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创新思考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创新思考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土楼保护机制的创新需要政府部门主导、旅游经营者投入、社区居民参与、专家技术支持、旅游者推动,实现保护机制在保护理念、保护投入、保护管理、保护技术、保护监督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应广泛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与政府资金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福建土楼的保护。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创新思考

只有保护机制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福建土楼保护机制的创新需要政府部门主导、旅游经营者投入、社区居民参与、专家技术支持、旅游者推动,实现保护机制在保护理念、保护投入、保护管理、保护技术、保护监督等方面的创新。

(一)保护理念创新

1.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抓精品景区,创新景区保护机制,先是要真正重视景区的规划工作,并且强化开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福建土楼景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注意维护资源的完整性和原态性,维护资源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以不破坏土楼的乡村文化客家文化为前提条件。根据福建土楼与村落的实际,组织相关学科,如建筑文物、园林、环保、旅游、市场等方面的专家,形成争鸣和互补基础上的完整规划框架

2.以科学研究为指导

福建土楼景区内的资源分散,楼内的文物数量庞大,对文物的管理、登记、日常维护与文化内涵的挖掘、人员的培训必须要以科学研究为指导。科学研究以人为本,要增加景区内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广泛地听取各个领域专家的意见,开展各种学术研讨会,以科学指导景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3.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代际公平分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文化遗产型景区的保护机制创新,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护好福建土楼景区内的文物、建筑、土楼外的文化氛围、乡村生活环境,杜绝过度开发、超负荷接待、人工化、商业化、破坏景区协调性和完整性的现象出现。

(二)保护投入创新(www.xing528.com)

资金投入问题是摆在保护机制创新面前的一大难题,应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建立一个遗产保护资金体系。整个景区的营运、资源保护主要靠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投入,对现阶段而言是不可行的,只有加速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提升才是良策。因此,应广泛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与政府资金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福建土楼的保护。

(三)保护管理创新

参与到福建土楼保护机制创新的主体成分复杂,有政府,有社区居民,有景区一线服务人员,有游客,还有旅游开发商,每一个主体在机制创新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首先,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范行为、依法行事,完善文化遗产的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手段在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次,规范楼内管理长效机制,各楼要推选楼长,负责管理土楼内部事务,增强土楼管理机构与民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制定楼规民约,对人们在楼内的生活和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规范化管理,形成一整套制度。最后,执行环境综合评价机制。各级主管部门一律采用环境影响报告形式,对评价报告的审批也应该严格化,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四)保护技术创新

福建土楼面积大、分布广,需要借助先进的监测与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检查。目前,我国文物的监测与信息技术设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一些土楼保护技术可以不断推广,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以后,南靖县为了对福建土楼进行实时监控和全程跟踪建设的一项保护设施,总投入达500多万元。目前,南靖县在福建土楼设置的“全球眼”多达28个,成为当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世界遗产监控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保护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区对土楼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检测技术可以高精度地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建立被测对象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解决文物保护界古建筑整体变形观测难的问题,为保护土楼留下珍贵的历史数据资料。

(五)保护监督创新

在申遗成功后的土楼保护中,相关行政部门、企业、社区居民等应进一步明确保护工作相关主体保护监督的责任与义务。法律的实施质量、实施效果需要监督机关评估、监督,才不会出现执法不力或偏颇的现象,才能够不断完善。福建土楼景区应成立各级监督办公室,培养或吸收一批优秀的监督班子,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违法处罚制度,确保新机制的顺利进行;要善于聆听群众的意见,力求成立全民监督的良好风气,杜绝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要成立跟踪小组,定期检查机制实行的情况,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估,及时修正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