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土楼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福建土楼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多山而造成的交通不便,极大阻碍了福建整体的发展。历时近千年的中原居民南迁入闽的历程,造就了福建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亚文化圈之间,在生产劳动、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而包括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在内的房屋建筑上的不同,就是福建各地文化差异突出而直观的表现。福建各地的乡土古建筑,以其各自鲜明的风格,共同谱就了福建传统建筑的辉煌。

福建土楼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相对于东南沿海其他各省,福建以多山著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由多山而造成的交通不便,极大阻碍了福建整体的发展。相对于沿海其他各省,福建的开发,要滞后很多。尤其文化方面,“文化教育的发展,福建是最晚的,到了唐代才有诗人记载”。中国历史上多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是福建地区经济文化逐步发展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西晋末期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到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的开闽驻屯,再至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大力招抚中原流民、厚待文人名士,最后是赵宋王室南渡,福建甚至成了南宋王朝稳固统治的后方腹地。历时近千年的中原居民南迁入闽的历程,造就了福建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不同时期迁居福建的北方居民,在和福建本地的闽越族土著融合之后,在福建恶劣的交通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大大小小的亚文化圈。这些亚文化圈之间,在生产劳动、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而包括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在内的房屋建筑上的不同,就是福建各地文化差异突出而直观的表现。具体而言,正如著名中国乡土古建筑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先生在其著作《楼下村》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福建西部有许多誉满天下的圆楼或方楼,福建南部则流行装饰极为奢华的红砖建筑,福建东部则以热情洋溢的、像海浪一样波涛汹涌的封火山墙为主要特色,而福建北部的建筑则多为露木结构,朴实轻快。”福建各地的乡土古建筑,以其各自鲜明的风格,共同谱就了福建传统建筑的辉煌。

当然,陈志华教授所论,也略有可商榷之处,那就是土楼建筑,事实上并不局限于闽西地区。一方面,客家土楼的主要分布地区如漳州的平和南靖和诏安等县,在地理划分上一般归入闽南;另一方面,在不同于客家民系的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的闽海民系的居住区,也有数量众多的土楼,并且这些地方的土楼在建筑形制上,与客家土楼也有显著差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