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县秦早期文化遗址的意义及发现

礼县秦早期文化遗址的意义及发现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之所以一开始就向大家连篇累牍地讲述礼县大堡子山等几处秦早期文化遗址,主要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其重要价值和意义。首先,大堡子山秦早期两座秦公大墓及车马坑、祭祀坑遗址虽遭盗掘,但现存文物足以证实秦人第一陵园,即“西垂陵园”就在大堡子山,这已成为考古和学术界的公认。礼县几处秦早期遗址的发现再一次应证了《史记》所载确实言之有据。

礼县秦早期文化遗址的意义及发现

我之所以一开始就向大家连篇累牍地讲述礼县大堡子山等几处秦早期文化遗址,主要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首先,大堡子山秦早期两座秦公大墓及车马坑、祭祀坑遗址虽遭盗掘,但现存文物足以证实秦人第一陵园,即“西垂陵园”就在大堡子山,这已成为考古和学术界的公认。“西垂陵园”地望的确定解决了西垂、西垂宫、西犬丘、西山、西畴等长期争论不休的历史疑案,大大开阔了人们科学认识秦人早期历史的视野,使过去坚持要在陕西关中寻找西垂、西犬丘、西山、西畴的一部分学者得以释疑,改变了原来的认识,现在大部分陕西学者也已放弃了“关中说”而开始关注甘肃陇右地区,这对深化秦早期历史文化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其次,与早期嬴秦族邦活动密切相关的几个地域被学界公认为在礼县境内或相邻地带。司马迁史记》所载自商末周初迁居西垂(礼县),直至秦襄公封侯建国和秦文公由“西垂”“东猎”“汧渭之会”,有史可查的十四代秦人三百多年一直定居于礼县。礼县几处秦早期遗址的发现再一次应证了《史记》所载确实言之有据。

前文言及西垂、西犬丘,即《尧典》所言之“西”二者属同地异名,也即秦汉三国时期的陇西郡西县。西县方位在今天水西南60公里处,境内有嶓冢山,有西汉水,正是礼县东部一带。《史记》中所载秦人最早的都邑“西垂宫”和后来的“西县”县治均在距大堡子山以东不远的川塬地带。

礼县县城西山坪遗址上的那座城址是迄今发现的秦人最早的城址,据现有考古资料证实,学界普遍认为可能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新西邑”,当年静公、宪公、武公为太子时可能均在西垂祖地的这座城内居住。

今西山坪城址北面的“鸾亭山”出土了一批汉代皇家祭天的玉琮、珪、璧、玉人和带有“未央”“长乐”字样的瓦当,专家分析这可能就是秦人最早的祭祀先祖白帝少昊的“西畴”,这个“西畴”从秦襄公始立至汉一直未断祀。兰州大学汪受宽教授有一篇《礼县鸾亭山西畴遗址的文献解读》中认为,汉代人所指秦人祭天祀祖的陇西郡西县“人先山”和“人先祠”就是秦襄公所立之西畴。这一观点被梁云、祝中熹等专家认同。

“秦人畦畴”又有了新论。距祁山武侯祠东约1公里处的永兴镇赵家村有大小不同、形状相似的九个夯土台,当地人称之为“九古堆”。如图20是祁山堡和九古堆,民间传说是当年诸葛亮为向魏军证明蜀军粮草充足而堆土伪造的粮草堆。在战事紧之际堆土为“粮”很不易,却还要夯筑更让人生疑,它不仅费时耗材,还会分散兵力,显得既荒唐又愚蠢,诸葛亮不可能干这种事。祝中熹、康世荣等学者提出是秦人从献公至秦二世九位国君不同时期,由新继位的国君所筑的祭天告祖的祭祀台,也就是《史记》中提到的“畦畴”,此畴因秦国的亡国而断祀。或许是诸葛亮出祁山时为蒙蔽魏军而将“九古堆”伪装成九座假粮仓也有可能。(www.xing528.com)

图20 祁山堡和九古堆

《禹贡》所言大禹治水时“嶓冢导漾”之“嶓塜”就在秦汉时期的“西县”境内,主峰在天水市秦城区齐寿乡境内,今名“齐寿山”,距礼县盐官镇30余公里。大禹所导之“漾水”就是今天的西汉水,这在《水经注·漾水》中已详述尽备,无需再论。前面提到秦之先祖伯益因佐禹治水有功而受到舜帝的重用,他可能也随大禹一同来天水、礼县一带疏导治理过西汉水。

图21 朱圉山西延段“三县梁”一带的地貌

朱圉山是礼县、甘谷、武山、秦州区交界处的界山(如图21)。它不是一座山,而是西秦岭中部的一段山脉,其主峰在甘肃甘谷县古坡乡境内,与礼县固城乡相连。主峰在古坡向东、南、西三面发出数条支脉,分别延伸至以上四个县区的地域中,礼县大堡子山所属的祁山山脉就发之于朱圉山东南,天水市内的藉河和礼县峁水河皆出之于其东南山谷间,大堡子山西侧的永固河(古武植戌水)源于朱圉山南谷数条溪流。我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介绍这个山系呢?因为“朱圉山”这个名字很早就出现在历史古籍中,它是秦岭山系中的一座名山。秦岭是一座东西横跨甘、陕、豫三省的巨大山脉,是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西起我省甘南州玛曲西倾山,东至河南之崤山和伏牛山,东西绵延1500余公里,这条巨大山脉从西向东有西倾山、迭山(迭部)、鸟鼠山(渭源)、朱圉山(甘谷)、嶓冢山(天水)、太白山(宝鸡)、终南山(西安)、华山(陕西华县)、崤山(河南)等数座名山。朱圉山之所以有名,除了它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外,还因于西周时周成王迁商奄嬴姓顽民于“邾”之地相关联。“朱圉山”其实就是山体呈红颜色的牧马场的意思,国家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组长李学勤认为《清华简》中迁嬴人于“邾”(读“朱”)就是指朱圉山一带,不出甘谷、天水、礼县交界地带。这一结论得到了陕西学者张天恩等人的认同。最初迁来的嬴人失去了东方捕捞鱼蚌为生的条件,只能入乡随俗。和仲一族所宅之“西”,近几年许多学者认为“朱圉山”是其西行测日的最西极标位点。以当时五帝时代条件和势力范围,不可能走向今天的昆仑山或穿越新疆大漠去宅“西”。还有田佐、马建营等一些地方学者说法更具体,他们依据典籍推论,认为和仲“寅饯纳日”之“昧谷”是太阳落山山谷幽暗的意思,和仲是负责“送日”的,他所“宅”之地就在“昧谷”,后来转音为“蒙谷”“冒谷”“卯谷”“峁谷”,今礼县红河镇至盐官一条30余公里的发源于朱圉山东南的这条河谷现在仍称冒水河或峁水河,这是西汉水的一条重要支流,峁水河流域正是秦人六八图—费家庄遗址所在地,所以和仲所宅之“西”地,就是在这条河谷内。西北师大教授赵逵夫先生也认为“朱圉山乃甘谷、礼县的界山,但朱圉山上生活条件较差,此山只是一个地域标志,秦人未必迁于山上,秦人应沿昧谷(即今礼县东北的峁水)南下到西汉水上游的”。此说有一定的道理,当然这些结论只能算是一家之言,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说法的合理性。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发现,从和仲所宅之“西”,到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西垂”“西犬丘”“西畴”“新西邑”,一直到秦汉三国时期的“西县”,礼县这个地方始终与“西”这个字相关联,这也算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和嬴秦历史发展脉络的信息遗存。

再次,确立了甘肃东南部是秦人发祥地和崛起建国的历史地位。礼县是秦人始国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是秦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城—“西垂宫”所在地。所以,甘肃礼县才是嬴秦建邦始国、崛起东进的桑梓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