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述孔:建水古城文化守护者

张述孔:建水古城文化守护者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县委县政府又报省委省政府争取了项目和资金支持,之后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张述孔主持了建国后建水县首次对朝阳楼进行的复旧性的抢救维修。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夏日访临安,登上朝阳楼,参观文化馆收藏的古书画,张述孔作为建水文化界两个代表之一,在朝阳楼上受到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雄镇东南飞霞流云1980年,张述孔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后选为红河州文联委员。

张述孔:建水古城文化守护者

张述孔(1927~2014年),1949年12月参加工作,是云南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曾参加过昆明保卫战。1951年部队复员后到建水文化馆工作,1979年起在建水县文化(体)局文化股工作。从事文化工作38年,走遍了建水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先后筹备并参与组建了“建水文工团(即建水花灯团、建水红河彝族花灯团前身)”“建水县文艺干校”“建水大众滇剧团”“建水县业余京剧团”和“建水县山区文化工作队”等五个文艺团队,为丰富建水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

1953年,他在看到建水四城楼中仅存的明代建筑朝阳楼在经历了数百年风雨剥蚀和战火摧残后摇摇欲坠的样子心急如焚,及时向上级提出了《朝阳楼抢救维修报告》,为之四处奔走呼号,争取社会支持。他将抢救维修报告写成了代表提案,通过民主人士吴朝瑛、邵连玉等人民代表,提交建水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转交县委县政府解决。《朝阳楼抢救维修报告》和相关代表提案,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55年,县委县政府又报省委省政府争取了项目和资金支持,之后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张述孔主持了建国后建水县首次对朝阳楼进行的复旧性的抢救维修。

1955~1961年间张述孔与云南省工作室杨放和云南省花灯团陈源等两位音乐专家深入我县南庄羊街、岔科白云、普雄塔瓦,城关镇等彝族农村收集整理建水花灯音乐,编成《建水县花灯音乐》黼本,使建水彝族花灯历史及其花灯音乐,从此有了文字记载,建水花灯因此成为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世纪60年代,张述孔借助云南省歌舞团胡宗澧等下放人员,选择《斗诗亭》一剧,首次提出全部采用建水花灯曲调音乐尝试,并请云南省歌舞团朱里千、陆萼棣为音乐设计,胡宗澧为导演编排,使《斗诗亭》成功上演,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建水彝族花灯的先河,建水花灯从此登上大雅之堂。张述孔通过对收集整理的建水花灯音乐曲调的鉴别、比较、筛选、分析,挑出适宜推广且曲调优美的花灯音乐曲牌,作为成立不久的建水文工团在花灯音乐创作方面的基本曲调,解决了文工团成立之初缺少花灯音乐创作人才的难题,为建水文工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夏日访临安,登上朝阳楼,参观文化馆收藏的古书画,张述孔作为建水文化界两个代表之一,在朝阳楼上受到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这成为张述孔一生的荣耀,张述孔从此坚定了为建水的文化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心和决心,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1963年,张述孔以老舍话剧《荷珠配》为脚本,改编为大型花灯剧,由建水花灯团在建水、个旧、开远等市县演出数十场,反响热烈。1964年创作的花灯歌舞《文化货郎》,由建水花灯团排演参加省州戏曲会演,均被省州评为优秀剧目,并被省电台录播,成为当时誉满全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剧目。

1966年“文革”中,在朝阳楼“雄镇东南”“飞霞流云”等8块匾额即将遭被卫兵砸毁的关键时刻,张述孔以文化馆工作多年的经历告诉他:文物毁之容易,得之艰难。朝阳楼和古匾是前人留给建水人民的宝贵遗产和珍贵文物,朝阳楼若失此八块古匾的映衬和装点,则将失却灵光宝气,价值打折;建水历史若失此八块古匾的证明和注释,其战略要冲的地位和史实,就会缺失相应的依据和佐证,难续建水的历史辉煌。眼下红卫兵如果只凭一时的冲动卸下古匾砸毁,不仅是毁了国家的重要文物,而且还将毁去建水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因此,他顶着被打成“四旧”维护者的巨大压力,冒着被红卫兵批斗和游街甚至可能坐牢的风险,挺身冒险上前,直接找红卫兵负责人交涉,好言劝说,力陈古匾与建水历史文化的关系,建议找个秘密地点,把它永久封藏起来,同样可以起到破除“四旧”的目的和效果。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和低声下气的哀求下,红卫兵负责人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张述孔当即雇来几个人,把匾额抬到城楼下找个空房锁了起来,就这样把“雄镇东南”和“飞霞流云”两件珍贵文物完好地保护下来。这在当时,需要多么大的胆量和胆识,才能不顾一切去这样做。(www.xing528.com)

雄镇东南

飞霞流云

1980年,张述孔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后选为红河州文联委员。摄影作品有《在广阔的实验室里》《别有洞天》《边陲古城迎亲人》《棋坛盛遇》《接班人》《早读》《民族学生在成长》等先后入选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展览。1971年,《抗灾夺丰收》入选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展览,《傣家两姊妹》《思情悠悠》入选“红河州民族服饰头饰风情摄影晋京展”。1984年以后,参加《红河州戏曲志》《红河州文化志》的编纂工作,编辑和撰写了两志部分篇目的概述及条目。1988年,通过回忆、收集、整理失传多年的建水文庙的祭孔舞蹈,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及亲自对祭孔的“五佾生”进行教授、培训,使建水历史上隆重的祭孔活动中的祭祀舞蹈得以传承,重新复活,成为今天建水文庙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著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城诗百首》《晚韵》《缀珠集》内部印行。

在长期的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中,张述孔精准地把握了文化工作不同艺术门类的精髓和要求,使自己成为了建水文化工作的多面手,还具备了识别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能力,为建国后建水先后建立的五个文艺团体——建水文工团(建水花灯团)、建水县文艺干校、建水大众滇剧团、建水县业余京剧团和建水县山区文化工作队以及文化馆。在后来的图书馆、文物管理所选拔、推荐人才时,基本做到了一选一个准,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都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其中尤以对现云南大学教授李子贤的一录一放而称绝,最终成就了李子贤的读书梦和国际民间文学研究知名学者的地位。这为他在县内外的文化艺术界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也建立了广泛的人脉,曾被时任建水县委书记的向东升同志尊称为“文化艺术界的伯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