鼓地接连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科学合作计划,对未来的气候及其影响对策进行预测和探讨,而且许多国家元首与政府要员纷纷出台,发表本国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声明。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还提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充分说明气候问题已从学术领域扩大到政治、外交、立法各个领域。因而提出的气候变化资料与预测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www.xing528.com)

这本书的出版正好为当前问题的探讨中投入了很好的营养。因为气候变化有着漫长的历史,有现代气象观测的一二百年不过是这个历史中的一个片段。真正权威性的气候变化的评价意见,决不能局限于一片段中的资料分析。这本书的出版,又一次地使人们的眼界扩展到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并为此提出了丰富的资料与观点,对当前气候变化的研究说来,也是锦上添花。

最后,还要提到的,中国历史文献是取之不尽的宝库。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又给后来者为打开这座宝库贡献一把新的钥匙。但愿文先生的工作有后来人补充、完善,使中国历史史料放出更灿烂的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