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狄山因和议死亡,《三千年文祸》第3版揭秘

狄山因和议死亡,《三千年文祸》第3版揭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帝问他所持理由,狄山抱守“兵者凶器”的古训,列举高祖以来各朝用兵的弊害,说武帝“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所以“不如和亲”。武帝于是派狄山到边境去把守一处寨堡。狄山得祸的原因,首先是和亲之议与武帝意志相左。其次,狄山当面斥责张汤“诈忠”,激怒了武帝。后来在昭帝盐铁会议上,就有人提到狄山死于“讪上”。武帝否定了和亲之议,后来派遣丞相长史任敞到匈奴执行“臣之”的使命,结果被匈奴扣留。

狄山因和议死亡,《三千年文祸》第3版揭秘

与匈奴的关系是西汉国防与边政的一大难题。高祖以来,汉对匈奴基本上采取和亲策略,然而匈奴并不如何看重甥舅关系,常有侵略行为。武帝即位后,匈奴入侵愈益频繁,连年在上谷、代郡等地杀掠汉吏民以至郡守。武帝数番命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获全胜。匈奴单于远遁漠北,遣使求和亲。武帝召集群臣商议,有的主张和亲,有的主张“臣之”(使之投降臣服),众人意见不一。

博士狄山主张和亲。武帝问他所持理由,狄山抱守“兵者凶器”的古训,列举高祖以来各朝用兵的弊害,说武帝“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所以“不如和亲”。

武帝不悦,转问御史大夫张汤。张汤深知主子心思,表示反对和亲,讥狄山“愚儒无知”。狄山不让,反唇斥张汤“诈忠”,说张汤治淮南王江都王诸狱,“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

这时武帝沉下脸对狄山说:“我派先生到边境去主管一郡,先生能使匈奴不入侵该郡吗?”狄山是老实人,回答说:“不能。”武帝又问:“主管一县呢?”狄山仍回答说:“不能。”武帝又问:“负责一处寨堡呢?”狄山明白,如果再答“不能”,就将下狱治罪,便硬着头皮说:“能。”(www.xing528.com)

武帝于是派狄山到边境去把守一处寨堡。狄山毕竟是文弱书生,全无武略,到边境一个多月便被入侵的匈奴人割去脑袋。

狄山得祸的原因,首先是和亲之议与武帝意志相左。武帝凡事喜欢称大居尊,他是毫不犹豫主张对匈奴“臣之”的。其次,狄山当面斥责张汤“诈忠”,激怒了武帝。张汤当时是武帝最宠信的酷吏,可以说冒犯张汤就是冒犯武帝。再者,狄山的话在武帝听来有“诽谤”的意味。如称武帝伐匈奴致使国内空虚、边民贫困,称张汤治诸王之狱“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这些话都可以被认为隐含讥刺。后来在昭帝盐铁会议上,就有人提到狄山死于“讪上”(参阅《盐铁论·论诽》)。

武帝否定了和亲之议,后来派遣丞相长史任敞到匈奴执行“臣之”的使命,结果被匈奴扣留。事实证明,“臣之”的方针是行不通的。退一步说,就算狄山的意见不对,也不必对一书生之官穷逼不舍,借刀杀人。这一事件中,霸道之主那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威势,足以使满朝文武心寒胆裂。此后群僚上朝噤若寒蝉,武帝越发骄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