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开发保护研究成果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开发保护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村落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景观设计学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福建土楼村落景观是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典范。对于福建土楼古村落来说,黄土、木材、卵石是土楼建筑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这些乡土材料在土楼建筑的保护设计中,要予以重视。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开发保护研究成果

(一)古村落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是在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古村落的景观设计体现了景观设计学的理论。

图6-2 塔下和兴楼(简喜梅摄)

景观设计学以及相关的古村落景观设计理论在古村落景观的保护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应对古村落景观的整体风貌特色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调查分析古村落景观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景观要素和文化因子,能够准确地掌握古村落的文化因子以及古村落的文脉,从而找到适宜并能突出表现村落景观独特魅力的保护设计方法。其次,在进行古村落景观形态保护设计的工作时,应注意古村落传统的村落空间布局、街巷肌理、传统技艺等方面,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历史,保护当地风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景观设计学要求景观的设计要从景观整体出发,把古村落的各个组成要素,包括街巷、建筑、水体等,视为村落景观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设计,充分地挖掘展示古村落淳朴优美的空间景观序列、创造合理的景观视线通廊,合理地安排村落景观节点的欣赏角度,以形成优雅舒适的村落整体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景象,将“道法自然”的道家文化融入古典园林创作之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是“可游”“可居”,“可游”是审美性、休闲性、娱乐性,“可居”则是实用性、功能性。上述观点是在对古村落景观的保护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法则和达到的境界。

1.古朴淡雅、意境清幽

古朴淡雅是古村落景观的意境,古村落景观以其素雅的格调创造了有别于城市景观的清幽环境。因此我们在对古村落景观进行保护设计时,要遵循村落景观固有的色彩及质感,让修复的景观与原有的景观融合在一起,防止出现突兀的精致,破坏村落的整体风貌。

2.象天法地、自然和谐

“象天法地”是对村落景观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学评价。我们在进行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时,要保持古村落景观固有的空间格局、景观结构,使之不仅在结构、色彩、材料上和谐统一,而且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福建土楼村落景观是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典范。

3.情景交融、涵韵深远

古村落景观的传神之处在于“古”字,“古”字点出了村落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的深远。古村落是游子怀古思乡的精神寄托,是人们抒志释怀的理想场所,是游人寻古探游的极佳之地。古村落的独特之处又在于其悠远古朴的氛围,像是在向人们传达着那遥远的故事一样。因此,我们在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古村落氛围的保护和营造。通过特有的乡土植物或建造工艺来保护古村落古朴的韵味,继承和再现古村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园林工程技术的相关理论

古村落中各种形式的建筑和景观构筑物是其所处时代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建造工艺技术水平的综合产物。古村落中的亭、榭、馆等建筑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它们建造的方法延续了当时园林建筑的建筑潮流。园林古建工程技术的相关理论在古村落景观的保护设计中的指导意义至今仍然受用。园林古建工程技术在村落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继承传统形式和结构(www.xing528.com)

在古村落建筑的保护设计中,要保存建筑本身的传统形式、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对于一些破损严重、需要拆除重建的建筑,要恢复其原有的造型结构,继承其传统的艺术风格,保护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2.保存原有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用体现了一个村落景观的特质和肌理,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古村落建筑的材料选择一般都是因地制宜,选择当地容易得到的一些材料来建造房屋,因此不同地方的村落建筑都有其独有的乡土气息。在古村落建筑保护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考虑使用当地的材料作为景观复原的材料。对于福建土楼古村落来说,黄土、木材、卵石是土楼建筑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这些乡土材料在土楼建筑的保护设计中,要予以重视。

3.延续原有的工艺技术

对古村落景观建筑的保护设计要建立在对当时建筑工艺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建造工艺技术精髓,并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延续原有的工艺技术。土楼建筑是生土夯筑技术的典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建筑模式。对传统工艺技术的继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村落景观保护的客观要求。

(四)景观生态设计的相关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规划设计等多学科内容交叉的学科,是包含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的一门科学。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斑、廊、基、缘四种类型。各元素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它们对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景观多样性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永定土楼世遗地景观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景观生态系统。组成世遗地景观的各类型土楼按照地形地势的变化组合成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区域,即景观生态系统中的斑块;将因地势地形而彼此隔离的各土楼建筑斑块串联起来的街巷和水体景观,在空间中构成线性分布,即景观生态系统中的廊道;而自然环境中的山地丘陵、河水溪流、植物群落则构成了土楼世遗地景观的存在基底。通过对以上各要素的充分分析和把握有助于对永定土楼世遗地景观的整体保护,使其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各景观生态要素都能以相对平稳的状态共同持续发展。

(五)环境容量学理论

环境容量的概念来自一个人所共知的现实: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任何区域环境的资源利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利用数量(程度/时间)事实上都存在着一个阈值上限,这个阈值是指在不破坏环境自然恢复能力和持续能力前提下的利用饱和值。环境容量常与旅游紧密联系。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知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良影响的旅游规模的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的最大值。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古村落景观资源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村落的景观资源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开始受到旅游业的青睐。探寻古村落的悠久历史、独具特色民居建筑等项目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各类历史文化名村、景观村落的评选活动也能够促进古村落知名度的提高。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有的景区缺乏对古村落景观资源的认识和环境容量相关理论的了解,盲目地追求当前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从而导致古村落景观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价值受到了影响。

因此,对古村落旅游环境容量的相关研究能够使我们掌握古村落景观保护以及合理适度地开发村落景观资源的正确手段,从而促进古村落景观资源的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六)遗产类景观保护与开发理论

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从保护文物单体到保护历史城镇、历史城区,从保护名胜古迹、纪念性建筑到保护传统的建筑、乡土建筑。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认识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物质实体,还要保护它存在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文化特色,并使之与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重要原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依据。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充分认识、保护和延续历史建筑、古迹、地区在其环境中存在的意义、价值。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实体本身,它还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它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资源。

古村落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通过有利的措施以及借鉴成功的村落景观保护的经验和理论对土楼古村落进行保护。例如:通过修订土楼村落的保护规划,把土楼村落保护规范化;颁布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宣传教育群众,让人们认识到土楼村落景观资源的价值,从而珍惜保护这份资源;适时、适度地开发利用,使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其使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