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兴国州及相关人物简介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兴国州及相关人物简介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兴国州1.道光《兴国州志》金宝树、罗德琨、颜星纂修。朱美恕,号勿菴,举人,通山县人,曾任长阳县教谕、襄阳府教授等。金云门,字菊仙,安徽休宁人,道光二十一年任崇阳县知县。是志甫一成书,适逢钟人杰率众起义,未能刊刻,至同治朝散佚过半,“道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兴国州及相关人物简介

(一)兴国州

1.道光《兴国州志》

宝树、罗德琨、颜星纂修。金宝树,字仲珊,江苏元和人,道光十八年进士,历任利川知县、蕲水知县等,道光十九年任兴国知州[1]。罗德琨,字玉冈,兴国州人,嘉庆十二年举人,曾任施南府训导,修《施南府志》。罗德琨勤于著述,撰有《景行录》十五卷、《服物统谱》三十卷、《姓氏寻源》八卷、《字学十辨》十卷、《安雅堂诗集》十卷。[2]颜星,公安县人,举人,道光年间任兴国州学正。[3]

是书成稿后,未能刊刻,“罗尹于庚子年应州侯金公之命,辑有志稿,未及刊刻者也”[4]。道光年间,陈光亨修《兴国州志》多有参考:“余因与一二同志悉心访察,矜慎登载,至旧志及罗稿之是者存之,误者改之,繁者削之,阙者补之,务求切实,不贵华丽,务求允协,不敢狥私,一切体裁,俱详凡例。”[5]光绪十五年,翰林院编修王凤池、庶吉士刘凤纶修《兴国州志》时已不存。

2.光绪二十二年《兴国州志》

卷数不详,熊奎斗纂修。熊奎斗,字雪航,兴国州人,光绪年间岁贡,曾于乾隆十五年预修《兴国州志》。[6]是志才四十余叶,采访不广,修期较为短促,不甚完备,“(光绪)二十二年,岁贡熊奎斗增刊四十余叶,附原志之末,因修期太促,采访未遍,故不能完备”[7]。光绪三十年《兴国州志》成书后,是志渐失传。

(二)通城

1.顺治九年《通城县志》

卷数不详,盛治、别仲茂、马振德、束夏、江仁楚、胡顺我等纂修。盛治,号霖襄,江都县人,顺治六年任通城知县,“盛治,号霖襄,江都人,顺治己丑由进士知县事,葺城垣,创公署,召流民,给以官地,令充市廛。年荒,捐俸糈买谷三千余石赈饥。壬辰春,虎发村市,祷而逐之,虎遂屏迹。至省刑罚、核编审、修学、造士诸政,国朝为开创第一名宦”[8]。马振德,江苏通州人,顺治九年任通城典史。[9]别仲茂,顺治间通城教谕。[10]束夏,字孺瞻,沔阳州人,顺治间通城训导。[11]姜仁楚,字济明,恩贡,曾任茶陵州训导。[12]胡顺我,邑人,曾任茶陵州训导。[13]

2.顺治十年《通城县志》[14]

卷数不详,吴鼎吕纂修。吴鼎吕,字谷泗,贡生吴应鹏第六子,顺治初年任长沙县训导。[15]乾隆年间,是书尚存,但志板已损,“顺治十年,吴学博谷泗公重编,然举粗具崖略而已,迄今百余载,藏板渐就漫漶”[16]同治时,顺治十年《通城县志》已不见,可能散佚。

3.乾隆二十九年《通城县志》

十卷,吴开澄、葛行琥等纂修。吴开澄,字峨峙,邑人,乾隆六年举人。[17]同治间任通城训导的卢殿才对该书评价甚高:“继获邑绅吴君峨峙志共十卷,计纂至乾隆二十九年止,引据之详,考核之确,较旧志不啻开草昧而启文明,尤喜创陈诸议,申明通之锢弊,其不避嫌忌若此则,所志之足为法戒,鲜所缘饰,从可议矣。”[18]

4.道光二十四年《通城县志》(www.xing528.com)

十卷,林逢年、郭亦棠、杜煦明、雷自昭等纂修。林逢年,号泽夫,福建侯官人,进士,道光二十二年任通城知县。[19]郭亦棠,号珊屏,通城县人,道光十一年举人,曾任蕲州训导。杜煦明,增贡,通城县人。雷自昭,字小明,雷敬春子,道光九年岁贡,候选训导。是志成书后,并未刊行,稿存于县署,因贮藏不慎曾一度遗失,“癸卯春,煦与郭珊屏、雷小明遵谕修志,甲辰夏而稿成,随呈藩司阅毕饬归,首事刊刷,而其稿在县署内遗失”[20]。同治六年,通城知县郑棻等筹划修志,多加采访,重获是志,“大宪以渠魁殄灭,偃武修文,饬令各州郡县编订志书,将汇集以成省志,棻适重摄县事,爰得与钟菊潭、卢兼三两学博,邀集博雅端方之士,分任纂修、采访之劳,并取珊屏旧稿,参酌而损益之”[21]。是稿对道光二十四年之前诸事多有记述,为同治时修志提供了重要资料:“复得邑孝廉郭君亦棠未刊遗稿,凡所纂辑悉仍前志,惟其去今较近,亦且增所未备,遂取其稿而裁订之。”[22]

(三)通山

道光二十年《通山县志稿》,卷数不详,蔡学清、朱美恕纂修。蔡学清,号穆如,道光十九任通山知县。朱美恕,号勿菴,举人,通山县人,曾任长阳县教谕、襄阳府教授等。《通阳朱氏族谱》卷二《贞部》载有此次志序一篇,为诸家史料未提及:

(道光)己亥秋,邑尊蔡公穆如抚兹土。政宽而励,廉而文,数月之内,治具毕张,于《疆域》《建置》见规划之周焉,于《政治》《职官》见张弛之善焉,于《人物》《风土》《艺文》见移风易俗之无勿当焉,公余之暇,令续邑《志》,曰:美恶是非不过乎?物乃可以志迹,可以劝惩旨哉言乎?信而有征。贤司牧之论。志与良司牧之政教无以异也。积月而论定,而志成,而迹著;迹著而美恶是非之事,庶可共白矣。谨记!其略冠篇首云。[23]

该志可能为私家著述,流传不广,《也是园书目》《读书敏求记》等各类书目书籍皆未著述该志,可能早佚。

(四)崇阳

1.雍正十二年《崇阳县志》

卷数不详,李五惇、陈鷞撰。李五惇,字秩夫,福建龙溪人,雍正十年任崇阳知县,后升祈州知州,“李五惇,字秩夫,号韦亭,福建龙溪人,岁荐。雍正壬子任,下车即补葺学宫,整饬奎阁,修理城垣,以兴文教、严武备为务,又岀俸余于东城隅建桃溪书院,延学究,聚生童肄业其中,置田屋,收租为膏火资,每月举课给银奖赏。崇邑有书院,自此始。后来所守,皆其准则也。旧乖崖祠香火不继,侯增廓祠宇,置香油店,俱有记载《建置志》。甲寅,续编邑乘,书成,升知州去任”[24]。陈鷞,字雪君,敏而好学,富于文,屡试不第,以诸生老,著有《雪君诗稿》。[25]

该志错讹尤多,为人所讥。乾隆六年郭彦博、黄衮重修县志,以补是志之失,“(乾隆)辛酉距(雍正)甲寅才六年尔,本无事于更张。顾李君善政多端,独其所续志,崇人士嗛焉”[26]

2.道光二十二年《崇阳县志稿》

八卷,金云门、刘镇鼎纂修。金云门,字菊仙,安徽休宁人,道光二十一年任崇阳县知县。[27]刘镇鼎,嘉庆十八年拔贡,富有才学,主讲县书院,“刘镇鼎,字辛畬,嘉庆癸酉拔贡,少负隽才,耽风雅,喜奖许后进,乡望归之,主讲书院,倡议储宾兴场,众推同志公正者,会计岀入,一毫不染。先后邑大夫均式其闾,性好洁,早年鳏居,不再娶,晚值兵燹,避乱山中,忧愤殁,所著志《艺文》,子汝祜”[28]

是志甫一成书,适逢钟人杰率众起义,未能刊刻,至同治朝散佚过半,“道光壬寅年志,邑人刘镇鼎定稿,凡八卷,知县金云门序,将镌梓,未遂,遭乱散失,近购得之,已亡其半”[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