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说明1.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一)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解析

1.参赛项目的主要类型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营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即刻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知识产权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2.参赛项目分组及其参赛条件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 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 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 年以内的毕业生。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 年以上;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 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 轮次以上(含2 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大赛赛程安排

(1)基本赛制情况:

①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② 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

③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参赛高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名额。

④ 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 个。

⑤ 全国共产生600 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网上评审后将产生120 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www.xing528.com)

(2)比赛时间节点:

①报名阶段(3—5 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大赛App 或大赛微信公众号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与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

② 初赛、复赛阶段(6—9 月)。各省(区、市)、各高校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省级账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创建及分配;校级账号由各省(区、市)进行创建、分配及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各省(区、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在规定时间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

(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说明

1.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2.赛事评审内容

(1)项目计划书评审。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初创组、成长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或产品介绍、市场分析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2)项目展示及答辩。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或产品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在展示及答辩过程中,语言表达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3)投资人面谈。参赛团队与数位风险投资人进行逐一面谈,并结合自身创业项目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投资方案,在规定时间内与投资人商议,确定投资意向。评委会通过各参赛团队风险投资方案展示、答辩表现、获得投资意向数量等几个要素进行评分。

(4)项目互换互评。参赛团队提前进行抽签,两两分组,预先拿到对方项目计划书进行准备。比赛现场各团队对对方团队创业项目进行评析,客观评估对方项目优劣势并提出改进建议。

3.项目评审规则与要点

(1)创意组项目评审规则与要点。

①创新性(40 分):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② 团队情况(30 分):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团队是否具有实现这种突破的具体方案和可能的资源基础。

③商业性(25 分):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商业模式,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服务或产品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不鼓励文献调查,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④ 带动就业前景(5 分):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

(2)初创组、成长组项目评审规则与要点。

①商业性(40 分):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在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 年的高速成长;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服务或产品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在融资方面,强调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

② 团队情况(30 分):主要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③创新性(20 分):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④ 带动就业情况(10 分):考察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以及其他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