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专著评价

《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专著评价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特意提到徐近之、文焕然、竺可桢3位研究历史气候名家的著作,但据该文脚注⑦的详细列举,可见徐近之的著作并非学术专著;竺可桢的著作,文中已经明确是“经典论文”;由此可佐证文焕然的《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是历史气候研究方面早期一部学术专著。

《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专著评价

文榕生

先父文焕然研究员(1919—1986)是我国首位毕生从事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学者,涉及多分支学科,学术界公认其对历史气候变迁研究有重大贡献。

值得称道的尤其是文焕然两部学术专著——《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与《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

《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图1)商务印书馆1959年2月初版,32开本,145页,字数14.7万字,印数3 500册。

图1 《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封面

该书曾被邹逸麟教授(1935-;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主编、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学会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誉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历史气候专著”;但据现在更加开放的环境检索,似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气候专著;就全球而言,亦似为空前的。逝者如斯,转眼已近60年,该书早已稀缺。

葛剑雄[1945-;资深教授(相当院士)、博士生导师,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华林甫(1965-;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8]中提到(图2):

徐近之自1955年起整理和研究了20多个省份的历史气候资料,文焕然1959年出版了研究秦汉黄河中下游气候的专著。竺可桢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是一篇经典论文,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指出了该文在史料的引用和理解方面存在某些错误,但对作者确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毫无异议。

虽然特意提到徐近之、文焕然、竺可桢3位研究历史气候名家的著作,但据该文脚注⑦的详细列举,可见徐近之的著作并非学术专著;竺可桢的著作,文中已经明确是“经典论文”;由此可佐证文焕然的《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是历史气候研究方面早期一部学术专著。

图2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摘录)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者,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在1961年指出:

到近代这一问题(指历史气候变迁)虽曾有人研究过,但发表的文章是寥寥可数的。三十年前,现在四川大学执教的蒙文通教授曾经在《史学杂志》和《禹贡半月刊》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试图证明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如现代长江流域。同时,现在北京考古研究所的胡厚宣教授用殷墟的材料作了《气候变迁与殷代气候之检讨》,企图证明安阳在三千年以前的气候要比现在为温和。最近福州师范学院[9]文焕然教授著的《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一书,从他搜集的事实来证明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并无与今不同之处。只要知道气候变动的规律是作波浪的起伏,在地质时代如此,在历史时代也是如此,那么秦汉时代黄河流域气候与今相似,而殷周时代却比现在为温和,两者之间并无矛盾,而且与上述欧洲的气候变动相比,也是大致符合的[10]

也正主要根据此,竺可桢决意将文焕然调京,

1962年,地理资源所特将远在福建任教、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的文焕然征调进京,并任命为学科组长,意味着历史自然地理被作为重要研究方向。此后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专业基础趋于多元[11]

近翻阅资料,见徐近之(1908—198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主要从事历史气候研究)给父亲的一封信(1978年12月3日)中提到:“病中想读先生早年关于黄河专书。如能惠借,学习后当奉还。”所称“黄河专书”,即是专著《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

李长傅(1899—1966;教授,历史地理、南洋华侨史地学家)、彭芳草《略论历史时期气候研究的观点与方法问题》提到:

文焕然根据大量古代文献资料,研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情况,证明黄河中下游的降水,古今虽有差别,但差异不大,既与日趋干寒说不同,也与脉动说有别[12]

施雅风院士(1919—2011;著名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地学部副主任)在1988年5月26日复信中提及专著《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图3)。

图3 施雅风院士1988年5月26日复信

史念海(1912—2001;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客观地指出:

焕然先生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对于事物演变的规律多有阐明,明确指出古今气候的不同,不能以今例古,这样就可以纠正一些人错误的认识。不能谓上古之时,黄河中游各地就少森林。那时不仅气候和现在不同,影响到森林的发育扩展,而且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也影响到当时植物的生长。焕然先生以汉时为例证,反复申论。那时橘枳栽培地区的变化就足以作为说明,其实橘过淮而为枳,气候差异的影响远在当时已是人所习知的常理,不意到现在还须多加申论。竺可桢先生为近代研究古今气候演变的名家,其所撰述殆已成定论。竺可桢先生早年已有古今气候演变不同的创见,其定稿则在其晚年。焕然先生的有关撰述,有的就在竺可桢先生定稿之前,这样深入探索,对整个问题的阐明,应该说是有助力的[13]

据网上检索,意外发现远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居然收藏有《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图4)。

图4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收藏《研究》

《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图5)科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16开本,169页,字数25.5万字,印数650册。

图5 《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封面与扉页)

此书也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如获得“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图6),(台湾)“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徐胜一教授评价(图7);被国内外一些著名图书馆收藏(图8~11),也是考研指定书目(如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之一。

徐近之晚年对文焕然历史气候研究的油印稿(《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雏形)评价:

图6 获得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图7 徐胜一教授信件

(www.xing528.com)

图8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冬半年》与《研究》两种版本

图9 (台湾)“国家图书馆”收藏《冬半年》

图10 香港大学图书馆收藏《冬半年》与《研究》两种版本及文榕生《分布变迁》

图11 香港公共图书馆收藏《冬半年》与《研究》

(指该文)参考文献之多,可以说古今皆备,辑写过程中洽谈磋商人士至三十余人,可谓虚怀若谷了……如此广博的文章,不是容易概括出来的[14]

郑景云(1987年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环境变化与格局研究室主任)、张丕远(19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副所长)在《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自然地理》的“气候学研究”“历史气候和气候变迁研究”中仅列举了3部学术专著(图12)[15],其中2部为《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与《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

图12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自然地理》(摘录)

王子今(1950-;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成果《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16]中,将《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与《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等作为“主要参考书目”前列(图13)。

图13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摘录)

陈业新(1967-;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17]中,也将《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与《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等作为主要引文之一(图14)。

图14 《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摘录)

综上情况,大致可反映文焕然两部学术专著的价值,在当时就很高,现今依然没有过时,甚至更为珍贵。尤其是文焕然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希望他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三大方面(历史气候、历史植物地理、历史动物地理)的重要成果分别结集(首部历史气候研究专著出版已近60年),既是对他毕生贡献的纪念,也是为全球仅有的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注释】

[1]原文发表于:地理研究.1987,6(1)。此次发表有所校对,并增加一些注释。

[2]据《桃江县志·人物传记》中有文士员(文焕然之父)、文士桢(中国桃江.http://www.taojiang.gov.cn/art/2013/7/15/art_52_ 56400.html);“中华文氏宗亲网”称:“地理学家文士员 文士员,桃江沾溪贺家坪人,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与毛泽东是同学,后在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史地系深造,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中华文氏宗亲网—专家学者.www.wxzqw.cn/wsrw/zjxz/2013-02-23)。又据关于文焕然叔父文士桢(文士桢.http://www.library.hn.cn/hxrw/xdrw/sbjld/wenshizhen.htm)的介绍,为今益阳市赫山区人。综此情况,我们认为是在益阳市赫山区与桃江县一带,皆属于“益阳市”。

[3]文焕然之父文士员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在湖北、湖南两省多所大中学校担任地理教学工作40余年,是著名地理教师 ;同时还是我国早期出版地图的专家之一,他在亚新地学社兼任编辑3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文士员最初还在育群中学等任教,后担任湖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兼地理组组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科学工作委员会地理组长、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史馆研究员等职,成为著名地理学家。

[4]此为专著。

[5]似指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3年油印《战国以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北界分布初探》,当时即为较重要历史生物地理著作;我们见到其内容为不少人采用,但有未标明出处者。该文后经文榕生修改(因原文篇幅较长,难以正式发表)为《战国以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北界初探》,在1993年《历史地理》第十一辑正式发表。

[6]原题名为:《历史时期中国马来鳄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

[7]此目录基本上可以反映文焕然毕生的科研轨迹与科研所涉及的分支学科、领域

[8]葛剑雄,华林甫.2002.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历史研究(3):145~157

[9]应是:福建师范学院。

[10]竺可桢.1961.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竺可桢著.1979.竺可桢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416~417(作者注:本文初刊登在1961年4月27,28日《光明日报》和6月《新华月报》)

[11]王守春.2011.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建所70周年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地理科学进展,30(4):442~451

[12]李长傅,彭芳草.1983.略论历史时期气候研究的观点与方法问题:以河南历史干旱研究为例.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版)(3):20~26

[13]史念海.1995.史序//文焕然等著;文榕生选编整理.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

[14]徐近之.1981.中国历史气候学概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

[15]吴传钧主编.2002.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6]王子今著.2007.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1,534

[17]陈业新.2002.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历史研究(4):76~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