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淇县超公和尚塔:石墓门、碑刻、摩崖题记等文物详解

河南淇县超公和尚塔:石墓门、碑刻、摩崖题记等文物详解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淇县历史悠久,据《淇县志》载,淇县远古称沬,殷商末称朝歌。隋大业二年废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贞观十七年废清淇县入卫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属安阳行署。如今,灵山景区内遗存有石墓门、超公和尚塔、明清及民国年间的碑刻、孙徵兰摩崖题记等文物。超公和尚塔造型奇特,雕刻精湛,塔身外部满饰阴线刻缠枝牡丹。灵山寺石刻,1985年被公布为淇县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25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淇县超公和尚塔:石墓门、碑刻、摩崖题记等文物详解

淇县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南部,北通鹤壁,西依安阳林州,南与新乡卫辉接壤,东连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淇县交通便捷,邻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国道107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淇县历史悠久,据《淇县志》载,淇县远古称沬,殷商末称朝歌。西周时期卫国建都朝歌近400年。春秋时改为朝歌邑,属晋。战国时属魏。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分魏,都城设于朝歌。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次年置朝歌县,属河内郡。三国曹魏升朝歌为郡,属冀州。隋大业二年(606年)废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清淇县入卫县。五代、北宋时期依旧。金时卫县归浚州辖。元宪宗五年(1255年)鹿台乡改置淇州。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清时依旧。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属安阳市。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属安阳行署。1983年属安阳市辖,1986年划归鹤壁市管辖。

据清顺治十七年《淇县志》卷四载:“灵山寺在县西北二十里,唐开元间建,明嘉靖元年,僧惟鉴募化重修,十七年副使裴骞有记见。”以后,几次修复灵山寺。如今,灵山景区内遗存有石墓门、超公和尚塔、明清民国年间的碑刻、孙徵兰摩崖题记等文物。石墓门上雕刻有传说中能驱鬼辟邪的神荼郁垒形象。超公和尚塔造型奇特,雕刻精湛,塔身外部满饰阴线刻缠枝牡丹。完灯碑碑记反映了民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风俗。其他碑刻,记述了灵山寺历史风貌等信息。(www.xing528.com)

灵山寺所在区域风景优美,四面环山,灵山寺石刻对研究金代、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刻艺术和当地人们的信仰、民俗等具有重要价值。灵山寺石刻,1985年被公布为淇县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25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