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主要群落特征

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主要群落特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4荒漠1.温带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合头草荒漠群系合

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主要群落特征

6.2.1 温带落叶阔叶林

荒漠河岸胡杨林群系

胡杨是中亚荒漠的乔木树种,多生于水源附近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荒漠中的河流两岸,故称“荒漠河岸林”。它属于亚洲荒漠地区特有的隐域性植被类型,在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经罗布泊到甘肃黑河流域下游的额济纳旗谷地集中分布有大片的胡杨林。胡杨林是荒漠地区的宝贵森林资源,不但起着防风固沙的作用,是绿洲的保护神,而且本身是一个宝。近年来,由于流域上游用水量过大,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生态用水的减少和全球大环境的变化导致胡杨林面积逐渐萎缩、退化,部分地区只剩下衰败残迹。

基于胡杨林的大面积的减少和退化,胡杨实生幼苗来不及发育,跟不上更新,加上胡杨本身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目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黑河湿地公园的胡杨只有零星分布,树种单一、覆盖度小和灌木层缺乏等特点。不过,胡杨林中的其他物种发育良好,伴生有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柽柳、芦苇枸杞、拂子茅、苦苣菜、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矮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inn)等物种。

6.2.2 山地和河谷灌丛

线叶柳(Salix wilhelmsiana)灌木群系

线叶柳群系分布于湿地公园,土壤为偏湿的沼泽草甸土。面积不大,但有河水的抚育,生长较好,郁闭度大,总盖度在80%以上,有些地方线叶柳呈小乔木状。伴生的种类柽柳、蓼子朴(Inulasalsoloides)、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pseudophragmite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

6.2.3 草原

1.温性荒漠草原

(1)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 P.Smirn)群系

沙生针茅是多年生密丛型旱生草本。秆斜升或直卒,基部膝曲。基部叶鞘粗糙或被短柔毛,叶鞘的上部边缘有纤毛,叶舌长约l mm,边缘有纤毛,叶上面被短刺毛,粗糙或光滑,下面密被短刺毛,基生叶长20 cm,茎生叶长2~4 cm。圆锥花序基部包于顶生叶鞘内,分枝单生,短且直伸,被短刺毛,颖狭披针形,二颖近等长,长20~30 mm,顶端延伸成长尾尖,中上部皆为白色膜质,第一颖基部具3脉,中上部仅剩1中脉,第二颖具3脉,外稃长7~11 mm,基盘尖锐,长约2 mm,密被白色柔毛,芒一回膝曲,全部着生长2~4 mm的白色柔毛,芒柱扭转,长约1.5 cm,芒针常弧形弯曲,长4~7 cm。该群系是亚洲中部草原区的一个重要的荒漠草原类型,对干旱和寒冷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湿地公园分布于黑河流域两岸等低山砾石戈壁、沙地。土壤以有机质含量低的风沙土和棕漠土为主。植被盖度在15~20%上下,草层多在10 cm以下,建群种为沙生针茅、戈壁针茅、短花针茅和沙葱(Allium mongolicum)等。灌木层和半灌木层的主要种类是红砂、合头草、蒿叶猪毛菜、驼绒藜、猫头刺、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以及冷蒿(Artemisia frigida rilld.sp.pl)等,高度在15~50 cm之间,灌木层盖度10~15%,占群落总盖度的大半。显然,该群系的外貌荒漠成分较多。根据群落中伴生种类的优势程度,可以把沙生针茅区分为沙生针茅+蒿叶猪毛菜群落和沙生针茅+红砂群落两个群丛。

(2)戈壁针茅(Stipa gobica)群系

戈壁针茅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及甘肃、新疆等地,蒙古也有。多年生草本。秆斜升或直立,基部膝曲,高(10)20~50 cm。叶鞘光滑或微粗糙;叶舌膜质,边缘有长纤毛;叶上面光滑,下面脉上被短刺毛,基生叶长20 cm,茎生叶长2~4 cm。圆锥花序下部被顶生叶鞘包裹,分枝细弱、光滑、直伸,单生或孪生;小穗绿色或灰绿色;颖狭披针形,长20~25 mm,上部及边缘宽膜质,顶端延伸成丝状长尾尖,二颖近等长,第一颖具1脉,第二颖具3脉;外稃长7.5~8.5 mm,顶端关节处光滑,基盘尖锐,长0.5~2 mm,密被柔毛;芒一回膝曲,芒柱扭转、光滑,长约1.5 cm,芒针急折弯曲近呈直角,非弧状弯曲,长4~6 cm,着生长3~5 mm的柔毛,柔毛向顶端渐短。是强旱生多年生密丛型小禾草。丛幅10 cm左右。戈壁针茅群系所占的面积较小,且呈分散的小片混生在湿地公园各种荒漠、沙地和砾石地、平缓山坡、干河谷阶地、滩地。土壤为荒漠草原棕钙土。该群系适应干旱气候,群落盖度在20~40%之间,伴生种类有芨芨草和多根葱(Allium polyrrhizum)、红砂、珍珠猪毛菜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sp.pl)等。

2.根茎禾草草甸草原

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草甸草原群系

赖草是适应性较广的禾草。耐旱、耐寒,也能忍耐轻度盐渍化土壤。其生长形态随环境而变化较大。在干旱或盐渍较重的生境,生长低矮,有时仅有3~4片基生叶,而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盐渍化程度较轻的地(河谷冲积平原荒地或水渠边沿),能生长成繁茂的株丛,并以强壮的根茎迅速繁衍,成为独立的优势群落。叶层可高达30~40 cm,能正常抽穗、开花,但结实率差,许多小花不孕,故采种较困难。赖草为中旱生植物。该群落分布于湿地公园内低平滩地、河谷、湖滨低洼的盐渍化草甸土壤上,它常于碱蓬(Suaeda sp.)、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灰藜(Chenopodium glaucum)、猪毛草(Cyperaceae)等组成草甸草原。该群落比较适宜生长的土壤广泛沙质、沙壤质、壤质;栗钙土、淡栗钙土、黑垆土、灰钙土、淡灰钙土、灰漠土、盐渍化草甸土。赖草是赖草幼嫩时为山羊、绵羊喜食,夏季适口性降低,秋季又见提高,可作为牲畜的抓膘牧草。

6.2.4 荒漠

1.温带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

(1)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 Bunge)荒漠群系

合头草别名合头藜列氏合头草、黑柴,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蒙古,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为小半灌木,高20~50 cm。茎直立,多分枝,老枝灰褐色,通常有条状裂纹;当年生枝黑绿色。叶互生,肉质,圆柱形,长4~10 mm,黑绿色,两性,常3~4朵聚集成顶生或腋生的小头状花序。花被片5,革质,果时变坚硬且自顶端横生翘。胞果扁圆形,果皮淡黄色;种子直立,直径1.2 mm。合头草的根系较发达,主根粗壮,入土深约20~25 cm,在主根上分生有许多侧根。合头草为超导生的肉质叶小半灌木,小枝秋冬凋落;翌年新生枝条繁茂。为荒漠地区的典喜老石植物.是组成石质荒漠的主要建群种,但有时也出现在半荒漠地区。喜生于石质残丘、碎石坡地和丘顶,壤质碱化的土壤上,石质山地与剥蚀残丘上,也可见于山麓以及于谷的砂砾质、沙质与沙壤质灰棕荒漠土上。在湿地公园常形成稀疏的群落。合头草群落生长发育良好,株高20~50 cm,株丛稀疏,盖度3~25%之间。合头草荒漠群落是骆驼喜食的牧草,该群系构成的牧场,是良好的骆驼秋季抓膘草场,干鲜均可饲用。

根据群落特征和伴生种的不同,可将合头草群系分为:

①合头草+红砂群丛:此群落生长地段多砾石,地势平坦,该群落的总盖度2%,除合头草和红砂外,有时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泡泡刺和帚状鸦葱(Scorzonera pseudodivaricata Lipsch)等分布。

②合头草群丛:该群丛生长的地表土层厚,地势低,以合头草为绝对优势种,但总盖度不高,仅2%左右,另外杂有戈壁针茅(Stipa gobica)和珍珠猪毛菜等。

③合头草+中亚紫菀木群丛:本群丛所处地段为地面冲沟两旁,水流漫过的地方,在这种季节性水分较优的环境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盖度较大。合头草和中亚紫菀木的总盖度大9%,伴生有红砂、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 Hill)等。

(2)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荒漠群系

红砂别名枇杷柴,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蒙古、俄罗斯也有,湿地公园遍布各地,分布广泛。红砂为小灌木,高10~50 cm,多分枝。叶肉质,圆柱形,常3~5簇生,长1~5 mm,宽约1 mm,先端钝,浅灰绿色。花单生于叶腋或在小枝上集生为稀疏的穗状花序;苞片3,披针形;花萼钟形;花瓣5,粉红色或淡白色。蒴果长椭圆形,长约5 mm,3瓣开裂,含种子3~4粒,种子长圆形。红砂的根系发达,主根可深达90 cm以下,水分条件良好时,可生长不定根。除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外,还可在植株基部以劈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红砂是泌盐的超旱生小灌木,生态可塑性很大,不但能适应强烈的干旱条件,而且能适应盐化的土壤。在典型荒漠地区,几乎能生长在所有的土壤基质上,并形成较单一的群落;在草原化荒漠地区,它在平缓高燥的砾质、砂砾质土壤上以及低洼地均可成为优势种;在荒漠化草原地区,则与盐化土壤保持一定的关系,多出现在盐湖及闭锁低地外围,由低地向坡地的中、下部延伸,成为侵入该地区的隐域性和半隐域性植被;在典型草原地区,它只能在盐渍低地上零星出现,成为隐域性的盐生植被。耐盐性强,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较浓的水分。红砂的植株高矮与丛幅大小,随生态条件的不同变异颇大。在典型荒漠地区,降水量在50~100 mm的生境下,株高一般为30~50 cm,丛幅大而松散,直径约40~150 cm。在降水量少于50 mm极端干旱的生境中,在草原地区的盐化低地上及在强烈风蚀的表土砾石化的地段上植株矮小,一般高约10~30 cm,丛幅直径20~120 cm。红砂是喜温暖、适应范围很广的小灌木。以红砂建种群组成荒漠,伴生植物有蒙古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ohwi),盖度在10%左右。

红砂群系在湿地公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群丛。

①红砂+沙葱群落:分布于湿地公园山前戈壁荒漠,群落总盖度28%左右,有伴生植物盐爪爪、合头草和戈壁针茅等。

②红砂+盐爪爪群落:分布于湿地公园盐渍化粘土或沙土上,有红砂、尖叶盐爪爪、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等种类。

(3)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荒漠群系

裸果木是石竹科植物,生长于荒漠的砾石戈壁、低矮剥蚀残丘下部、山前洪积扇、石质山坡和砾石地上,为超旱生半灌木或灌木,分布在我国的河西走廊、青海北部、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等地。其分布区具有干旱、多风、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裸果木植株矮小。根系发达,枝干木质化程度高,十分坚硬。喜光性强,耐干旱、寒冷和瘠薄土壤,抗风能力强,多生在干旱的灰棕色荒漠土或棕色荒漠土的砾石戈壁或低矮的剥蚀残丘下部,在地表径流或低洼处常形成单优势种群落。裸果木为古地中海残遗种,是研究亚洲和非洲荒漠植物区系起源及其统一的活化石材料,对研究我国西北、内蒙古荒漠的发生、发展、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生植物区系成分的起源,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加上频繁放牧和砍挖,使该种群个体数量日趋减少,所以,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裸果木在地表径流处和低洼处常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在湿地公园分布极少,盖度5%,为裸果木的单一群落,偶尔有合头草和黄花补血草等植物伴生其中。

2.温带盐生小灌木和盐生灌木荒漠

(1)盐爪爪盐生荒漠群系

盐爪爪属(Kalidium Moq.)分布于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中亚、高加索,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河北、青海、甘肃、新疆等有分布。生于洪积扇扇缘地带及盐湖边的潮湿盐土、盐化沙地、砾石荒漠的低湿处和胡杨林下,常常形成盐土荒漠及盐生草甸。是地中海、西亚至中亚的特有属。盐爪爪属组成的群落盖度随水分而异,在5~20%间变动。植株高5~34 cm,伴生种类有红砂、珍珠猪毛菜、合头草、细枝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 Mog)等半灌木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芨芨草(Achnantherum splende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ex steud)等草本植物。盐爪爪植物在秋、冬季霜打之后,是骆驼喜食的牧草。根据盐爪爪的种类,可将其分为

①尖叶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蒿叶猪毛菜盐生荒漠群丛:尖叶盐爪爪是生长在盐土荒漠上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在湿地公园内分布于山前冲积盐化土壤、碱滩地、泉水露头之处。群落组成是尖叶盐爪爪和蒿叶猪毛菜,群落总盖度14%,尖叶盐爪爪的株高9.5 cm,占总盖度的70%。(www.xing528.com)

②细枝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 Mog)盐生荒漠群丛:该群落面积较小,群落盖度较高,植株20~40 cm,伴生植物有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erica)等。

(2)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灌木群系

柽柳为柽柳科植物,分布于欧洲西部、地中海地区至印度及我国。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纤弱,国柱状;叶鳞片状,抱茎;花小,无柄或具短柄,为侧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白色或淡红色;萼片和花瓣5,很少4;雄蕊4~10,离生;子房1室,基部为多少分裂的花盘所围绕;花柱2~5,顶端扩大;胚珠多数;果为一蒴果,3~5瓣裂;种子多数,微小,顶部有束毛。柽柳属植物组成的群系广泛生于该湿地公园内一带的盐土平原、沙丘、河漫滩,土壤为荒漠盐化草甸土,建群种为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伴生种类有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ica)、细枝盐爪爪、蓼子朴(Inula salsoloide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s)、芦苇(Phragomites austrlis Trin.ex steud)。群落盖度20~30%。

柽柳在河流两岸、河滩地和沼泽等形成灌丛“肥岛”,是干旱生态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对干旱灌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重要影响。柽柳俗称红柳,是沙漠里强有力的固沙植物,被喻为沙漠卫士,它有许多适应沙漠和盐生环境的能力:茎杆粗大,能生出不定根,根系深,能充分吸收地下水,因而耐沙埋;叶片具有吸盐功能,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量盐份能够由叶排出,从而降低土壤盐碱,适应盐生土壤;在广大的荒漠地区,柽柳常常形成很大的“红柳包”,而在固沙中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全球大范围的荒漠化、沙化和盐碱化趋势逐年增强,加上干旱加重,因此,大片的“红柳包”被风沙侵蚀,呈现出荒凉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从多枝柽柳灌木的生长、发育和衰退的过程以及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分析,该群落在地下水位下降时,向荒漠化旱生植被过渡,而地下水位上升时,盐渍化加重,则向盐生荒漠植被演替。这说明多枝柽柳是一种不稳定的向两极演化的次生植被,是地下水位的“警报器”。研究表明,柽柳属植物对地下水位和盐份非常敏感,地下水位2~3m是红柳的警戒水位,低于它,植被发育良好,反之,植被退化,盐碱化等加重;同时,土壤含盐量2~3%也是红柳存在与否的警戒线。

根据组成柽柳灌丛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丛。

3.温带灌木荒漠

膜果麻黄(Ephedera przewalskii Stapf)荒漠群系

膜果麻黄是生于湿地公园外围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戈壁、山前平原、干河床的灌木种类,土壤为砾质、石质石膏灰棕色荒漠土,是砾质戈壁荒漠的典型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有广泛分布,国内分布于内蒙古西北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和新疆等地。分布生境主要是冲积或者洪积冲积扇,表面细土被风蚀而残存砾幕,下层有发达的石膏盐盘夹层。分布区气候十分干旱,膜果麻黄植丛多生长在暂时地表径流形成的小冲积沟内,十分稀疏,在100㎡内往往只有1~2株或少数几株。有时在植丛基部有少量积沙,说明有一定固沙能力。由于环境极为干旱,生长速度缓慢,年生长量不多。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稀疏的膜果麻黄单优势种群落分布面积最广,盖度一般在10%左右,或更低到5%以下。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株高超过1m,盖度可达15%~20%。主要伴生种随生态条件不同有裸果木(Gymnocarpos prezewalskii)或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 Maxim)等。在洪积扇覆沙地段,常与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r)组成群落。

膜果麻黄虽然饲用价值很低,但它对于保护极干旱荒漠脆弱生态环境却有良好的作用;嫩枝可入药。目前群众大量挖掘做薪柴、药材,多为连根砍挖,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应该加强保护,禁止盲目砍挖。

4.草原化荒漠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化荒漠群系

芨芨草为高大多年生密丛禾草,茎直立,坚硬。须根粗壮,根径为2~3 mm,入土深达80~150 cm,根幅在160~200 cm,其上有白色毛状外菌根。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5m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在低洼河谷、干河床、湖边,河岸等地,常形成开阔的芨芨草盐化草甸。芨芨草具有广泛生态可塑性,在较低湿的碱性平原以至高达5000 m的青藏高原上,从干草原带一直到荒漠区,均有芨芨草草甸分布,但它不进入林缘草甸。在复杂的生境条件下;可组成有各种伴生种的草地类型,它是盐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种。根系强大,耐旱;耐盐碱、适应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布与地下水位较高、轻度盐渍化土壤有关,地下水位低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不宜生长。芨芨草可为牧区寻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滩在荒漠化草原和干旱草原区,为主要的冬春营地。总盖度可达35~50%,在100㎡内可有35丛左右。

芨芨草草原化荒漠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黑河流域两岸的河谷阶地上靠近荒漠和草甸的地段。土壤沙质棕色,常覆以细沙,但盐份含量也较高。生植物主要有蒿类(Artemisia L.)、盐生草、红砂、骆驼刺和蓼子朴等。

6.2.5 草甸

1.沼泽化草甸

(1)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ex steud)沼泽化草甸群系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世界各地均有生长,在我国则广布,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在黑河流域的甘州区碱滩像、临泽平川、鸭暖乡、高台黑泉、罗城乡等也有成片的芦苇群生长。芦苇沼泽草甸是生于沼泽化的草甸土、盐化草甸土、草甸盐土和典型盐土上的芦苇群落。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苇群落的盖度在20~100%之间,伴生种类较多,依盐份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而改变。草甸土上的群落比较单纯,伴生的有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 Roth)、赖草(Leymus secalus Tzvel);轻度盐碱化的盐化草甸土的芦苇群落的伴生种类有芨芨草、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等;在草甸盐土和重度盐渍化上的芦苇群落中主要的伴生种类是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细枝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 Mog),在水中,芦苇形成单优势的纯群落,芦苇高达2 m以上,遮天蔽日,随风摇曳,为动物的栖息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芦苇群丛分布地点在湿地公园没有明显的界限,往往交叉分布,随所处环境中的土壤含盐量的多少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变化。芦苇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2)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wang)沼泽草甸群系

扁穗草生于山溪边、沼泽地、草地,该物种分布于华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在黑河流域自然湿地公园组成沼泽草甸群落。分布于湿地公园的河边。气候湿润,水分充足,土壤为沼泽草甸土,植物生长茂盛,覆盖度达60~80%,草层高度2~25 cm,种类有华扁穗草、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水麦冬、芦苇、拂子茅、水葫芦苗(Halerpesters cymbalaria Greene)、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和赖草等。

(3)圆囊苔草(Carex orbicularis)沼泽草甸群系

圆囊苔草隶属于莎草科(Cyperaceae Linn)苔草属(Carex)。该群落在湿地公园的分布与华扁穗草群系的地理位置基本一致,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土壤类型属于沼泽草甸土,群落盖度30%,草丛生长旺盛,是该地区一个主要的牧场类型。生长的植物主要有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 Schkuhr Riedgr)、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川甘蒲公英(Taraxacum lugubre Dahlst)、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等。

2.盐化草甸

(1)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s)盐化草甸群系

芨芨草盐化草甸在湿地公园内虽然有沙化倾向,但大部分长势良好,群落总盖度在40%以上,有些高大90%,草高50 cm上下。群落的建群种芨芨草是耐旱耐寒并耐盐碱的丛生禾草。伴生有赖草、西伯立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varglabra)、芦苇、海乳草(Gluxa maritima L)、盐地凤毛菊(Saussurea sparsifolia shap)等。在草甸盐土上,伴生植物更为耐盐,主要有尖叶盐爪爪、骆驼刺(Alhagi psedoalhagi)等。而水位下降,土壤旱化的结果,导致荒漠植物的进入,如红砂和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

(2)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盐化草甸群系

赖草又名老披碱、兵草,布于中国东北的西部;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俄罗斯、蒙古、日本和朝鲜也有。它耐旱、耐寒,也能忍耐轻度盐渍化土壤。其生长形态随环境而变化较大。在干旱或盐渍化较重的生境,生长低矮,有时仅有3~4片基生叶;而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盐渍化程度较轻的地区(河谷冲积平原荒地或水渠边沿),能生长成繁茂的株丛,并以强壮的根茎迅速繁衍,成为独立的优势群落。为中旱生植物。适应幅度相当广泛,从暖温带、中温带的森林草原到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以至4500m以上的高寒地带都有分布。既稍喜湿润,又耐干旱,能适应轻度盐渍化的生境,在湿地公园低平滩地、河谷、湖滨低洼的盐渍化草甸土壤上,常与碱蓬(Suaeda sp.)、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等组成盐生草甸;在地下水位较浅的滩地,又能与披碱草、野黑麦(Hordeum brevisublatum)、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 koel)、海乳草(Glaux maritima L)、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ie)、金戴戴(Halerpestes ruthenica)等组成盐生草甸。在半荒漠地带的低洼地,赖草经常作为伴生种,与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马蔺(lrislactea pall.ver.Ch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kunte)等组成盐生草甸;在冲积地,也常与芦苇、假苇佛子茅、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 Roth)等组成河漫滩草甸。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沙壤地区,赖草作为伴生种,或有时成为亚优势种出现在微湿润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与芦苇、油蒿(Artemisia ordodica Krasch)、锦鸡儿(Caragana sp.)、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等组成沙地草场。作为杂草,均见于各地农田中,因其根茎发达,繁殖力强,颇难清除,故有“赖草”之称。在一些短期荒地上,赖草能迅速繁生,形成茂盛的单优种群落。适宜赖草生长的土壤广泛,砂质、砂壤质、壤质;栗钙土、淡栗钙土、黑垆土、灰钙土、淡灰钙土、灰漠土、盐渍化草甸土均可分布。

6.2.6 沼泽和水生植被

1.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沼泽群系

香蒲为单子叶植物中香蒲科香蒲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茎极短且不明显。走茎发达,不分歧或偶尔分歧,不呈肥大状,外皮殆为淡黄褐色,前端可以不断地分化出不定芽株。叶为青绿色,极近生至呈丛生状,直立型,线形,长度有时可以达一公尺以上,基部鞘状包覆;叶鞘边缘膜质。花单性,雌雄同株;盛花期在夏季,正常茎会在植株成熟时快速抽长,并于顶端著生穗状花序;花序为黄绿色,雄花序在上方,雌花序在下方,雌花序较之雄花序长许多;雌雄花序紧紧相连,其间并有大型的苞片参差。花粉鲜黄色。在湿地公园主要有小香蒲(T.minima)、水烛(T.angustifolia)和长苞香蒲(T.angustata Bory et chaub)。这些物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常成丛、成片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最好,较耐寒。香蒲叶绿穗奇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宜做花境、水景背景材料。也可盆栽布置庭院。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香蒲群落在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湖泊、沼泽、流域缓冲处和季节性积水处,有时也散布于稻田中,形成的面积不大。详细表述见湿地植被香蒲群落一节。

2.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ex steud)沼泽群系

芦苇沼泽郁闭度达80~100%,形成芦苇单优势的植物群落。群落中边缘伴生有水烛(Typha angustifolia)、沼针蔺(Eleoc hmris phragmieus)等。详细描述见前面芦苇沼泽草甸和湿地植被一节。

3.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群系

眼子菜为眼子菜科眼子菜属植物,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丝状,白色,秋季产生白色卵形的块茎。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两半球温暖地区。生浅河、池沼中。在湿地公园形成多种沉水植物群落。详细见湿地植被一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